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安大梭庄李姓家族的网上家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7 15:2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桂湘川渝李氏宗谱》2

  第三节 李氏溯源

  一、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

  寻古探源说"李"字。李字的含义有六种。其一,为植物,即《说文》所记:"李,果也",《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李";《孟子·腾文公下》:"井上有李"。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即其果,至夏成熟,色赤有光泽,味酸甘,供食用,一名喜庆子。

  其二,意为法官,狱官,与理、吏通。《说文通训定声》:"李,假借为理,实为吏";《史记·天官书》:"左角李";《索隐》:"李即理,法官也";《汉书·胡建传》:"黄帝李法",[注]:"李者,法官之号也";《管子·法法》:"皋陶为李",[注]:"古治狱之官,作此李字"。

  其三,星名。《史记·天官书》:"荧惑为李";《集解》:"内则理兵,外则理政"。

  其四,驿也,与使通。《说文通训定声》:"李,假借为使";《广雅·驿诂四》:"李,驿也";《左氏·僖三十》:"行李之往来"。

  其五,与里通。《左氏·闵二》:"里克",《吕氏春秋·适威》:"李克";《史记·魏世家》:"李克";《韩诗外传》:"里克"。

  其六,姓也,《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末,利贞改为李氏。"

  上述六种含义,除"星名"及"驿"两种含义外,其他四种含义均与李姓的来历及传说有关。

  有人把我国上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关于这一点,史籍记载得十分清楚。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确实在周之后,《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记载。

  那么,李氏究竟源出于何时何地何人?这可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传说天下华人皆是龙的传人,是炎黄的子孙。也就是说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最着名的两个祖先,是中华民族的血缘始祖。据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李德贵提供的清道光十二年续修的《唐王朝李氏通谱》以及各支李氏族谱和一些正史资料记载,理(李)氏始祖是皋陶,迄今已有近5000年历史。皋陶公在尧帝时,执掌刑狱的"大理",其子孙二十六代世袭其"理官"之职,古时以官命族为"理氏"。后来其"理官"职务沿袭到商末理征公时,因他直言切谏得罪了纣王而被赐死。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公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李子得以活命,遂改"理"为"李"氏,古时"理、里、李"三字通。因此理(李)氏追认皋陶公为得姓始祖,利贞公是"理氏"改为"李氏"的始祖,这是千真万确的。

  那么,从皋陶公再往上追溯,李氏的血缘始祖又是谁呢?据《中国古代史》、《史记》、《纲鉴合编》、《中华姓氏通史》等史料记载,对此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皋陶公是黄帝轩辕氏之子少昊的曾孙;另一种说法是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女华,女华生大业,大业生皋陶,及皋陶公是颛顼的后裔。但据《中文大辞典》记载:"少昊,古帝,亦作少皋,黄帝子,嫘祖所生,名挚。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历代帝王年表》云:"少昊金天氏,黄帝之子,初居江水,邑于穷桑,己姓(姬),以金德王,都曲阜(山东境内)。"相传他登基那天,恰有凤鸟飞来,故他以鸟纪官,少昊金天氏又以凤凰为图腾标志。又据《帝王本纪》记载:"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赐以姓曰偃。"又据清人曾学淇《世本校辑》云:"皋陶出自少昊,其后为六,偃姓。"又据《吕氏春秋古乐》说:"帝颛顼生自若水(四川雅砻江,是昌意所居地方。)"《历代帝王年表》也说:"颛顼高阳氏,黄帝孙,昌意子,少昊即颛顼之世父(即伯父)。"这不难看出,少昊所处的地理位置恰是皋陶的出生地--山东曲阜,而颛顼的出生地确在若水即四川。从这一点看,李氏及李氏人的血缘始祖追溯到少昊是比较准确的。但上述两种说法实质上是一致的,少昊也罢,颛顼也罢,他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所以,李氏及李氏人的真正血缘始祖应追溯到太祖少典之子黄帝轩辕氏,这是毫无疑义的。

