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丹:全州的“张海迪” 轮椅上写出近15万字书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 18:2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一天学都没有上过的残疾女孩,竟然坐在轮椅上写出了15万字的书稿。她的文字功底从何而来?为此她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近日,记者来到全州县湘山酒厂王丹的家里,聆听这个女孩不一般的文学历程,也感受到了这个轮椅上的姑娘的作家梦。
  吸取“养份”如饥似渴
  今年27岁的王丹,刚出生就与别人不一样——站不起来,所以她一天学校也没进过,父亲就是她的启蒙老师。王丹清楚地记得,父亲教她的第一个字是“人”,第二个字是中间加了一横的“大”。慢慢地,王丹认得的字多了起来。后来,不认得的字、看不懂的句子,她就抄下来,再通过字典、向父亲求教,积累更多的的字和词组。
  接着练习写字。王丹是左撇子,按照常规从左写到右,经常字迹还未干,左手盖过去就全摸糊了。她将墨水装少点,写时尽量将手腕抬高,就不会擦着字了。这样不仅写的速度慢,手腕也累得很,可王丹坚持不懈,天天写日记,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不出来的字就翻字典。
  写作最困难。往往晚上躺到床上时灵感涌动,但父母已睡下,不能扶她起来写,“我就将重点记在脑子里,第二天一起床就赶紧记下来,再慢慢回忆铺开来。现在好多了,可以随时用手机记录下来”。
  另外,没有老师点评,王丹不知道写出来的东西是好还是不好。14岁那年,她写了一篇自己非常满意的科幻中篇小说,由于一直以来少与外人交流,性格内向的她不愿意向任何人提起此事。父亲无意间发现这篇小说后,拿给当时在全州县文化馆工作的蒋老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看,蒋老师写得认为不错,还帮她寄到一家出版社。虽然小说最后没有发表,但这对王丹鼓励很大。
  2004年,王丹有了自己的电脑。正常人无法想象她每写一个字有多难:她的双手不灵活,只能靠左手打字,右手连用鼠标都握不起;由于无法动弹,坐久了不仅腰累屁股也痛;有时灵感来了却无法及时将字打出来,搞得手忙脚乱;有时没了思路,几天也写不出一个字。
  成长路上有人相助
  王丹是幸运的,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经常得到一些人无私的帮助。2004年,看到同龄人纷纷赶赴高考考场,而自己只能坐在轮椅上,她的心情很复杂,情绪也十分低落,怎么也写不出一个字。她向之前采访过她的一位电台记者写了封信,倾诉了内心的苦恼。记者鼓励她:“你有体现自身价值的方式,那就是写作。如果你不反对,从今天开始,我每天以短信的方式陪你练笔。”
  直到现在,王丹心里还充满感激。她说:“这种方式维持了将近半年,不仅帮我练就了简明扼要的写作特点,更重要的是,我的心态变了,有了与别人交流的愿意。”
  王丹坚强的毅力及在写作方面的潜力,也感动了蒋老师。他将自己的写作兴趣班,“挪”到了王丹家。教她一篇文章如何开头、怎么结束,情景、人物、心理如何描写等,为其打下了较好的写作基础。接着,王丹开始接触世界名着、散文,并开始尝试写散文和小说,向当地报社投稿。
  “当时报社一位编辑,怕伤了我的自尊,不会直接告诉我哪里写得不好,而是用修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我将原稿与见报的散文对比,边看边悟,掌握了散文的写法。”2007年,在这位编辑的推荐下,王丹进了全州作协。
  2009年3月,王丹又有幸遇到了一位老师,他就是北京的张先生。张先生长期从事公益活动,前不久在网上寻找爱好写作的残疾朋友。王丹看到后给他写了封信,表达了想出书的念头。通过充分沟通,最后将书名暂定为《爸爸,我们要拉紧彼此的手》,她写出了近15万字的初稿,目前已修改到第四章。
  今年5.16助残日,在张先生的帮助下,王丹和同她一样酷爱文学的27个残疾朋友在北京聚会了,以前他们只在Q上聊天。“我的视野又开阔了很多,收获很大。不仅亲耳聆听了张老师的指点,还有幸见到了长期资助我们整个创作团队写作的两个台湾阿姨。”
  最让王丹激动的,是来自张海迪的鼓励:“张海迪阿姨在微博上给我写了很多封信,鼓励我,还说我写完书稿后,一定要告诉她,她会帮助我。这对我鞭策很大。”

 微薄之力帮助他人
  得到不少人关心的王丹在成长的同时,也在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她通过电话、电邮和读书的方式,学到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道一件事对人的情绪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知道如何更快地走进人的内心世界,然后想法设法去开导对方。
  当时一个15岁的女孩,重残,手脚无法伸开,每天痛苦地活着,心情十分灰暗。刚开始,王丹以自身的经历去开导她,但每说一句话,都会引来对方的一阵反驳——她根本听不进去,还常说父母亲对她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不喜欢她。后来,王丹放弃了说教的方式,每天只问她干什么、吃什么、做什么,再从正在做的事情中,说明其父母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告诉女孩:“父母不是不爱你,只是你们之间缺少沟通而已。”女孩说不想外出,讨厌别人异样的眼光。王丹就跟她说:“如果有人看你,就先笑着给他们打个招呼,亲切地叫他们一声,你就会看到不同的效果。”慢慢地王丹发现,小女孩变了,变得乐观而坚强,现在她们成了无所不谈的知心朋友。
  “王丹姐姐,我写的文章发表了,今天收到了稿费,爷爷奶奶表扬我了。”这是前不久一个重残男孩给王丹打来的报喜电话。王丹通过QQ耐心指导这位男孩写作,向他推荐名家散文和小说,使这位曾辍学的男孩重拾了信心,现在和她一样在写书了。
  汶川大地震时,王丹通过红十字会的官方网站,将自己一个月的网络兼职工资,捐给了地震灾区。2011年某媒体搞一个给贫困学校捐书的活动,她把很多陪伴自己成长的书都寄给了这所学校。
  在王丹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一本刚出版还散发着墨香的散文集《选择坚强》,这是王丹与另外7个残疾朋友共同编辑的,书里刊登了多个残疾人的奋斗史,从征稿、编辑到出版,共花掉了她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面写的事情很激励人,现在有不少人打电话来问,在哪里能买到这本书,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原来我们的想法和成果也会影响一些人。”
  采访的过程中,王丹一直微笑着,用她的智慧和乐观感染着记者。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作者:唐正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2-3 07:19 , Processed in 0.04045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