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刘廷式的婚姻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31 19:5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廷式的婚姻故事


婚姻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从一个人对于婚姻的态度,能够了解一个人内
在的修为与品性。对于婚姻对象的选择,应该重视对方内在之贤德与否,胜过外
表的年轻貌美,这正是《论语》中所谓「贤贤易色」的观点所在。现代人的婚姻
观日渐淡薄,往往因为一言不和或是一时的经济问题而宣告破裂,人与人之间的
情义是否还存在呢?夫妻之间的恩爱到底是从何而生的呢?且读完这一篇故事,
让我们闭起贪婪美色的双眼,回味一下这古典而温暖的人情味吧!

刘廷式是北宋齐州人氏,在苏轼任密州(今山东青岛市高密)太守之时,前
来接风洗尘的正是密州通守刘廷式。当时年约四十岁,河南口音,衣着朴素,为
人忠厚、老成。在他年轻时发生了这么一段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也因此苏
轼为文赞美他人品的高洁。

刘廷式年轻时与一位邻家女子订下婚约,后来他进入太学,经过五年的苦读
终于考取了进士。心情雀跃的他迫不及待地回家乡准备成亲,谁知等他回到家乡
时,早已人事全非,邻家老翁已经过世,家道顿然中落,邻家女子伤心悲痛以致
双目失明。刘廷式明白了这个情形,却不因此违背婚约,依然选择吉日良辰要举
行婚礼。

邻女却推辞说:「我如今双目失明,形同废人,门不当户不对,怎能嫁你为
妻呢?」刘廷式回答说﹕「既然我早与令尊翁有约,岂可因为尊翁已死、孝女哭
瞎了双眼,而违约忘信呢?这可是一生的承诺啊!」

刘廷式有情有义的一番话,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两人终成眷属,婚
姻生活和谐而幸福,并且生了两个儿子。

一直到刘廷式到密州城任官时,夫人因病而逝世,他哭得很伤心。

当时任太守的苏轼安慰刘廷式说:「我听说悲哀是由爱念才产生的,爱念又
是由于美色所引起的。你娶了盲女,爱从何而生呢?」

刘廷式回答:「我只知道死去的是妻子,所哭的也是妻子而已,她是否目盲
并不重要啊!如果真是因为美色而产生爱念,因为爱情而产生悲哀,当美色衰退
而爱念断绝时,哪里还有所谓的情与义呢?难道在街市上倚门卖笑,骚首弄姿的
风尘女子,都可以娶回家做妻子吗?」

苏轼听了,十分感叹佩服。后来盲女所生的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考试也都登
第。

自古中国社会安定的基础,即在于重义轻利,为所当为。大至家国往来、君
臣应对,小至人我相待、夫妻相处皆然,做人定要有格、有原则,而不随顺习气
放纵自我。在这大前提下,夫妻结合的意义,绝不是只追求现前的欢乐,而是要
互相扶持照顾,苦乐与共,一同成长。透过家族的群体生活,了解彼此的责任义
务,所谓「家庭即道场」,即是能在家庭中焠炼出人性光华的本质,实践生命的
意义。

现代夫妻的婚姻相处中,就是缺乏这种「一体同心」的观念与志向,因此婚
约价值浅薄,难以持久。误以为沟通就是伶牙俐齿的谈与说,其实真是大大的错
解了沟通的本意。沟通应重在心意的相通,只要时时「知寒送暖」,两人之间就
没有沟渠,一家和乐融融、同心同德同志向,古人能拥有,今人为何就独无呢?
只要细心、尽心、恒心经营,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转自:智慧空间网
2#
发表于 2011-12-31 19:59:07 | 只看该作者
知寒送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2-7 12:43 , Processed in 0.04712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