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州明清、民国军事设置、设施及战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3 21:5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洪武至景泰(1368至1450)年间,实行军户制度。军民严格分籍,规定“人丁为军,一

  家便为军户,世代相继,不准变更,违者治罪”。一军出役,全家为其准备盘缠、服装。明

  景泰年间(1450至1457)以后,招募天下义勇、雇佣兵成为主要的兵役制。

  清初至咸丰年间,全州是绿营兵驻守地区,营兵入伍后,全家编为军籍,为世兵性质。

  咸丰、同治以后,八旗、绿营不堪战斗,以雇佣兵制代替.

  兵役制度

  民国时期,先后实行了募兵制和征兵制。民国23年以前,实行募兵制,其后,部分兵种

  亦进行招募。募兵制有招募、收编、招安(收编土匪)等形式,其中以招募为主。募集正规军

  均委托地方代招,应募者经目测合格后,取具铺保,领取少量生活费后定期集中。代募者按

  其实招兵额领取佣金。招安、用笼络手段使成股土匪归顺。如民国11年(1922) 2月,赣军招

  安着名股匪陈省精部驻县城。民国23年冬,广西试行首届征兵,全县奉令执行。当时规定年

  满18岁至45岁的男性国民均要服兵役。兵役分常备兵役和国民兵役两种;规定“三丁抽一、

  五丁抽二、独子免征”;甲长、小学教师可以缓征;役期二年。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