  二、中国司法鼻祖及李(理)氏始祖--皋陶

  皋陶公,原名庭坚,字隤,生于公元前2457年(甲子年),于偃地(今山东省曲阜市),为东夷部落首领。晋人皇甫谧《帝王本纪》:"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赐以姓曰偃"。清人雷学淇《世本校辑》云:"皋陶出自少昊,其后为六,偃姓。"皋陶公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是中国司法的鼻祖。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唐玄宗以李(理)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礼"。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创"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黑、劓、剕、宫、大辟),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他判案量刑正直果断,公正廉明,执法如山,使天下无虐刑,无冤狱,他正是以才智超众,善理刑狱着称于世,名扬天下。皋陶公作为一位非常出色的理官,与当时的骆明、苍舒、梼炟、大临、庞降、仲容、叔达等八人,称之为"八才子",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正因为如此,舜继位后,仍用皋陶公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立"九德"。九德即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亲"九族"。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他倡导并施行的"五教"、"五礼"、"五刑"、"九德"、"九族",对于加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进国家的产生,都发挥了显着的作用。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皋陶公在位期间,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以皋陶公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史记·夏本纪》云:"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一,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也就是说,舜帝还没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公,皋陶公就病逝了。他死后"葬之于六",《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一百三十里,故六城东。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又据《帝王世纪》记载:"皋陶公之后裔伯翳(益),为舜王畜鸟,故赐姓赢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被舜帝赐了赢姓,成为赢姓部落的首领。故编修于北宋中叶的《新唐书·宗室世系》云:"李氏出自赢姓"。伯益又名崇伯,据世本谓益发明凿井,又谓禹时奚仲造车,继为理官职务。故皋陶公之后,历虞、夏、商治袭二十六世后裔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公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缅于女色,理征公屡进谏执法不阿,被昏淫的纣王所不容,于公元前1049年(王辰年)被纣王赐死,享年51岁。理征公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其子利贞公避难。后改理氏为李氏,古理、里、李三字相通。所以称皋陶为李(理)氏始祖。

  为了纪念皋陶公,后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皋陶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六安城东,顶有黄栗树一株,形若伞盖,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古皋陶墓"。唐代诗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等曾为皋陶墓赋诗、撰文。皋陶祠位于墓北35米,系清乾隆年间修建,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重建。为了进一步弘扬皋陶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目前正在规划兴建皋陶陵。

  三、改"理"氏为李氏始祖--利贞公

  利贞公,原名接力,生于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卒于公元前992年,已丑年,享年78岁。商末其父理征公(字德灵)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因以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时昏庸无道的纣王被赐死。理征公之妻陈国契和氏携其幼子利贞公逃难于伊候之墟(今河南安阳市地处该省北部),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即李子),便采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公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感"李子"救命之恩,改"理"氏为李氏。又据《姓氏考略》所云:"古理、里、李"三字通。以官为理氏的理氏,是商末周初,利贞公开始改为的李氏。故此,李姓以正直果敢,功德高深的理官皋陶公为起姓始祖,刚直不阿的理征公之子利贞公改"理"为"李"氏始祖,实为不妄。

  四、古之圣人及李氏第一个名人--李耳公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27:25 | 只看该作者
  李耳公,字伯阳,号老子,谥曰聃,利贞公位下十七世孙也。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东地处该省东部与安徽省亳州市接壤)人。生于春秋末年即604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耳公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桞,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又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张君相云:"老子者是号,非名。老,考也。子,孳也。考教觽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理,善化济物无遗也。"

  耳公遗留下来的着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耳公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着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译出版。美《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言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被道家视为经典。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的自身的规律。

  耳公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堪称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古之圣人,唐明皇时追尊为"圣祖混元上德皇帝",即世俗所传道教之教主。

