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州才湾镇:蒋林、蒋芾、蒋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3 19:5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乾隆皇帝即位,以蒋林“治最有闻,召赴阙入对”,大加赏识,即日升为长芦盐运使。
这盐运使负责督察场民生计,商民行息,水陆输运,以及计道里、时往来、平贵贱,虽然是个从三品官,却是一块有“油水”可捞的肥缺,人人争之欲得。当时,大省或重要产盐区才设盐运使一人,小省只设盐法道,不设专职。长芦盐区在河北和天津市渤海沿岸,为北起山海关、南至黄骅县直场之总称。元代始设河间盐运司,明初改名长芦,以运司驻长芦镇(今沧州市)而得名。清康熙后,运司移到天津。早在明代,长芦盐区已经是“万灶沿河而居”的规模,清代进而成了沿海各盐场的集散中心。由于南北运河的畅通,以天津为中心的长芦盐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并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食盐的主要来源。加上清政府又准许奉天海洋贩运,一时贩运船只由数十艘增加到数百艘。天津成了河北海洋贩运中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封建官场腐败,贪墨成习,尤以盐课为最。贪官污吏利用职权,对来往商民敲诈勒索,巧取豪夺;大发横财。蒋林到任后,即着手改革。当时,院司有所谓“公使钱”,每年花费数万缗(制钱千文为一缗),蒋林削去繁杂冗员,斥去陈设,以俭率先,一切开支从简。本人“岁费不及百缗”,下属官吏如运同、运副、运判等,也“不得独为奢取”,属员虽然心中不满,但见蒋林“洗手奉公,廉隅凛凛”,无懈可击,于是,大家“亦惮公,岁取几减前数之半”。
运司还有关税羡余数千,按惯例可以中饱私囊。蒋林却令“留之公库,不私一钱”。他在任自奉俭素,居朝廷为官,卧帷布衾,任长芦盐运使四年,以亲老乞养为由,请求辞职回乡,时45岁。乾隆皇帝对蒋林辞去长芦职,大为惊讶,他对近臣说:“世乃有不愿久为长芦运使者耶?”。可见历来官吏是无一不恋眷这块肥缺的,相比之下,蒋林的操守也自见。
蒋林回乡侍母八年,足迹不入城市,草冠布衣往来田塍间,遇者不知其为达官也。蒋林为人坦诚,与人交有始终,外和内介,自号“介亭”,以明其志。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十二月十六日,卒于乡,享年54年。陈黄中说他“弱冠登朝,回翔中外,历20年,甫逾强壮,即挂冠侍养,难进易退,卓有古人风”。蒋林着有《介庵诗稿》四卷。
蒋林有子五,以长子、次子有建树。长子良翊,字廷襄,一字补堂。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与弟良骐同时中举,十九年成进士,任万全令。
次子良骐,辛未(1751年)进士,官翰林院,与父蒋林、叔祖蒋肇有“三代翰林”之美誉,他是我国清中叶着名宫廷史家,着有清代重要史书《东华录》。
蒋林伯父蒋芾,字肆柯,号觉山,康熙丁卯(公元1687年)中举,甲申(公元1704年)初仕,曾做过魏县(在今河北省南部)县令。魏县有条滨漳河,时生水患,地方曾多次计划筑堤治理,终因事关元、魏两县,双方扯皮推诿,加上上游广平人害怕淹没田地而从中阻挠,一直没有成功。蒋芾到任后,劝谕里民,均其役于各县,“躬负畚锸,资其糗粮”,堤很快筑成,广平人也来不及阻挠。这条堤长40里,宽10丈,高6丈,两县民众取名日:“蒋堤”。并建一室纪其事,匾其上日“功高西史”,把蒋芾比之古代治水的西门豹。自后,每到大水泛滥时节,蒋芾还要亲自前去守视。一次,广平聚众数千,准备夜半决堤,魏县百姓亦往守备,于是各执兵器,发生械斗,“两岸飞炮如雨,司河、同知走匿,芾挺身喻以理,竟散去。”
蒋芾在魏县又兴立义学(相当于今夜校),选择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子弟,使之就学,其求学费用则由募捐解决,并亲自担任教学,“一月九课,每日昃步至学,讲解品题,不以为劳”。魏县“自是有列贤书、成进士者,皆学中人也”。
蒋芾在任清俭,携一弟一仆,乘敝车赴任。在任则“五日一肉,寒不衣裘,劳不坐乘,下乡二三骑而已”。当初,魏人好诉讼,日投数百纸,蒋芾“不任司阍,日夜坐卧三堂,故案无留牍”,到任不到一月,完积年重案17件,两年以后,几至无诉;又革陋规,清积弊,严赌博,禁娼妓,为当地做了不少好事。因家有老母,请求辞职以归。经巡抚多次挽留,便迎母来署以养。但老母住数月,不习水土,于是蒋芾便以病解绶,临行时,“上官致赆(临别赠送礼物),父老扳辕不绝,有送至家者。”按照魏县习俗,大凡有政绩的官吏,当地老百姓就要在官署前建标,以示纪念。蒋芾到任五年,“民为建标者十有一处,又建祠于署左”。
蒋林叔父蒋肇,字明五,又字石塘,年轻时靠兄蒋时昂全力支持读书,成就学业。康熙癸未(公元1703年)进士,初授庶常,进检讨,在馆6年,“两请归省,依恋慈膝,母勿许,始挥泪人都”。甲午(公元1714年)升侍讲,为皇帝讲读经史,旋晋学士。蒋肇性耿介,“不为翕翕热,又尝醉骂权贵人比于圈牢中物”(即把权贵比作猪),终坐此落职。
蒋肇回到家乡后,筑半亩园,杜门课孙。当时中丞李绂爱惜人才,请他担任宣城(地址在全州)书院院长。执教两年,雍正丙午(公元1726年)榜发,有23人登科捷南宫,“为名宦者踵相接也”。蒋肇学识渊博,其学无所不窥,治学务以经传为依据,认为“不本于圣经贤传者,不可从”。他反对星命形家之言,认为这是臆说,尤其憎恶佛教。
笔者于1984年春曾谒蒋肇及夫人的合葬墓,见他在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预先为自己撰写的墓志中说:“近世士大夫惑于形家(指风水先生)甚矣。背圣经贤传之训,谓既朽之骨可致人间富若贵……以致坏人心、败风俗、伤教害义之不惜其究也,茫无影响而不悟其非,余心窃笑之。”蒋肇在其妻伍氏的墓志铭中写她“性婉顺,事舅姑备养之道”。又说自己为诸生时,其妻“协志佐读,历秘省十余载,侍养熊太夫人,义方训子,俾余无内忧”,卒时才43岁。妻子死于蒋肇之先,埋葬其妻墓地,按堪舆之说是五不葬之凶地,而蒋肇则“穿其穴而葬焉”。他在自撰碑文中说:“54年来生性迂疏,与人多否少可,立朝18载,屡多不能改(性格)……生无益于时,殁无闻于后,可也。况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哉?今葺妻墓而故志此,俾后之扫松者读之,或晓然于形家之不足信,与余之葬此非择吉穴云耳。”看来蒋肇是深受儒学影响的人,恪守“怪、力、乱、神,子所不语”的古训。
蒋肇对古文和诗词有精深的研究,且着作丰富,计有《杜诗集解》、《近光集》、《蛩鸣集》、《归真集》、《退食琐谈》、《书法指南》、《林下闲谈》等。现在,才湾村还保存着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皇帝赠蒋肇亲笔题额一面,上书“以静为用,是以永年”。
文章来自:全州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4-11-14 14:59 , Processed in 0.04649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