  县内继续征兵。

  征集办法

  先将各村适龄壮丁造册登记,抽签中者,由乡村集中送兵。民国23至38年,实行强制征

  集。抗战初期,青壮年入伍者较多。民国28年以后,国民党三三补训处驻县集训新兵。该处

  新兵食不果腹,死者甚多,因而逃避兵役或雇人代当兵各乡都有。为杜绝逃亡,国民党征兵

  机关,采取严厉措施:一是荷枪实弹,严行押解。新兵入征后毫无自由,待押至收兵连队为

  止。中途逃亡,一旦发现即行枪毙。民国31年8月,一批新兵途经白露至七坡村(今石塘乡境

  内),枪杀逃兵2名。二是本人逃亡后,就捉其家属治罪。民国31年,仅万一乡逃兵家属被关

  押者31人, 死于狱内6人。三是对抽中签不愿当兵,且无钱买人代兵而躲避者,则强行抓捕

  送征兵机关。 民国31年,仅万一乡就抓兵163人。虽如此,民众亦设法逃避兵役。如万二乡

  鸭婆殿谢崇凯、社村谢重月用石灰药水弄瞎右眼,内建绕弯村孟昌泰和吐紫塘村唐民达用菜

  刀将右手食指砍掉,惨不忍睹。稍可自给的农户,多雇人代兵,一般代征兵价750公斤稻谷。

  多数乡村长则乘征兵之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

  民国时期的征兵数额, 可查考者共计1.85万人。其中缺民国23年、24年、38年3个年度

  档案数字,民国33至34年因县境沦陷未征兵。

  卫 所

  明洪武元年(1368)建全州守御千户所,隶湖南永州卫,洪武二十八年改隶广西都司。下

  辖10个百户所,原额官军706员,军官20员。卫所士兵,实行屯垦制度,戍守与屯垦相结合。

  正德、嘉靖年间,在瑶民起义地区,增设堡隘,经费由州内人口、丁粮摊派,由巡检佐理分

  发防守,关要之所,拨旗军兼以打手,控制瑶区。

  民 壮

  明弘治七年(1494)立《佥民壮法》,民壮按里甲派充,由官府训练,遇警调拨,调拨时

  供应军粮,富户不愿应征者可缴款代募,民壮按期进行训练,春夏季每月操三次。里甲派出

  民壮人数,10年编审一次,时全州有民壮606名。嘉靖廿二(1543)年以后,民壮数额酌增。

  巡检司

  州内下属设柳浦(今庙头白果村) 、建安(今凤凰建安司)、西延(今资源县)3个巡检司,

  为州下属的军政机关。

  全州营

  清顺治十三年(1656)置镇守全州总兵。康熙元年(1662)裁总兵官及标下5营,设全州营,

  置参将以下将领8名,编制兵额726名,实步战兵654名,隶广西提督指挥。全州城设参将1名,

  守备1名,千总1名,把总1名,马步战守兵290人,分防8汛。州境八十里山隘汛设外委千总1

  名,战守兵49人,黄沙河汛设外委1人,战守(含水、旱)兵35人,西延汛设把总1名,战守兵

  76人。 灵川、 灌阳、兴安诸汛从略。全州营系绿营兵制,长驻州城及各汛,至光绪三十年

  (1904)裁撤。

  隘 户

  乾隆《全州志》载:西延(今资源县)瑶山之外,设六隘一旗,即荆竹隘、铜铃隘、坤蓬

  隘、 石镇隘、坐墩隘、石羊隘和石屋水旗,编隘户289。隘兵不食官粮,每年秋后九月起,

  逢十五日随民壮习武艺, 六时训农二时讲武,有免粮隘田1746亩8分,六隘一旗自食其力,

  永为定例。始于何年无可查考,乾隆时此组织已无作用。

  团 练

  道光廿七年(1847)全州开始兴办团练,州设总局,各乡设分局,编练里甲壮丁,以镇压

  农民起义和维护社会治安,人员多寡无定。咸丰五年(1855)全州知州苏凤文征调州团练6000

  余人,至灌阳作战。团丁不脱产,有警则调,官给行粮,经费地方自筹。总局内设置若干首

  事,由知州直接指挥。同治七年(1838)清廷令饬整顿,后编于保甲局。光绪年间会党活跃,

  全州复置团练,如光绪廿三年(1897)永安团局曾镇压哥弟会起义。光绪三十二年(1906)州置

  六乡团练总局兼师范讲习所学董数人。

  巡检司

  康熙廿七年(1688)县属咸水置山枣巡检司,黄沙河置山角巡检司,至清末废。

  团 练

  自民国元年(1912)至19年,沿清代团练旧制,但名称有更动:民国成立时,县设民团公

  所,由会办掌握,练丁称国民军,后解散。民国九年,县设联团公所,由会办主持,置练丁

  一营。民国11年至19年,县设团练总局,由局长主持,配士兵60人,各乡设分局,配士兵30

  至60人不等。

  民 团

  民国19年以后,李宗仁统一广西,为了“对外恢复主权,对内灭共反蒋”,废团练兴民

  团,在军事上实行“三寓政策”和军、政,学三位一体制度:即“寓兵于农”,将民众组织

  训练;“寓将于学”,在中等以上学校普遍实施军训,凡军训一科不及格者,不予升学或升

  级;“寓征于募”凡征集士兵,先行募集,不足者按抽签次序征调。三位一体制即基层村长

  兼后备中队长及小学校长,乡长兼后备大队长及中心小学校长。县设民团司令部,县长兼司

  令,设专职副司令1人。

  民国19年全县练兵5队,共450人。民国20年县内编练常备队4队,训练半年,按时退伍。

  民国22年,撤销县常备队机构、由区民团指挥部集中训练。民国23年10月,广西军 (简称桂

  军)为阻截红军过境,全县编常备队2个联队(营级建制),袭击红军。

  当时壮丁训练规定:18岁至45岁之壮丁编成后备队、预备队和常备队,其中18岁至30岁

  之壮丁称甲级队,分批征调到县城区民团指挥部集训,称常备队,役期半年。常备队退伍的

  士兵编成预备队,预备役4年,其他18岁至45岁之壮丁,编入后备队。预备队每年训练1周,

  后备队训练2~3个月, 培训后每年再训1周,由县民团司令部派督练官专管。如民国22年,

  全县后备队受训者72队,7100人,步枪1700支。自民国22年起,广西建立民团干校,当时乡

  镇村街长,多由干校学员充任,此制共推行10年。

  国民兵团

  民国29年7月, 遵照国民政府命令,废除民团机构,县民团司令部改称国民兵团,县长

  兼团长,设专职副团长1人,18~46岁之壮丁称国民兵,继续实行训练。

  自卫队

  民国33年,日军入侵前夕,县设自卫队司令部,县长兼司令,设副司令1人,建置2个大

  队1个警保中队, 各乡镇分别设立中队或大队。日军侵入县境后,各乡村纷纷成立各种名目

  的自卫队,其中实力较大的有恩德区自卫联队和“九十三军挺进纵队”。挺进纵队仅向九十

  三军领得番号,其官佐、士兵、枪支、粮饷均由县内筹备。一支队驻山川。二支队驻镇东。

  民国34年春全县自卫队统编恩德区境内各自卫队并肢解挺进二支队, 扩充为6个大队约

  2000人枪;挺进一支队扩编新山、白沙、万二等自卫队约1000人枪;黄沙河、庙头一带尚有

  约500人枪的自卫队武装, 全县国民党各级自卫队共4000余人枪。境内自卫武装以地域或枪

  主为核心,可以配合作战,不能统一指挥,所谓“受编不受调”。自卫队成员复杂,有主张

  抗日的, 有抗日兼扰民的, 有专事欺压民众的,当时称日军为日本鬼,称扰民的自卫队为

  “二本鬼”(详见民国时期匪乱纪要)。如蒋八桂自卫队白昼到水口山行劫。抗日战争结束后,

  自卫队相继遣散,保存警保中队。 .