  五、陇西李氏始祖--李崇公

  崇公,字伯佑,耳公位下十世孙也。他生于公元前375年(即战国时周烈王喜元年),卒于公元前314年(周赧王延元年),享年六十二岁。

  李氏自耳公之后,将相辈出。耳公长子李宗,才高德贤,被封为魏国的城邑段干;宗公子同公(字滋)为赵国大将军;同公子兖公(字克或兑)为赵国相;兖公子跻公为赵阳安群;跻公次子恪公被赵国封为佑相,秦太守;恪公子洪公(字道弘)为秦国太子太傅;洪公子兴族(字育神,一名汪)为秦国将军;兴族公之子昙公(字贵远)为赵国柏人候,后入秦,仕御史大夫;昙公生四子:崇、辨、昭、玑。崇公仕秦陇西(治甘肃临洮)守,南郑公,后因其子孙六代,或为镇将,或为陇西郡守,其生平业绩均在陇西,他奠定了"陇西李氏"的基业。故称崇公为陇西李氏始祖。

  附:周王十年即显王三年(公元前366年)给崇公所下圣旨原文

  周王敕李崇之命

  奉天承运:

  周王曰:吁崇惟尔迈迹自身善,承先烈勤劳王事所在,着绩今北效之地,前命尔父昙保厘,尔乃赞绪襄成,克守治体,安理社稷,泽惠兆民,心甚忠爱,功莫大焉。余家乃绩,赐尔土田,食采北地。就爵陇西,保尔王家,尔其宏敷王典式和民,则予故征尔显德,尔其钦哉,毋怠荒朕命。

  周王十年乙卯岁 正月吉日敕命之宝行

  六、大唐王朝的建立者(唐高祖)--李渊公

  渊公,字淑德,生于公元566年(南北朝北周武帝宇文天和元年),出生在甘肃省成纪。系陇西始祖崇公位下三十世孙,西凉皇帝李暠公位下八世孙。

  据《旧唐书·高祖本纪》所载:渊公"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渊公之子虎公,仕元魏有功,封陇西郡公,为八柱国之一。渊公父亲昞公,曾为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渊公初仕隋,七岁袭封唐国公。他长大后,雄才大略,历任陇州刺史,岐州刺史,皇帝贴身侍卫,荣阳(今河南郑州市),楼烦(山西静乐县)二郡太守,殿内少监;大业九年即公元613年任卫尉少卿,又奉命弛坐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将领,由文臣转武臣之职,隋大业十二年为"大丞相",至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5月,隋恭帝禅位,渊公继位于太极殿,改国号为唐,故称之为唐高祖神尧皇帝,改元武德,建都长安。在位九年,卒于贞观年(公元635年),享年70岁,葬于陕西献陵。

  七、中国古代着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公

  太宗世民公,生于公元599年(隋开皇十九年),是唐高祖渊公的次子。他十八岁时,就佐父起兵于晋阳,精明干练,勇猛果敢,为其父顺利在晋阳起兵,并进驻长安,助了一臂之力。他身经百战,又足智多谋,在封为秦王时就文武兼备,屡立战功,颇得人心,功名日盛。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后,不久高祖禅位于世民公,为唐太宗皇帝。年仅二十八岁的世民公继位后,最杰出的表现是善用人纳谏,轻刑薄敛,海内升平,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景象。

  《贞观政要》中记载了不少唐太宗鼓励群臣犯颜直谏的生动事例。敢于直谏的魏征多次在朝廷上进谏,有时十分尖锐,太宗即使在很生气的时候,他说出总有一天要杀死魏征的话,但终究知道,他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用人作镜,可以知得失。当魏征真的病死时,他大哭自己丧失了一面镜子。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太宗既能知人,更会用人,不拘一格地任用贤才。他手下的学士、俊彦、猛将众多。其中还有一些来自他原来的政敌的手下(如魏征就是李建民手下的谋士),他都以诚相待,给予重用。世民公很重文教,在秦王时就置文学馆,即帝位后,于弘文馆殿前置廿四部书二十余万卷,选文学士讲经论古。太宗又教幸国子监,征名儒为学官,学生能明一经以上者,皆得补官。他十分重视科举制度,增筑学舍和广招生员,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甚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都遣子入国学,太宗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殿(满弓)中矣。"众多的地主阶级优秀人才被收罗进世民公的统治集团。

