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絮叨的灵魂——我的家乡四川南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8 14:39: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那天在全州开往南宁高速大巴上的一本旅游杂志中发现了一篇文章,是有关我的家乡南充市的介绍,拂去长途的倦怠,细细读来,竟然发现有一些关于南充的故事是我所不清楚的,只有那一幅幅图片我还认得清楚明白,只是每处景致却又都换了一个从天空俯瞰的角度,犹如我彼时正处于万米高空之上,而心中的思情却如一根剪不断的悠悠丝线悄悄地延长开来并且柔柔地缠绕住了我……
   惭愧得紧,在写过许多城市之后,今次才提笔写自己的家乡,却是想将那诸多散乱在史志中的故事文章悄悄借来清理取舍,再添点油、加点醋,盛在一只青花瓷的盘子中,聊备一杯清酒,请你品酌一番:
  南充位于中国的腹地,是一座历经了2200年风雨的文化古城,这座城市有着太多的故事与传说,如同哺育这座城市的嘉陵江水,源远流长,时缓时急。从地图上看,南充与成渝两地恰如三角地带的三只角点,如今铁路、空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使南充人的出行变得举重若轻。城内以五星花园为原点的街道布局展示着它张驰有度的气质,对我来说,五星花园陪伴我成长,世界上有许多比之漂亮的城市花园,可是它对于我来说,却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
  我想,如何把这座充满典型四川风情的城市介绍给你呢,我愿意为家乡做一位文字的摄影师,为之打几盏逆光的灯,勾勒出它金色的倩影轮廓,听我,娓娓道来。
  
  忠义之邦
  
  许多人知道巴山蜀水一说,可是现代人很少知道巴国具体指的是哪里,早在公元前316年南充城就已是巴国辖区,至秦代设为巴西郡,对啊,我可以开玩笑的说,我的家乡在巴西,呵呵。
  发生历史上的那些悲壮的传奇,风萧萧兮,又岂止是易水之寒。当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之际,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城,他的大将军纪信在危急关头向刘邦献“金蝉脱壳”之计,刘邦得以脱险,纪信本人却因此落入了项羽手中,最后被恼怒的楚霸王活活烧死。当刘邦得到天下,建立西汉王朝后,念念不忘保驾忠臣纪信,在河南荥阳西门外为纪信修建了一个衣冠冢,以及汉忠列侯纪信庙。在纪信庙的门框上写有十五言对联一副,上联是:“解万千众围困重重抗楚功臣推第一”,下联是:“成四百载帝业绵绵大汉国土许无双” 。由于古代称埋藏帝王的地方为“陵”,而纪信是替汉高祖死的,便以帝王看待,人们称此为“纪陵”。墓冢非常高大,虽然经过千年的风刮雨淋,水土流失。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仍有140公尺之大,经考古学家认为其是郑州地区规模最大的汉代空心砖墓,陪葬文物众多。
  纪信以身殉节,使汉朝得以统治了四百年江山,否则历史上可能也不会有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不肯过江东的霸王了。刘邦念及纪信尽忠尽义,功兴汉室,封他为安汉候,赐纪信故里为安汉县,时为公元前202年,其县城旧址在就是现在南充市城区五里店一带。
  岁月荏苒,安汉县在历经充国,南充国,南充县,顺庆府,果州等地名演绎的历史长河时,纪信的故事却流传下来,像流经这座城市的嘉陵江水一样,千载悠悠。
  