  民国36年8月,国民党县政府为镇压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全、灌武装起义,将4个警保中

  队扩大为自卫队。次年7月称“全县民众自卫总队”,县长兼总队长,下辖4个大队和一个警

  保大队, 公枪装备4个中队,余皆民枪。各乡亦成立自卫中队。1949年11月全县解放前后,

  县自卫队相继投诚缴械。

  抗日人民自卫队

  民国33年8月间,中国共产党灌阳特别支部(含全县) 根据中共广西省工委关于在敌人占

  领区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通知县内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往县城以南分散待命,

  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组织抗日队伍。10月以后,先后组织大田村抗日自卫队、田美村抗日自

  卫队、 东山政工队、石塘抗日独立中队、全县学生抗日游击队等5支队伍,挂上恩德区自卫

  联队等合法牌子,约370余人,300多支枪,队伍成员有中共党员、爱国师生和农民等。队伍

  纪律严明,密切联系群众。如11月中旬杨庆祝率学生抗日游击队1个中队,伏击八字堰日军,

  伤毙敌5人,夺回耕牛30多头,将所有民物退还群众,受害者至为感激。这5支队伍先后与日

  军作战20余次, 缴步枪10余支。民国34年4月以后,特支根据抗日形势变化,上述人员全部

  撤出自卫队,武器作妥善处理。这些队伍,为后来全县的武装斗争打下基础,其人员枪支于

  1947年投入游击战争。

  营 堡

  明代州内设二营十二堡。西关外营在城西2里,北关外营在城北2里。十二堡是板山堡,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21:59:34 | 只看该作者
  在县城西70里;列水堡,在县城西南85里;里山堡,在县城南60里;鲁塘堡,在县城西南90

  里;石塘堡,在县城南50里;莲塘堡,在县城南80里;源口堡,在县城北45里;八十里山堡,

  在县城西北80里;白塘堡,在县城西60里;杨梅堡,在县城西200里 (查全州无200里至县城

  之边界,姑从原记);镇湘堡,在县城北65里;罗口堡,在县城西45里。明代设营堡兵505名。

  清初沿明制,仍设上述营堡,但守兵减少。清康熙年间,置防守兵215名。至清末废除。

  民国23年(1934年)冬,国民党全县政府,为阻截红军入境,令村甲民众,于县境通途、

  渡口,日夜赶修碉堡373座(含西延区18座) ,其中恩德区115座,升平区116座。其他各区次

  之,今已荡然不存。

  民国33年夏,为抗击日本侵略军,第四战区长官部令从全县、兴安、灌阳及湖南新宁、

  武岗等县,输工输料,在县境双桥两侧十五里地段,筑防御工事。但侵略军自梅潭偷渡,击

  双桥之背,九十三军未使用该设备,当即撤退。现掩体毁坏,仅存壕沟。

  关 隘

  明、清时期,境内险要之地,设有关隘。有史可考的有17处,现择其要者记载如下:

  黄沙关 在今黄沙河镇境内,与湖南永州相邻。明嘉靖六年(1527年)移山角驿于此。清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改巡检司。清末废。