  世民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唐朝社会从他即位之初残破不堪的状况,一跃而成为"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的太平盛世。

  世民公在位二十三年,于公元683年12月病故于东都,享年56岁,葬于昭陵(陕西礼泉县)。

  八、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李靖公

  前述陇西李氏丹阳大房出了一个名叫李靖公,他是唐朝初期杰出的军事家。

  靖公(571-649),原名药师。史载其籍贯为陕西三原县人,此当是丹阳房中迁陕西的支裔。

  靖公精通兵法,受当时名将韩擒虎、杨素等人的称赞。后与渊公结识,助渊公打天下。江陵一役灭萧梁,战功赫赫,渊公将靖公与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相比,认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与东突厥的战争中,靖公与颉利可汗进行了激烈的较量,突袭定襄(今山西大同市地区)、截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取得大捷,被太宗晋封为代国公。

  公元630年3月,靖公一举平定颉利,解除了多年来唐朝北方的一大战患,为此,太宗把靖公从兵部尚书提升到尚书右仆射,还下诏大赦天下,全国上下欢宴五天。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已经辞职的六十五岁的靖公,被太宗再度召用,命他统率西征大军进抵吐谷浑(属鲜卑族)的都城--伏俟城,靖公克服了长途转战中的无数艰难困苦,进行了罕见的一鼓作气的追击战,终于取得了全歼吐谷浑军的胜利。

  唐太宗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封靖公为卫国公,因此,后人称他为李卫公。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宗又命画靖公肖像于凌烟阁,列为唐朝开国的二十四大功臣之一。

  靖公不仅在军事指挥上"临机果、料敌明",还写了不少兵书。已经失传的《李卫公兵法》便是其中之一。后人整理的《李卫公兵法》及残本保留在《通典》中。

  国史和开江县志记载,唐初为平息开州(今开江县至万州一带)以冉肇则为首的叛军发兵进攻虁州(今万州区),赵郡王孝恭与其战斗失败。唐高祖渊公命靖公领兵平息叛乱。靖公只用兵八百,巧用计谋,出奇制胜,便破了冉肇则的营垒;将冉肇则追杀到开江县金山寺下玉皇观,俘获五千余人。后人们在此立有碑一块,上刻文字是"丢刀者免死"。石碑现在一农民家中保存。

  桂湘川渝李氏宗谱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节 文榜、文标、文机三公脉裔分布与迁徙

  一、文榜(正钦)公脉裔分布与迁徙

  据历史资料考证,铜公,字克略之长子文榜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广西省全州临桂县,即今全州县龙水镇双车上宅村,小江西村一带。有历史资料记载,榜公裔孙景才公于清康熙年间奉旨入川,落业于四川省中江县,小地名花街子。除此之外,榜公其他裔孙分布与迁徙均失考。

