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金宝鼎
无论是在全州还是在资源的许多地方,金宝鼎是可以远眺的,但须朗朗晴日。小时候远观金宝鼎总是那么神秘,要么云雾缠绕山顶,不识真面目;要么大雾低垂,她在云上面,我在云下面,让你看不透切;要么刚刚还看得真切,突然一阵白云袭来,又不见了踪影;待到冬季天寒地冻时,突然绵雪纷飞,天空放晴,她却披上了白色的头巾,皑皑白雪。只有秋高气爽的清晨,太阳刚刚从她身后升起时,你躲在她的阴影里,这才感觉到了她对你的拥抱。记得1977年秋天,我去金竹坪挑炭,站在她的下面借着斜阳,从她的西边近距离地看清了她的面容,真的像一只很大很大的倒扣着的铁锅。
终于要蹬金宝鼎了,做了四十年的梦即将变为现实,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10月3日,我们一行六名驴友坐汽车从桂林出发,在资源县城采买必须品后,包车经过青背、上梁到达黄泥田。尽管当天能见度不好,车过宝鼎瀑布时,我还是看到了轰天而下瀑帘,那水很大,瀑布很宽,水泄下来碰到石头,轰轰隆隆,我没有见过秋天的宝鼎瀑布有如此之大的水量。阴船石就在瀑布的下面,影影约约地看见它沉浸于上梁水库库尾。就在上个月,我和几位同学到上梁水库捕鱼,还见过阴船石。当时水位很低,阴船石裸露在水面之上,其实就是一整块经过人工打造的长约十几米,宽约1米半的花岗岩,因其凿刻成船形,又是覆盖在宝鼎瀑布下面的小河上,成为一座天然的桥梁,故名阴船石。
本来我们计划中的路线是从半山里上山,经大帽岭、斛桶石、唐家山,上金宝鼎。由于道路坑坑洼洼,司机不愿前行,我们只好在黄泥田下车徒步。沿着河谷向上攀蹬,查地图左边山脊应该直达斛桶石,右边山梁应直上唐家山。我们瞄准中间的山坳前行,途中遇到一座石拱桥,两跨三礅,面桥为四块花岗岩板拼成,每块重当在两三吨,已弃之不用,于是取相机拍照留念。过了半山里,路越来越小,没有农家,没有田地,只剩下山谷溪水哗啦啦地作陪了。又前进了几里,遇到了一个岔口,向左转是上山翻越脊梁的路,地面有垫石,路两边比较干净,老大心宇往前走了几步,又退了回来。我问他路上是否有牌(驴友丢在地上用于指路的卡片),他说没有。峡谷左边山脚有几十米人工开垦过的荒地,杂草丛生,种植三木药材厚朴,因缺少管护,草比厚朴苗高;右边从山脚到山梁都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我们继续按原来的方向沿峡谷攀登,谁知就犯了一个错误。又前行了几里,天色已晚,我们来到了一小块平地,大家决定就此宿营。于是,埋锅做饭,泡冰冷的山泉浴,用山泉水清煮果园鸡,那鲜美的味道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第二天,大约八点启程,继续向上攀附前行,“路”已完全隐藏在草丛中。我们伏身草中艰难而行,翻越一个小岭,爬上一个坡台,就一头钻进了原始森林里。不过还好,路迹依希可辨,只是不见了阳光。又艰难地攀爬了几里,来到左插下来的水溪边,终于再也找不到路了。老大心宇说,大帽岭上有颗树,进山前他观察过,那颗树就在左边山顶上。我们转身向左,直接向山顶攀登。先是经过一片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接着穿越一大片高高的摆竹和粽叶竹林,再向上就是和人差不多高的灌木丛、荆棘丛和茅草丛,我们扒开草丛,伏身兔蹬,终于看到了山顶上那颗不知名的大树,一口气冲上山岭,来到那颗指引我们前行的大树下,赶紧卸下装备,静静地躺在草地,大口地喘着粗气,十几分钟才返过神来,挣扎着爬起来欣赏周围的美景。回头望难以置信,这么陡峭的大山,这么原始的山野,远的距离,我们居然冲了上来!又沿着山梁开垦出的防火道东行,蹬上山顶,才发现问题:大帽岭还在北边,唐家山在东南面,山岭的背后是观音山。原先一直跟着走的山谷在前面又向右转身了。如果我们昨天在半山里后面左转向上跟着山脊走就是到大帽岭的路。
经过差不多五个小时的艰难攀越,我们来到了观音山与唐家山相联的那个山坳,感觉金宝鼎就在山的南面,路却又一次失踪了。过了坳是下山的小路,明显不对;向南翻越约有200多米高莽莽苍苍的唐家山,却找不到路径。已经过午一点多钟了,大家体力已消耗得差不多。怎么办?是进还是退?真的很要命。正当争论、犹豫不决的时候,从东面山下上来一位老乡,是他告诉我们,翻越唐家山原始森林的路就隐藏在前面那片竹林中。放羊的老乡告诉我们翻越唐家山后一直沿着山上开出的防火道走,就能见到金宝鼎;我们问他还有多远,他说,天黑下来的时候你们应该能够到达金宝鼎。我们按照老乡指给我们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了斛桶山,终于远远地看到了金宝鼎。
斛桶山从山顶到山坳台地,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奇石馆、盆景园。那星罗棋布的花岗岩、星星点点,或卧或立、或躺或蹲,各种形状,有的象金元宝,有的象百宝箱,有的象官材盖,有的象卡通人物,维妙维肖;那石头旁边又零零星星地点缀着半米高的红杜鹃,象盆景,一簇一簇,好似人工修葺的,布置恰当;山槽和山脚有潺潺的流水,山泉滑过青石,跌落石台,恰似一首轻音乐,叮咚有韵;稍稍平整一点的台地,稀稀拉拉,或紧或松、或密或稠,天然地布展出颗颗高山阔叶杜鹃,有1-2米高,那青青的叶盖与树干组合,似伞似菇又似修剪整齐的桂花树,巧夺天工,自然天成。
