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湘江不宜改源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3 21:5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湘江不宜改源头
      
      最近,网上盛传,经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权威认定,湘江发源于湖南省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而非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海洋山。但随后搜索,未见湘江改源的官方公告。
      一条大河的源头,如果仅凭最近短短几年的水文资料和一次水利普查,或单方面考察潇水,就轻易推翻湘江源头2000多年的历史,未免不够科学和严谨。

      河源的确定,至今尚无公认的标准

      国内外对如何确定河源,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标准。现代河源的确定,一般有以下多种形式:或取“河长为远”,或取“水量为丰”,或取“流向顺直”(即上源河道来水走向与下游干流走向顺直),或取“约定俗成”,等等。总之,考察研究一条大河的源头,既要尊重自然科学,又要尊重历史文化,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才是正确的正本清源态度。
     例一:长江源头的确定。长江源头水系主要由当曲、沱沱河和楚玛尔河3条河流组成。以楚玛尔河河口为终点计算,当曲长630公里,流域面积3078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6立方米每秒,长度、流域面积和流量均为三河之首。沱沱河长624公里,流域面积176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6.4立方米每秒,长度、流量居第二,流域面积居第三。楚玛尔河长515公里,流域面积208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99立方米每秒,长度、流量居第三,流域面积居第二。后来考虑到沱沱河位居源区中部,流向顺直,源头冰川分水岭高出雪线700多米,而当曲低于雪线约800米,最终确定沱沱河为正源。
     例二:资水源头的确定。资水上游有两源,南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长233公里,流域面积455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118立方米每秒。西源郝水发源于湖南城步县,长188公里,流域面积710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108立方米每秒。夫夷水长度和流量均居第一,流域面积居第二。郝水长度和流量居第二,流域面居第一。后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确定郝水为正源。
      例三:岷江源头的确定。岷江干流至乐山市大渡河口长593公里,流域面积337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520立方米每秒。大渡河至乐山市河口长1060公里,流域面积907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67立方米每秒。无论是河长、流域面积还是流量,岷江干流都无法与大渡河相比,但习惯上仍以发源于岷山的岷江作为主源,至今“约定俗成”,难以更改。

多年平均径流特征对比,海洋河比潇水流量更大

      为了将苹岛以上的湘江河段和潇水的多年平均径流特征作对比,下面姑且称苹岛以上的湘江河段为海洋河。
      主张改源者提供的流量资料称,潇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6.1亿立方米,海洋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7.5亿立方米。查《零陵地区志》,海洋河在东安县渌埠头入境时的多年平均流量为297立方米每秒,之后又接纳了紫溪河(全长7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6.9立方米每秒)、石期河(全长77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7.2立方米每秒)等支流,至苹岛时多年平均流量应至少达351立方米每秒,而潇水至苹岛的多年平均流量则为345立方米每秒。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海洋河的流量比潇水更大。
      再有,主张改源者提供的降雨量资料称,潇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而海洋河只有800毫米。查《长江志》,湘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436毫米,流域内有两个暴雨中心,一是下游湘东浏阳、醴陵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可达1800毫米;二是上游广西一带,多年平均降雨量可达2000毫米。湘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776毫米,年径流分布与降水基本相应,在流域东南为多个中心的高值区,江源广西兴安、全州一带径流深可达1200毫米。潇水与舂陵水之间,新田以北的径流高值区约为900毫米。又据《广西通志?自然地理志》记载,广西暴雨季节达120天以上的区域有三片,一是以兴安为中心的桂东北地区,其中兴安长达162天。从降雨量和径流深这两组数字来看,海洋河单位面积的产水量也远比潇水高。
      在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值得质疑:一是海洋河分流入漓江的水量有没有统计(灵渠多年平均流量为11.39立方米每秒)?二是每条河的丰水年和枯水年不同,不知道提供的多年平均流量指的是哪几年?多年又是多少年?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是否有代表性?

  在广西兴安,湘漓二水之得名源于灵渠

      广西兴安县,秦属零陵县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始安县地,隶属零陵郡。唐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 置临源县,隶属桂州。
在兴安县,湘漓二水之得名皆源于灵渠。海洋河,流至灵渠分三分水入漓江后,才正式称湘江。大溶江(桂江上游),流至溶江镇和灵渠汇合后,始称漓江(漓江流出阳朔县境后称桂江),“湘漓分派”即由此而来。
      灵渠,一称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唐后称灵渠,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同为秦代的三大水利工程。凿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灵渠的开凿,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联系起来,为秦始皇统一百粤,促进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航运直至民国29年(1940年)湘桂铁路通车后才逐渐为陆运所代替。灵渠引湘水入漓江的地方,至今仍称湘漓镇。《辞海》里也有对“湘漓”一词的解释:“湖南省湘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桂江上游)的合称。”
      湘水上游广西境内的全州、灌阳两县,历史上曾长期属湖南管辖,与“湘”渊源也很深。如全州县,秦置零陵县,隋改置湘源县,五代后晋天福时改清湘县。设全州时的辖境,相当于今天的全州、灌阳、资源三县以及兴安县部分地区。直至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才改属广西。全州历史上的两个县名,都与湘水有关。《全州县志》载,湘江“旧称湘水、广西河”,“广西河”便是过去属湖南管辖时对湘江的称谓。全州县城有湘山,山上的湘山寺,素有“楚南第一名刹”之称。现在的全州、灌阳、资源以及兴安四县,仍然通行湘语。