  二、文标(至钦)公脉裔分布与迁徙

  标公位下十五世孙志歆,于清道光元年撰修的谱牒记载:我祖李铜,字克略,元末任江南江宁县令,后因年迈解组,居全州。生三子:文榜、文标、文机,榜与机同居故土全州,吾标祖则由全州迁徙湖南宝庆府新宁县盆溪村,生子发琳,琳生再雄(武举)、再辉;雄生彦贵,创业于消湾之八甲,辉生彦隆、彦信;子鸭塘之三甲,两房亲如手足。由元明至清朝,留意耕稼,渐成富豪之家,立身栋梁之选。有诗曰:"济济多士"。至清康熙丙子年,标公有部份裔孙奉诏填川,有的仍居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盆溪村。守故者仍享田园之乐,欲迁异地者,不惮跋涉之劳。入蜀后支派分衍,族众人多,各落业一处。座落于原重庆府定远县(今四川广安市武胜县)的白马寺、小桥、青龙山、大嘴、白合观、高滩、汪家洞、厚坝、王家扁,以及昌垣、兴龙湾、左槽门、独木桥、人生坪、荒沟、巴县、铜梁、合川、渭沱等处不下数十里均系我族人等。有春绽公"文生"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27:49 | 只看该作者
于康熙卅五年丙子年,奉诏入川,落业川东定远县,乐善王家(扁)田连阡陌。其子二,随同入川,腾芳居王家扁,白芳居沿口白鹤观,后世亦有居巴县,盖市场钟家嘴。登春辈后裔,隋官氏于康熙三十六年奉诏入川,各落业于地。各立其祠。入川前祖和入川后祖分支落业各处地方。'文生'和登公(应庚子)配王氏张氏生一子其后嗣居佛果桥、彭家沟;龙登(应荐四子),配刘氏生育芳、远芳,后嗣居马军砦、高滩、左槽门;蛟登公(应皋子)配陈氏生位芳后嗣落业富顺最多;楚登公(应先长子),配谢氏生四子:俊芳、仪芳、启芳、芹芳,后嗣居龙兴寺后坝;定登公(应先次子),配王氏生四子:英芳、仲芳、值芳、佩芳,后嗣居马军砦、高滩;赴登公(应先三子),配郑氏生五子:修芳、慧芳、赓芳、彦芳、恒芳,后嗣居龙兴寺厚坝;迪登公(应先四子),配郑氏,生三子:杰芳、位芳、仕芳,后嗣居厚坝汪家洞;禄登公(应余长子)配蒋氏生一子:品芳。老谱中有禄登,配陈氏生子赞芳,未知熟是,后嗣居后坝张家湾;祚登公(应余三子),配吴氏,生三子:珩芳、芳、义芳,后嗣居龙兴寺、厚坝、邓家砦;用登公(应洪子),配周氏生四子:伦芳、旭芳、仁芳、秋子,后嗣居厚坝(长五间),长磴子,油菜湾;楷登公(应试子)配王氏、季氏生二子:永芳、藻芳,后嗣居在兴寺、杨家岩;春荣公(有实子),配吴氏生四子:文芳、定芳、命芳、季子辰芳。抚与堂弟春萼为嗣,'文生'春萼公(有权长子)字济世,配陈氏,廪生,树德公,女萼公,早逝乏嗣,陈氏抚春荣之子,有实之孙为后,自楚来川,落业定远县白马寺、小桥、柏村湾,葬白马寺、曹家岩;'文生'春俊公(有权次子),配陈氏生二子:升芳、昌芳,后嗣居白马寺、小桥;'文生'春甲公(有庚长子)配熊氏生三子;斯芳、纬芳、书芳。后嗣居荣昌垣;春培公(有柱次子)配裴氏,生六子:堂芳、坚芳、灿芳、梁芳、既芳、栗芳,后嗣居街子坝;春首公(有条公三子)配代氏,生四子:枝芳、茂芳、捷芳、达芳,后嗣居鲁家湾、兴隆芳;春高公(有佳公次子)配季氏生二子:国芳、正芳,后嗣居白马寺、宪昌垣;春绽公(有节公次子)葬王家扁。春白公(有用长子)配肖氏生四子:志芳、胜芳、先芳、禄芳,三子抚包弟春新为子,后嗣居荣昌垣。春学公配陈氏生一子:德芳,其后嗣居武胜县石椿丘;春麟公(有朝四子),字子彩,居合州葫芦坝,配段氏生四子:尧芳、舜芳、荣芳、汉芳。"廪生"春桂公(有登长子),字丹生,配陈氏生二子:岱芳、判芳。后嗣居大嘴,青龙山独木桥;春标公(有登次子)配张氏生一子政芳。后嗣居大咀、青龙山、独木桥。春桃公(有登三子)配陈氏生三子:敏芳、华芳、香芳,后嗣居大嘴、青龙山、独木桥;春柏公(有培长子),配郑氏、唐氏,生二子:提芳、冉芳,居大嘴、小屋基;春枝公(有培次子)康熙四十四年奉诏入川,落业定远县大嘴,配唐氏生首芳、再芳。春祯公(有荣长子),配季氏生一子:端芳。后嗣居大嘴、青龙山、独木桥。春相公(有荣次子)配周氏生三子:远芳、文芳、滕芳,后嗣居大嘴、青龙山、独木桥;春柱公(有叙长子),配赵氏生一子鹏芳,后嗣居大嘴、青龙山、独木桥;'文生'春梅(有叙次子),配游氏生四子:祚芳、耀芳、辉芳、茂芳,后嗣居大嘴、青龙山、独木桥;春祥公(有叙三子),配蒋氏生六子:儒芳、圣芳、楠芳、柄芳、荣芳、能芳。后嗣居大嘴、青龙山独木桥;春作公(有宪子),配季氏,生三子:果芳、盆芳、溪芳,后居二磴岩人生坪;春木公(有奇长子),配陈氏生四子:晷芳、泉芳、景芳、春芳,居三合扁梅兰溪。春龙公(有彩次子),配陈氏生四子蒲芳、菁芳、蓁芳、兰芳。后嗣居二磴岩人生坪;春栋公(有学长子),生一子:文芳,后嗣居合川县、渭沱。以上支系均各立其祠。

