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违法违章建筑大曝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9 21: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市决心用一年左右时间全面清理整治“两违”建筑
2013-08-29 09:57:11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我来说说1阅读795 次
字号:小中大
桂林快讯 身边事 先知道 移动用户发'GLKX'到10658710定制,3元/月!
核心提示:“两违”建筑的存在和无序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市市容环境和城市发展,特别是在我市正举全市之力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背景下,清理整治“两违”已经刻不容缓,这也是广大市民的普遍呼声。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早在今年5月我市就专门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全市清理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联席会议,决心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重拳出击,全面清理我市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

 
▲矮山塘福源街“握手楼”。通讯员戴端辉 摄
六合路上的“握手楼”,大都砌至七八层高。   记者周文俊 摄
这排位于建干路岔路上的小房子,就是居民私搭出来的。●记者周文俊摄▲在红岭路和东安街交汇处,居民搭起的蓝色铁棚。 记者周文俊 摄

    8月19日,市政府在本报3版发布《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通告》(下称《通告》),明确表示要花大力气,对全市范围内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即“两违”建筑)依法实施清理整治。

    可以说,“两违”建筑的存在和无序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市市容环境,更与我市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要求不相符合。那么,我市目前存在多少“两违”建筑、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对自身及我市城市发展又有怎样的危害?近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私搭乱建、抢搭抢建等现象严重,已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现象一:“畸形楼”,让城市变得更拥挤

    8月23日下午6点多,记者从解放桥骑车来到六合路,时值下班时间,路上行人、电单车、小汽车、公交车等来来往往,让原本只有两个车道宽的小路显得非常拥挤。在六合路尾,记者发现路边有几栋与旁边的楼房紧紧“相偎”的在建高楼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建了七八层的高楼,除了在一楼留有一米多宽的过道外,上层楼面几乎贴着旁边的楼房,中间只有一道缝隙。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光六合路尾道路两旁就有六七栋这样的楼房。

    城管执法队员向记者介绍,这些“相偎”的高楼便是通常所说的“握手楼”。是当地村民或幕后老板为了出租牟利等私自扩大建房面积而建起来的,肯定没有经过规划部门审批,属于违法建筑。目前人们常称的所谓“楼加加”、“楼薄薄”、“楼贴贴”,就是未经城市规划部门规划设计,居民群众擅自加建、改建、扩建形成的,这也是因违法建设而造成的房屋“畸形儿”,此类现象主要出现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

    住在附近的一位市民向记者抱怨说,每天骑车走过原本就很狭窄、拥挤的六合路,看到两旁仍涌现一栋栋的“握手楼”,觉得这一带太拥挤、太混乱了。

    现象二:“项目”尚未开工,“违建”拔地而起

    8月28日早晨,记者来到南洲大桥北侧的蔡家渡村,看到临江路边几乎所有的楼房都成为“楼加加”,而且许多房子建设粗糙,有些外壁则根本没有粉刷、装修,不少加盖的房屋已经开裂,或者有些倾斜了。

    记者上前询问村民楼房建设情况,他们大多不愿多谈。不过,记者在有限的采访中得知,目前加盖或新建的楼房大多是“前几年建的”。叠彩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村处于滨江北路和城北体育文化城项目建设范围内,不少村民、村组干部及其亲朋好友等在事先获得附近要搞项目建设之后以为只要有项目建设拆迁房屋就会有高额补偿,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用下,纷纷利用节假日或周末时间抢搭抢建,以期在房屋补偿协商中获得更多。可以说,许多高楼是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的。

    一位前几年在八里街买了房的市民向记者表示,2010年看到政府开始修建滨江北路,以为能够缓解北门到八里街一带的交通,结果听说因为附近一带的楼拆不掉,有些路段都停工了,让她感觉“好无奈”。

    现象三:一些路段居民私搭铁棚,大煞风景

    8月25日下午,记者从东安街往中隐路一带经过,看到路边正在搭建一些三四层、五六层不等的楼房,特别是在与红岭路交接的十字路口周围,用蓝色铁棚搭起不少一层楼高的临时餐馆,餐馆外还建起临时的停车场,许多电单车、小汽车停在其中,餐馆周围人流熙攘。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红岭路和东安街这一两年刚刚建设完工,路两旁原本留有一些空地,路边的一些楼房陆续在建;而用蓝色铁棚搭起的餐馆,是这一两个月才陆续出现的。

    市民王先生向记者表示,有一次从两江国际机场乘车回市区,在享受了机场路的畅通便捷和两旁美丽的风光后,进入中隐路或红岭路看到路边低矮、无序的小楼和搭起的蓝色铁棚,“真是大煞风景”。

    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这些新建的楼房和铁架棚大部分都没有经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严格意义上讲属于私自搭建的违法建筑。

    “从近年发展情况来看,我市‘两违’建筑正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市城管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支队今年5月份一份《关于桂林市违法建筑情况的报告》显示,“两违”建筑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即“城中村”)、新建工程建成区的附近区域和许多老旧居民小区内。例如,城乡结合部中的违法建筑主要分布在象山区二塘乡、秀峰区红头岭、叠彩区清风村、七星区漓江市区段沿岸(如上关村、下关村、蚂蟥洲)、穿山街道办等;在新建项目周边则有万福路、滨江北路、东二环路、桂磨公路沿线、高等院校新校区等;老旧小区方面如铁西小区、银锭路片区、桃花新村、九岗岭、篦子园、清风小区、漓江花园、奇峰小筑等小区内则普遍存在楼顶加建隔热层、加建杂物间等乱搭乱建现象。

    “两违”建筑在城市化发展和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

    对于“两违”建筑的形成,市城管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984年以前全国并没有违法建筑的概念。1984年以后,随着《国务院城市规划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违法建筑开始有了明确的定义。到2008年1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实施,对违法建筑的查处从条例正式上升为国家法律。其主要定义是,未经规划、国土等主管部门批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工程许可证,擅自建设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均属违法建筑。包括占用已规划为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用地或公共绿化用地,擅自改建、加建的建筑,农村经济组织的非农业用地或村民自用宅基地非法转让兴建的建筑等8个方面的内容。

    “其根本原因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因违法建筑而产生了新型的利益关系。”该负责人坦言,这也是目前在农村出现违法建设情况不多,但在城市规划区与城乡结合部却不断蔓延的原因。从上世纪90年沂谐鞘薪ㄉ璨椒ゲ欢霞涌欤?环矫媪俳?鞘斜哐氐拇罅颗┐迦丝谧??鞘芯用瘢?又?闯鞘形窆さ娜嗽敝鹉暝黾樱?宰》康男枨罅克嬷?龃螅?恍┚用袢褐谟纱丝吹缴袒??闼阶源蟾阄シńㄉ瑁??シńㄖ?鲎飧?闯鞘形窆さ娜嗽本幼∧踩∷嚼??缧惴迩?偾糯濉⒍啬来宓攘俳?鞘械拇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5-10 13:15 , Processed in 0.0499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