  寨圩关,位于今才湾乡山川洞口,旧设戍兵。清末废。

  五里关,在今咸水乡境内,是通往资源县要口。

  八十里山关,在今大西江乡境内,通湖南新宁县。

  界顶关,在今蕉江乡界顶村旁,与兴安县交界处。

  保安关,位于今才湾乡南洞五里山。

  隘五福关,位于今咸水乡楼田村。

  小布坪隘,位于今东山乡清水,通往湖南道县。

  上述关隘,均系清以前要道。现部分已成汽车通途。然山势险要,尚有一定军事价值,

  近代战争,公路亦为关键,觉山及双桥,一尚为境内军事屏障。

  烽火台

  清代以前,交通阻塞,报警则升举烟火。全州至桂林、永州、灌阳、新宁等地沿途置烽

  火台,有兵把守。县境有太平铺、枫木岭、塘弯里、上塘及建安司等地,尚存遗址。

  射击场

  民国29年以后, 陆军步兵学校驻咸水南宅村,置射击场4处,即郑家塘、节龙桥炮兵射

  击场、麻子山轻机枪射击场、新田里步枪射击场。民国33年废弃。

  飞机场

  民国24年始建,长550米,宽120米,1964年扩建,长629米,宽200米,系长方形平地,

  无跑道。位于县城西面。

  军火厂

  明代州城设军械局,至清废除。民国27年,第五军驻全县,于龙岩洞设兵工厂,批量制

  造枪枝弹药。民国33年迁走。

  人防工程

  抗战期间,县政府及钵孟山设警报球,各街道悬挂铁钟,敌机入境时,发紧急警报,就

  地躲藏,停止活动。防空洞甚少,仅金融部门在半边街石壁下凿一隧洞作仓库使用。1970至

  1972年,进行战备工作,在城居民亲自动手,在小南门等地挖防空洞20余处,均用火砖拱砌。

  清代驻军

  顺治九年(1652)定南王孔有德部将李性养率兵数万,屯全州,当年为农民军大西军李定

  国歼灭。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吴三桂叛清,次年出兵湖南,派兵二万屯全州黄沙河,以

  控制广西局势。咸丰二年(1852)四月,永州镇总兵孙应照屯兵全州黄沙河,防堵太平军入湘

  水路,当年太平军入湘后该军撤走。光绪三十一年(1905)旧有之练防军巡防队改为省防队,

  全州驻省防军一营,置管带1人,一直到清末。

  民国时期驻军

  民国元年(1912年)至38年,县内驻军,从未间断。民国元年至10年,省防队驻全县,置

  管带统率, 专责兴、全、灌三县防务。民国10年至11年2月,赣军驻全县,先是周贯虹部收

  编土匪进城, 扰民至极。次是钟冠华部屯入县城,夺取县印,借去银洋2万余元。三是赖世

  璜部在县城捉人索款, 情同土匪,后被湘军刘雪轩团及黄沙河团局驱走。民国18年4月,李

  宗仁所属梁朝玑师驻全县、 永州,后因蒋桂战争爆发而撤往桂林。民国22年2月间,桂军第

  七军十九师, 屯兵兴安、全县、灌阳,镇压瑶民起义。民国23年9至10月,桂军十九师、二

  十四师驻全、灌两县。阻截红六军团过境。11至12月,湘军第一路军(司令刘建绪) 共计4个

  师, 屯兵黄沙河至县城一带,桂军十五军所属3个师,屯兵兴、全、灌一带,阻截红军一方

  面军长征。 民国25年秋冬,广西与中央国民政府,达成统一局面。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