  水边之城
  
  我的家离嘉陵江步行大约七八分钟,听父亲说,解放前,嘉陵江边才是南充的商贸区,那时候水路交通是实用而便捷的方式,当时的果山街、禹王后街等才是繁华地带。
  如今,走在这些老街上,我依然能看到两层楼的旧木房,典型的四川民居风格,依稀可见木质门窗上的雕花,蒙上了厚厚一层尘土。每次回家,我喜欢陪父母去老城区的市场转转,或者有时会去位于果山街的工人文化宫里的鸟市和茶园逛逛,那附近有旧时的川剧团,锣鼓敲得人心里面痒痒的,会怀念童年时光,坐在戏院里,听那些婉转的高腔与插科打诨的帮腔。
  滨江公园是我常去的地方,站在那里遥望隔岸的宋代白塔,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很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有一部相机,能够为白塔拍摄特写。现在,每年我都会在这边的河岸上拍几张有白塔,大桥,江水做背景的照片,对我来说,那是一种纪念,虽然我后来见过无数比之美丽千倍的风景,但对这片江岸的感情却是一生无法释怀。
  嘉陵江边长满了芦苇,每到秋天,江岸开始进入《诗经》的状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对于我来说,这江岸更有我逝去的华年,逝去的友情,它们,像当年我们亲手折起,放在江水上飘远的纸船,弱不禁风雨,只留下一个个浪头扑过后的苍茫旋涡。
  那些站在记忆流年里的伊人们,开始在水一方,那些拉着纤绳,吼着号子的纤夫,那些沾着汗水与浪花的鹅卵石,那些浸没在水边捣衣的妇人,那些鸣笛驶过桥下的小船,成了我年少金色时光的背景,渐渐模糊。记忆里似乎很远,又很近,它们就一直任性地踞在水边,演绎着历史,把这种生活与文化空间赋予了水的灵性,充盈水的气息,挟和着清新的江风,无处不在。
  
  柑橘果城
  
  南充以盛产柑橘久负盛名,南充柑橘栽培历史可以追溯至周朝,便被称为“有果氏之国”。秦汉时代,柑橘树已成片栽植。到唐代,发展更为迅速,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果州,历经596年。据清嘉庆版《南充县志》记载:“果山在治西,层峰秀起,上多黄柑,晋着作郎陈寿归隐于此。”
  一年四季,当你漫步在南充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有黄橘的踪影。因为许多种柑橘树的人家都有窖洞保存这种水果使之一年不坏。“柑”其实就是现代人通称的“橙”,但南充人一般不称之为“橙”,反而多称呼“柚”为“橙”。记得小时候我几乎天天吃这种水果,从而练就一手剥橙皮的技艺,以至于每每看见橙时,就会想起“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剖新橙”的诗意。
  但我在读大学时,每次离家,父母都要我带上些“广柑”,而我的头总是摇得如拨浪鼓,那是因为吃得太多,实在不想吃了。有时甚至庆幸在重庆见这种水果机会就大大减少的那种“清静”感觉。我觉得自己当年很傻,现在,他们再叫我带在路上吃时,我总是不会再拒绝了。
  转至如今,每当我在超市里看到那些金灿灿的橙时,它的颜色与光芒总会刺激出一种浓烈的思乡情绪,那已成为对这种水果的一种特殊情结,我在心灵深处为它划出一块地方特别珍藏,那种强烈影响的后遗症就是,如今的我特别喜欢橙色的灯光。
  每年每季,想起故乡,我会恋上那两句诗行: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丝绸之城
  
  记得自己小的时候还亲手喂过几只蚕,那时南充城中到处都会有桑树,所以养活几只蚕也不是太难的事。再后来那几只瘦瘦的蚕儿还吐丝结茧,由于我让它们营养不良,那茧儿也单薄得紧。
  大南门外从前有一片桑树,叫做桑园坝,我读初中时,春天,常在夕阳西下时去摘那些红得发紫的桑椹,包在手绢里,一口一把,馋得慌,那时我们常唱《晚霞中的红蜻蜓》那首歌。
  “采到桑果放进小篮,那是哪一天?”那些桑果早已经凋谢在城市改造的机械手下了,那些过去的少年时光,早已经在发黄的记忆里显影、定影、晾干了。
  除了中国的江南,四川盆地亦盛产桑蚕,而四川又以南充等地为盛,南充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解放前,洋买办在南充开办了几家缫丝厂,南充的丝绸产品远销海内外,比如丝绸特产的被面,犹以那大红金线的独花牡丹出名,一展开它,眼前真是应了那四个字——“金碧辉煌”。比如独特的手绘真丝围巾或者手巾,上面的花鸟鱼虫,或者仕女风物,浓墨淡彩总相宜。我现在每次回家,逛商店时,一般只会去南充的丝绸专卖店转悠,因为那里的丝绸产品质量好,价格也不贵,往往只需花在大城市几分之一的价钱就能买到上乘的丝绸服饰。
  丝绸生产,一直以来是南充的支柱产业,丝绸也在支持着南充千家万户的生活。对于南充人来说,许多人家的生活都是与南充丝业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兴衰紧密相连。
  对于每一位来到南充的人来说,能让他最先感受“丝绸之城”名头的,则是市中心五星花园内那尊体现城市形象的古铜色雕塑,两位高举丝绸衣袂飘飘的妙龄女郎。
  