有人提出问题,同是越城岭山脉,为什么猫儿山那边都是苍莽的原始森林,而这边却既有原始森林,又有高山草甸,还有光秃的岗峦?我想原因有三:一是金宝鼎这边人类活动频繁,开发较早,唐代时就人来人往,难免不发生人祸灾害----火灾。小时候,秋高气爽的季节,夜晚经常看到这边高山大火,烧成一条红线,连续几天几夜,没有人扑救。高海拔山上一旦发生火灾,植被恢复就十分困难,而猫儿山周围相对而言,开发较晚,人烟稀少。二是猫儿山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面,年降水量远远高于金宝鼎这边,冬季又处在背风面,有利于防火;而从真宝鼎到金宝鼎这一线,恰恰相反。三是从真宝鼎到金宝鼎这一线都是花岗岩地区,土质薄而贫瘠,储水能力差,总体上海拔要低于猫儿山,植被以冬天容易着火的杜鹃等植物为主,缺少不容易着火的大阔叶林。这边植被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原始森林与高山草场、草甸和裸露的石山相间。
从斛桶山下来,左转绕过几个山峰,进入原始森林地带,又右转穿越几座山岭,翻越一个山坳,就到了宝鼎寺的脚下。又前行了几十米就与从金竹坪上山的路汇合了。我们六人象迷失方向的小船,终于回归到了主航道。上白云庵路有一米多宽,我注意到这路修得很扎实,它是用三合土垫底,上面压花岗岩条石铺成的,是资源通往全州的主要道路之一,应该算“县道”了,足见当年人来人往的热闹,也从侧面印证金宝鼎的香火有多旺盛。
太阳下山的时候,我们六人一鼓作气蹬上了宝鼎寺,山上有比我们先到的一帮来自湖南东安县和全州县的年轻人,男男女女,很是热闹。见我们到来,他们热情地帮我们支起帐篷,介绍许多游金宝鼎的注意事项,其实,他们仅仅比我们早到几个小时而矣!寺庙的主持一直在做功课,敲木鱼声音很是清脆,我们未敢造次。山上的气温很低,自来水(这么高的地方还有自来水不可思议)冰凉刺骨;我们早早地洗漱、做饭、吃饭、喝酒,然后早早地钻进帐篷,带着一天的疲惫进入梦乡。
我开着一辆越野车,经过了很长的一段盘山公路,翻越一个坳口,天地豁然开朗。到处是参天古松古柏,有水杉、柏树、雪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名贵树木;再往前,山中间出现了大块平坦的青草地,有成群的牛马和绵羊在吃草,还有一个一个的蒙古包;转了一湾,两边森林里又是隐约可见别墅和宾馆,林中还球场、游泳池等休闲设施,还有阵阵的欢呼声;我正想停车看个究竟,却又来到了一条天边的小街,两边是由青砖灰瓦白色墙构成的整齐划一的房子,还有骑楼,有门面,有超市,有广场,有戏院,中间是青色花岗岩铺成街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正流连忘返,又来到了一个大湖,湖里有人打鱼,岸边有人钓鱼,湖中有岛,岛上有亭,还有九曲回廊;正诧异,又突然来到一个高尔夫球场,场上的人热情邀请我打球,我挥杆一击,那球飞出了好远好远,我追着跑啊跑啊,怎么也追不上;追着追着,自己来到一片平坦坦地高原,像是非洲大草原,这里是动物王国,只见老虎、狮子、豹子、斑马、大象、猩猩成群结队,还有猴子、野牛、大熊猫,他们和平相处,怡然自得,怎么可能?突然大风袭来,我又站在了一条山脊上,那山梁一道连着一道,两边是万丈深渊,那云层贴着石壁爬上来,穿过我的脚跟,翻越山梁又贴着石壁,从另一边飞了下去;我正要大声呼喊,一块厚厚的云层把我托起来,霎时间, 我置身于云海上,四周都是白色的海洋,我在云海上飞翔,远处出现了青黛的岛屿,还有海市蜃楼般的高楼;突然海面上,电闪雷鸣,狂风怒号,波涛汹涌,我什么也抓不着,拼命呼喊.......
梦醒了,我惊出一身冷汗,却听见帐篷外有人真的在喊:“天亮了,快起来看日出了”。
赶紧穿戴好,来不及洗漱,就往寺后山白云峰奔。宝鼎寺北面南靠,白云峰高约两百米,沿着山梁向上,路却并不通向峰顶,而是在快要到山顶时从峰顶东侧绕到南面,对面就是我魂牵梦萦四十年的金宝鼎。我沿路向下、经过几块巨大的石头,就到一个山坳,来到徐霞客所称的定心桥。那巨石徐霞客称为定心石,意谓到此紧张的心方可安定;那定心“桥”其实是指介于两山之间很乍的石坳,象架在两山之间的一座桥。又从定心桥沿山脊斜插上去,路很乍,从脊背东侧而上,山脊的两边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滚落山崖,那就粉身碎骨,连渣也找不到了,徐霞客谓此处名为舍身崖。快到山顶的时候,路有岔,直行攀登就到圣水崖。圣水崖只是几块向东突出的石头,有五六米高,岩石下面可避风雨,地面石坡有一只家用脸盆大小的石盆,正好接住从石隙里渗出的水滴,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水总也装不满,从不外溢,无论舀出多少水,盆中的水位线又立马补充多少,这是圣水崖的神奇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