  又据蓬溪县提供的族谱记载:有秀裕、乾裕二公迁阆中县;显裕公迁南部县;必明公迁大竹县;宾裕公、有朝公、杜芳公、春意公、春学公、春鉴公、春麟公、春新公、训芳公迁合川县。必奎、志奇、义怀三公迁仪龙县。还有一支标公后裔普清公于清康熙年间奉旨入川落于四川北道顺庆府邻水县丰乐场寨子岩下开基。

  铜公次子标公由广西全州迁到湖南宝庆府新宁县盆溪村后,发展到第七代时,因避兵患,各逃远方,散居各地,故此字辈又有错乱,不太一致。雄公之玄孙"仕"字辈后的字辈是"希弘应登"。辉公之玄孙,"仕"字辈后的字辈又改成"继汝有春"。湖广填川后,原重庆府定远县(今四川武胜县)的标公后裔,又从"光"字辈后改为:光宗扬祖,隆盛荣昌,正家治国,贤孝纯良,才能增益,道德深长,久存世泽,永绍书香。

  现在武胜县的代表人物有:铜公之次子标(至钦)公位下二十世孙祖贤、祖成、祖义、祖全、祖平、祖明(合川县人),二十一世孙隆盛(渡口市委副书记)、隆海、隆荣,二十二世孙盛文(南充市政协常务副主席,本书顾问)、盛慧(女,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盛泰(武盛县教委退休干部),二十三世孙晓云(盛文之子,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李超(字荣跃,现任广安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三、文机(昱钦)公脉裔分布与迁徒

  据原四川省(今重庆市)开县九龙镇凉风村李天伦提供的,由"有"字辈的有瑚(字贞惠)、有乾(字必用)、有馥(字元仕),"世"字辈的世健(字朝祯)、世昱(字朝升);"嘉"字辈的嘉景、嘉南等本家族人,于宣统已酉元年(公元1900)撰修的《开县(汉丰)陇西李氏宗谱》;万县(今万州区)弹子乡水田坝李国前、李芳文和开江县新街乡黄毛坪村李芳平分别提供的《陇西李氏族谱》;以及广西桂林市资源县梅溪镇下罗溪村李国政提供的《李氏机公族谱》,上庄塘李茂金提供的《李氏族谱》记载:文机(字思恩又叫昱钦)公于明朝宣德年间(有的谱记载是元末明初),携领家眷和其子由全州万乡迁徙到原西延(今资源县)梅溪乡庄塘开基落业后,开荒种地,以种养为业,务农为生,他一生勤奋,耕云家业,扩占山场几十余里。文机(昱钦)公和王氏祖母都终于上庄塘,文机(昱钦)公葬于上庄塘左方即梅溪街对面的半山腰上,午山子向,王氏祖母葬于上庄塘园里,昔年仕泰、鸾、宝、祥、祯五弟兄为二祖均修碑立万古佳城。昱钦公的墓穴是天生的石穴,穴的中间是土,其空间恰好放进棺材,名曰"壁上挂灯。"墓的前后左右山川秀丽,前面有一条清澈透底的溪水河,流入湖南新宁县的夷江河,蜿蜒似玉带缠腰。对面是一条长2公里的环形街道,有一条从桂林到湖南新宁县的绕山公路,真可谓山环水秀,日有千军万马,夜有万盏明灯,人杰地灵,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昱钦公死后,其子仕泰、仕鸾、仕宝、仕祥、仕祯五弟兄在此居家繁衍,人丁兴旺,发展很快。当年在下庄塘名曰"三虎心"之地,占地10多亩,修建了三层,容寺庙宗祠为一体的李氏宗祠,作为祭祀祖宗和开族会的地方。公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此宗祠被当地政府收归国有,现系梅溪镇林业站占用。