  三国源头
  
  在南充西山之上,有一方宝地,三面围山一面望水,座北朝南,地形如一把太师椅,据说,那里就是陈寿当年着写《三国志》的地方。
  前人有诗:“西晋陈承祚,归隐西山西。小筑屋三间,曾撰三国志。”
  那小筑名叫万卷楼,那书是史志三国。
  自魏晋以来,前往南充西山瞻仰的骚人墨客不计其数,宋代着名诗人陆游曾登临万卷楼,并且留下了“一别南充十四年,时时清梦到金泉”的深情诗句。
  在南充工人文化宫内,谯周的墓安置在此。1800多年前,谯周堪称三国时期的经史学家、儒学大师,被后人誉为一代硕儒,陈寿正是他的学生。
  陈寿继承了谯周这位方志学奠基人的风格,把三国志写成一部史书。后来的罗贯中据《三国志》演义了三国史,他在以蜀为正的《三国演义》中,对谯周颇有微词,认为谯周对古蜀国的消亡产生过直接且重要影响。
  陈寿在三国志中写道:“谯周,字允南,蜀汉巴西西充国人,生于公元201年,少时家贫,性聪敏,嗜学,受读于着名学者秦宓之门,通晓天文,精研六经,明术数,工书简,从游者甚众而以《三国志》作者陈寿为最着,后主刘禅在位,诸葛亮命为劝学从事,亮卒,大将蒋琬升周为典学从事,延熙年间(公元238年——257年)迁中散大夫,光禄大夫,入仕以来,战乱尤甚,百姓困苦,蜀人愁怨,着《仇国论》,意在息争而兵祸终不能免,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魏将邓艾攻蜀,谯周深知国弱,势难相抗,岌岌可危,为免生灵涂炭,遂陈降魏之策,后主从之,故史巨称一邦蒙赖,周之谋也,周受魏封为阳城亭候,入晋,任拜骑都尉,散骑常侍。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六年(公元270年),病卒洛阳,终年70岁。”
  古往今来,从陈寿的一部《三国志》我们读断了三国,殊不知,其师谯周更是经学功底深厚,出经入史,娴习典礼,谙熟旧闻,游意于地方历史掌故。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4:39:48 | 只看该作者
  谯周,这位儒士,在历史的纷争里背负着糯夫的骂名,似乎蜀之降魏因他而起,诚然?固然?错也!非也!纵有那千般治世英才,奈何生不逢时,沦至乱世独成骂柄,谁又能体味其失国的切肤之痛,更兼怜惜天下苍生性命的忍辱负重?
  一个两难的选择,曾令谯周陷入穷无法独善其身,达无法兼济天下的无妄漩涡里,又因其深悟真的勇者,不是一味地去护卫王者社稷。在历史的血腥风云里,他却把洞察深邃的目光投向了自己身后最弱小无助的平民百姓,弃一人之格,救天下性命,这样的儒者风范,早已超越了四书五经的樊篱,迈至更加旷达博爱的境界,后世有悟谯周者,冠其“硕儒”二字,实赞其乃大智者也。
  在西山的一处遥望平静而秀丽的南充城,细读三国,怆然长叹。
  我以为,那源头是谯周的思想,而不是陈寿的笔墨。
  
  尾声

  其实南充在中国的近现史中的贡献也不小,它是三总的故乡(邓小平,朱德,罗瑞卿),另外当年胡耀帮也在南充当过地委书记,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了.

  更漏声长,思绪意短,我决定不再写下去,我不想细数,这片土地上曾蕴藏了多少伟人的童年少年时光,曾有过多少不平静的历史沉积。
  梦里我回到故乡,骑着单车穿梭于它的街巷,走在校园梧桐树下拣拾它的落花,站在五星花园的一家商场楼上看它车水马龙,在河堤边上放飞阳春三月的风筝。
  那根长长的线,扯着我,飘飘荡荡往家赶.


上几张PP

3#
发表于 2012-2-8 14:39:5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有机会一定要到重庆LOOK LOOK滴
4#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4:39:55 | 只看该作者
强烈邀请蜗牛MM来重庆做客```
5#
发表于 2012-2-8 14:39:58 | 只看该作者
QUOTE:

引用
强烈邀请蜗牛MM来重庆做客```

谢谢,一定一定会去的最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2-24 19:01 , Processed in 0.05935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