  源头的更改,会造成诸多的混乱

      一条大河源头的更改,对河流体系、文献资料、历史等都会造成很大的混乱。
      对河流体系来说,一条大河的改源,必须重新划定主干和支流,并对整个河流体系作修改。这种修改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整个流域都要修改,就是说湖南方面的修改了,广西方面的也要修改。如果广西方面说流经兴安、全州的这条江自古就叫湘江,湘江这个名字还是从兴安灵渠得来的,不改了,湖南也没办法。这样,就会造成河流体系的混乱。
      对文献资料来说,包括一系列权威的志书和词典,只要牵涉到湘江和潇水,都得修改。问题是有的修改了,有的辞书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修订。或者是湖南方面的修改了,广西方面的不修改。这样就会在学术界造成很大的混乱。
      对历史来说,造成的混乱影响更大。主要有三:一是历史上的“湘漓分派”将不再存在,秦始皇那段历史要重新改写,或叫“海(海洋河)漓分派”;其次是历史上的“潇湘”, 是因为潇水和湘水会合而得名,既然潇水变成干流了,同一条河,还有什么会合,所以也不复存在。如同长江,不可能因为上游的金沙江,而称“金长”一样。“潇湘”,泛指整个湖南地区,是个美丽的名字。“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这样优美的句子,对句子中的“潇湘”一词,以后将只能这样解释:“旧误为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指潇水和湘水会合处”;三是中共历史上的“湘江战役”,也将不复存在,或将改称“海洋河战役”。

  湘江源头早有定论,不必也不宜更改

      湘江源头的争论,除了现在的潇水源头之说外,在前几年,还有一个白石河源头之说。笔者认为,这种源头之争,在学术层面讨论一下可以,完全不必提到什么高度去看待。
      白石河,发源于兴安县白石乡近峰岭,海拔899米,也属海洋山脉,与海洋河源头相距很近,虽说流程和流量均大于发源于灵川县海洋乡龙门界的海洋河,但按照海洋河流势、河谷地貌以及历史习惯来看,不适宜定为正源,依历史习惯只能称为东源。
      潇水,发源于湖南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且不说野狗岭这个名字雅不雅,单就源头来说,和海洋河源头相距几百公里,其得名也从未与“湘”字有关,按历史习惯来说,同样不适宜定为正源。
      湘江的源头,长江水利委员会早已作出结论,其结论是科学而严谨的,不必也不宜更改。据《长江志》记载,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坪的龙门界(注:今属灵川县,灵川县历史上曾并入临桂县)。源头的情况是,龙门界属海洋山脉中段,源头海拔1017.5米,在龙门界下汇集三条小溪后成河,流至海洋坪接纳一条名叫海洋水的小溪后正式称海洋河。这条不起眼的小溪,长仅2.91公里,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却大名鼎鼎,因其发源于龙母山西北麓溶洞(今人又称龙母岩),历史上的“湘漓同源”之说即来于此,至今仍保留有宋代“湘漓二水之源”的石刻。“湘漓同源”,后人批评说有误,因为湘江和漓江的源头不同。但是,笔者认为,古人为文有时喜欢虚写,既然湘漓二水之得名皆源于灵渠,说“湘漓同源”,不也是有一点道理吗?但是,有后人研究时,又走入另一个误区,认为龙母岩虽不是漓水的发源地,却是湘水的发源地,其实这是海洋河的小支流而已,真正的源头,还在海拔1000多米的龙门界上。
      千里湘江,浩浩荡荡,源出八桂,发于三湘,更显源远与博大!

    (主要参考书目:①《长江志》;②《零陵地区志》;③《广西通志?自然地理志》;④《兴安县志》;⑤《灵川县志》;⑥《全州县志》;⑦袁建光《湘江源流考》;⑧蒋作斌《湘江略考;》⑨陈兴华《湘江源之管见》)
2#
发表于 2013-6-13 21:50:43 | 只看该作者
改不改,它都存在那里,改了,它也不会消失,所以,对我等老百姓来说,改不改,无所谓!
3#
发表于 2013-6-13 21:50:45 | 只看该作者
改了,很多闲人有好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1-5 06:42 , Processed in 0.04536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