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市假回暖,市场真衰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6 15:2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市假回暖,市场真衰退!
为什么预测房地产泡沫会在2012年破裂?因为2012年是房企的“还债年”,资金链断裂年。房企的4个资金来源,开始干涸了:1,销售回款锐减了,2,信贷资金收紧了,3,资本市场的借贷困难了,4,信托融资更难了。除了降价销售回款之外,房企没有逃生之路啦。正当2012年7月起房企将陆续偿还到期的约3000亿美元(折合2万亿人民币)海外债、房地产信托基金、私募、民间高利贷这4类债务时,走投无路的房企操控市场玩起了“买涨不买落”的最后一搏——楼市回光返照回暖啦!但这是真的吗?
  据报道,国内房企500强的库存2012年已达到4.9945万亿,平均每家库存100亿。你别忘了,只要这5万亿库存房产卖不掉,就需要分分钟供养着。无论靓女还是丑女,只要嫁不出就得花钱养在家里。再以泡沫来形容国内的房价,已经不准确啦。犹如普通磅秤的极限是300斤,假如一个体重超过了600斤的胖子站上去的话,医学上就不能用fat(胖)来形容,只能说obesity(痴肥)了。痴肥的房子成了最过剩的商品,譬如北京市最新核实的空置住宅多达381万套。按照年均成交10多万套的销量计,等于20年来的交易量全部空置着,可怕不?
 “在现代经济体系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构造像中国那样畸形。”(查诺斯语)也因此,楼市的回光返照不是复苏,而是市场加速衰退的征兆。国内当下,虽说最过剩的产能是房子,其实更过剩的产能非货币莫属。过剩的货币导致整体经济泡沫化了——GDP原本表示一国土地、劳动、资本的年产出,在我国却发生了变异,变为货币供应量带动的货币交易值。GDP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异?因为国内的实物产出输出到了国外,而在“外汇占款”名义下的印钱购汇,却把货币留在了国内。连续多年的印钱购汇推动了印钱投资,货币泡沫已经造就出资产泡沫啦——失控的房地产与政府基建被称为“泡沫双雄”。(陈志武语)这个举世无双的巨型泡沫极富粘性,它一天不破,像癌肿那样就每天狂吸着营养,致使市场嬴弱失血。泡沫不是“过大而不能破”,而是过大你供养不起,不挤破它会耗干你的。持续的滞胀就是一种供养泡沫的状态。
  所以,国内市场的秘密在于泡沫掩盖了衰退,滞胀隐藏了虚假复苏背后的萧条危机。但是,泡沫繁荣与泡沫复苏也遮挡不住国内经济已加速步入了衰退的事实。市场铁律是:只有在衰退萧条时期,必需品才是涨价的,货币才是贬值的;只有在繁荣富裕时期,必需品价格才是下降的,货币币值才是上升的——这个市场荣枯的历史征兆,亚当?斯密发现后,又被马歇尔的研究证实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衰退是摆脱滞胀的唯一逃生通道,通缩是反通胀的最佳武器。国内目前已经达成共识的软着陆,不是别的,就是衰退。认同软着陆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是认同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软着陆是指浅而长的衰退,硬着陆是指深而短的衰退罢了。总之,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8年的朱格拉周期调整,软着陆比硬着陆的成本更高。转型之所以难产,难在特权独占难以打破。只有突破体制性障碍,才能重新点燃经济增长的引擎。
  可见衰退并不可怕,衰退是调整周期的开始。面对举世无双又极富粘性的这个巨型泡沫,衰退已经不是常态中应当避免的坏事,而是一件好事啦——衰退已经具备了降解泡沫、摆脱滞胀,调整结构的必然性、必要性与正当性了。让我们拿出勇气正视衰退,应对衰退吧,别再心存幻想。经济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从滞胀里直接复苏。滞胀的特点,就是一、二十年的软着陆。滞胀一旦发生,走进衰退与通缩,就是进入唯一的复苏通道啦!
2#
发表于 2012-6-16 15:22:17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误导别人就好,不要搞到有些人现在不买到时更买不起。过几年再下定论!
3#
发表于 2012-6-16 15:22:24 | 只看该作者
吃进去的总有一天要吐出来。
4#
发表于 2012-6-16 15:22:31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
5#
发表于 2012-6-16 15:22:38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有道理
6#
发表于 2012-6-16 15:23:01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有道理
7#
发表于 2012-6-16 15:23:12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有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2-3 20:49 , Processed in 0.04463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