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皇路快车道上搭大灵棚,考虑过路人,车辆的通行么?是为哪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1 00:46: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后还成他家的停车位了

整个快慢车道都是他家的了


高压电箱底下也敢摆,就不怕危险

    首先,我发这个贴可能会有非常大的争议性。先声明以下内容只是个人角度的一些看法,想法。如其它网友有其它意见,可以交流楼下交流,但请注意文明用语,谢谢。
   昨日,三皇路聋哑学校门口搭着一个很大的灵棚,不知道又是哪家老人走了。本人上班就在附近,每天需要经过很多次,从小我们就被家长教说遇到这种棚子,离远点。没办法,我上班要经过远不了。
   不过更让人尴尬的是,这家人搭棚子直接搭在路中间了,整个由三皇路头去十三中的快慢车道都给他们挡完了,我想作为交警,城管,红袖章,甚至市政相关部门。估计也很难去做人家这种工作,棚子都搭起来了,你还叫人挪走么?那就是对死者的不敬。而且作为死者也可以这样说,你家也有老人家走的,逼不得已而挡一下路,摆堂就3天,明天就撤走了的。麻烦您体谅一下我们儿女失去长辈的悲痛之情,谢谢。如果这样说,你还有什么说法去执法?你还有什么办法去说他?
    现在大众思想是,谁家里没离开过什么长辈的,搭个棚子无可厚非,老人家,自己毕竟有些朋友,亲戚。也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寄托点哀思也是可以的。但是随着城市扩张,公共面积减少,搭一个棚子绝对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出行,特别像这种,就不是单单周边居民了。怎么样让这种影响减到最低,那就要靠逝者家属的选址和自觉了。如果遇到不自觉的,相关部门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个人想法,其实我们人呢!生不带来,死也不带走是最好的。自我们呱呱落地之时,我们哭了,光溜溜的从妈妈肚子里面出来。离开世界了,在火葬场光溜溜的一把火,然后一堆灰(题外话:一堆灰还不是全部给你的,搞不好的你大腿,手臂的灰还被去浇花种树)但还要劳烦世上之人为之操办后事。这从唯物主义角度怎么说都说不通的。人死了,好比一个物体消失灭亡了,不存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逐渐建议简单化,省去那些封建主义的保守繁多的事情。
   这些我也是看过来的,本人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也都走了。都搭了棚,承认当时确实给周边居民有通行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在我观察看来其实真正受累的是儿女,后辈这些,一个棚子守3天,快的话2天2夜,虽说现在很多东西一些公司都外包了,很多都不用我们操心。但是这其中晚上守孝,别人来了招待,记账,端茶倒水,宵夜,到最后订餐,送碗。都是一场非常辛苦的大工作,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特别是去年外公走的时候,我爸因为记账的问题,数目,钱都对的。但是我外婆就是怀疑,谁管钱,她怀疑谁。(怀疑我们要把这钱平分去,而不给老人家办后事,还要花她的钱)从而心灰意冷,好女婿做了这么多年了,竟然在最后被老人家当着大家的面这样说。一晚上头发都白了。而且就我观察,一次这种搭棚整套支出对比收回的分子钱还是和支出钱差不多的,不会有多的。就算有多的,下次别人的家事还是要随回去的。
   所以说,在我看来这个搭棚是让死后人来折磨孝子孝孙的封建主义残留形式(可能过了点),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种辛苦的负担。我爸妈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思想上也有了相当大的觉悟,特别是作为孝子孝女送走老人这过程中,看清了封建主义残留思想的伤人之处。所以依然决然的跟我说,以后他们仙逝后不要搞什么棚子,招待的,愿意来就在家里接待一下。现在大家都是独生子女,搞个棚棚哪应付的来。直接拖去火葬场烧了,找个好日子漓江上一撒,一了百了,这才叫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以后想怀念的话,7月半或者清明在撒灰的地方点上一两注香,烧点值钱也当是对我们的哀思了。(这是我母亲的原话)
   其实回头想想确实也是,大家为什么不在长辈生前的时候对他们好一些,多在他们身边,多陪他们聊聊天,多回去吃吃饭,有条件带着一起出去旅旅游。这总比等死后整那些乱七八糟的那些形式上的要好吧!难道整那些来换一个孝子孝孙的名头,大家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不要说就是因为生前没对她老人家好,死后有条件想用自己的方式来弥补一下。我呸!鄙视说这种话的人。父母不在乎你赚多少钱,他们把你生出来,希望你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生活,毕竟他们生你,养你20多年,你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嫁为人妇。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生活重心不再是他们,他们也会伤心,他们也会觉得被冷落了,他们老了也会像你小时候一样无理取闹。但是他们其实不求你为他们做什么,就会希望你能像儿时那样回来吃吃饭,陪他们说说话,听他们说说你小时候的故事。就那么简单。如果因为你的工作忙,应酬而放弃了这次机会,那将会永远的失去这次机会,下次机会也许就是。你在下面,我在上面的单渠道单向倾述。到头来哭的就是你,后悔的还是你。
2#
发表于 2013-9-1 00:47:02 | 只看该作者
很多都这样子,和乡下没什么区别,虽然是一种习俗,但还是改变下的好,支持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5-10 13:40 , Processed in 0.0580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