  (一)文机(昱钦)公位下前十代裔孙名讳

  文机(昱钦)公迁徙到原西延白梅溪(今广西资源县梅溪镇)庄塘后为第一代,文机(昱钦)公生五子,仕泰、仕鸾、仕祥、仕宝、仕祯为第二代。

  "再"字辈为第三代,其名讳有再美、再德、再朝、再兴、再明、再臣、再华、再良、再章、再聪等。

  "彦"字辈为第四代,其名讳有彦荣、彦华、彦毓、彦春、彦夏、彦贵、彦文、彦武、彦容、彦琳、彦祯等。

  "应"字辈为第五代,其名讳有应桂、应枚、应权、应寿、应圣、应明、应贤、应现、应道、应仁、应义、应礼、应科、应政、应振等。

  "子"字辈为第六代,其名讳有:子美、子元、子萱、子芳、子英、子杰、子权、子衡、子明子德、子纶、子龙、子聪、子斌、子占、子坚等。

  "必"字辈为第七代,其名讳有必达、必选、必伸、必德、必朝、必法、必福、必禄、必显、必扬、必廉、必节、必信(迁湖南江华)、必瑛、必宽、必顺、必恩等。

  "永"字辈为第八代,其名讳有永乾、永庆、永圣,永璧、永玺、永坤、永光、永辉、永发、永达、永昌、永隆、永联、永升、永金、永玉、永才、永全、永爵、永苍、永芳、(迁湖南江华)、永兴、永湘、永利等。["仕"字辈五大房发展到"永"字辈时,以地名分成了十三个甲]。

  "文"或"承"字辈为第九代,其名讳有文(承)献、文(承)彩、文(承)美、文(承)湖、文(承)源、文(承)溪、文(承)继、文(承)监、文(承)室、承财、承星、承案等。 [注:因昱钦公原名叫文机,又叫"思恩",故此属"文"字辈,所以在议定字辈之后,其后嗣就将"文"字辈改成"承"字辈,但在取名时,知道的地方改了,不知道的地方就没有改。所以有的用的"文"字辈,有的用的"承"字辈]。

  "得"字辈为第十代,其名讳有得魁、得文、得学、得命、得仪、得沛、得守、得安、得化、得俭、得明(出家)、得仕、得能、得梁、得从、得存、得湘、得智等。据万县(州)弹子乡水田坝李国前提供的《陇西李氏谱源》记载:大房六甲仕泰公生再祯、再祥,生彦荣、彦华娶配王氏生应桂、应枚、应权、应寿,应寿娶配莫氏生子美、子元,生必选、必达,生永璧、永玺,生文献、文彩、文美。二房七甲仕鸾公第六代玄孙李必法。三房一甲仕祥公生再美,生彦毓,生应振,第六代玄孙户头李必德。四房九甲仕宝公生再德、再朝,生彦春、彦夏,生应圣、应贤,第六代玄孙户头李必朝。五房十甲仕祯公生再兴、再华,生彦贵、彦容,生应献、应道,第九代永户头李文湖、李文源、李文溪。
4#
发表于 2012-2-29 15:10:16 | 只看该作者
李姓出了不少名人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1-5 06:49 , Processed in 0.04247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