  开始,全县成为西南后方之一,曾多次屯兵。民国26年,广西第七、八团管区驻县城,训练

  新兵,次年迁走。民国27年中央政府军(后简称国军)陆军辎重兵学校由南京迁来桥渡村,次

  年迁走。同年,国军陆军第五军驻全县,军部驻参议会,该军含第二百师、荣誉师、装甲兵

  团、汽车兵团等,分驻全县、兴安至冷水滩一线,于民国33年陆续迁走;同年,国军陆军三

  十三补训处(师级单位)驻县城及附城一带训练新兵。一一一陆军医院驻进省立全州初中,至

  33年撤走。 民国29年9月,国军陆军步兵学校自南京迁驻咸水塘头脚、南宅等村,成立西南

  分校。学员分校官班、技术班两种,教职员工700余人,至民国33年撤离。民国33年8至9月,

  国军陆军九十三军所辖第十师,新编第八师驻全县,专事抵御日本侵略军,但稍事接战后即

  撤退。同年9月至次年8月,日本侵略军十一军所部在县境驻扎一年。其军司令部、第十三师

  团、 五十八师团和四十师团驻县境一月余,后由三十四师团接防长驻。民国34年5月,三十

  四师团将防务移交八十八旅团,8月19日,日军全部撤离县境。民国34年8月以后,国军陆军

  第二十军(川军)驻全县,年底离境。民国36年8~10月间,国民党广西省保安队第一、第三

  两个大队, 驻全县、灌阳,专事镇压人民游击队。民国38年6~10月,国民党五十六军三二

  九师驻全、 灌、兴3县,专事反共活动。该军穷凶恶极,曾焚烧雷公岩、下新庄、肖家等游

  击队活动村庄。

  西延起义

  明代,州属西延地区,民族杂居,暴发多次武装起义. 明洪武六年(1373)武冈阳洞苗瑶

  义军攻占西延撤走后,次年始设巡检司于大埠头以资驻守。天顺二年(1458)西延义军联合阳

  洞义军进入山川坛,直扑州城。广西总兵朱英急调左右江土兵前来镇压,在全州境内遭受义

  军阻击,都指挥马宣、百户施观死于义军刀下,朱英草草收兵。成化元年(1465)七月,朝廷

  命韩雍率16万大军,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兵集全州,前锋部队,遭受西延及阳洞义军

  层层包围,无法摆脱困境,韩雍怒斩怯阵指挥李英等四人,驱兵拼死战斗,始摆脱被动局面,

  义军因寡不敌众退入深山。弘治元年(1488)西延义军联合兴安六洞义军,南逼桂林,北攻全

  州、零陵,广西巡抚派都指挥杨观自全州咸水西进,两军谭遇,义军阵亡300余人,被俘150

  余人,被迫撤入深山。弘治七年(1494),西延义军在阳三宝领导下,出攻白沙、咸水等地,

  又攻打全州、灌阳等城,后遭朝廷派兵镇压。

  南明抗清

  南明桂王朱由榔抗清,历时15年(1647至1661),其中前9年在全州有战事。

  顺治四年(1647)二月,清军攻取平乐,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走全州,武冈总兵刘承胤率兵

  至今州,挟持永历帝至武冈。三月,黄沙河镇守总兵焦琏率兵协守桂林。七月,湖广总督何

  腾蛟谋划于全州,原在湖南进行战事的南明将领郝摇旗、卢鼎、赵印选,胡一青等相继率部

  汇集全州一带。十一月清军大举进攻全州。何腾蛟坐镇指挥,督郝摇旗、焦琏、卢鼎、赵印

  选、胡一青等将领分路拒守,连营200里,大败清军。

  顺治五年(1648)二月,清恭顺王孔有德率军至全州,何腾蛟军南撤,南明岳阳伯王允成、

  总兵唐文曜、 全州知州马鸣鸾均降清。全州、兴安、灌阳苗瑶31处,洞260处为清军控制,

  当时清江西提督金声恒、广东提督李成栋反正归附南明,清军被迫撤退,五月何腾胶乘势光

  复全州,焦琏光复永州。

  顺治六年(1649) 五月,清廷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孔率军2万再度进攻广西。八月,南

  明胡一青在湖南被清郑亲王济尔哈朗军击败, 率军1万退至全州城北30里,再立六营复被击

  溃,清军再度进入全州。

  顺治七年(1650) 九月,清军第4次攻全州,南明诸军不战而溃,清军占领全州,并向南

  推进。

  顺治九年(1652)三月,南明西宁王李定国(原张献忠旧部,永历帝封为西宁王)自贵阳出

  师, 5月会师祁阳,直向桂林。李定国派冯双礼率军4万先行,李率军6万殿后,先取全州。

  途中冯双礼与清军1万人遭遇, 斩其骁将李四,清军败入全州城。冯双礼率部全力攻城,全

  歼清军李性养所部。七月初四,李定国率兵攻入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缢。当年八月至次

  年三月,李定国部队两次进入全州,次年夏,全州为清军所据。

  雷再浩武装起义

  雷再浩(湖南新宁人,瑶族)与李世德(全州庄塘人,汉族)肖立山(全州人,瑶族)创立秘

  密“棒棒会”(属天地会堂会之一),组织反清武装。道光二十七年秋(1847),雷在黄卜垌打

  造兵器,李世德在庄塘组织人力,李辉至新宁城作内应,商定九月十八日(10月26日)起义,

  攻新宁城。因风声走漏,提前于九月初八日宣布起义。十二日新宁团练江忠源围杀黄卜垌义

  军扑空而后回县。十三日起义军一部攻盆溪村,十四日主力驰援全州咸水口李世德据点,大

  败广西清军。十五日,义军欲攻新宁、受阻折回全州庄塘、占梅溪、苦竹坪等地。五排地势

  险峻,会众尤多,李欲立为根据地,遂自焚庄塘,自领一队屯苦竹坪,由再浩率领一队,屯

  五排,九月二十六日,雷再浩于小地河山冲大败广西清军,毙敌40余人。当时,湘、桂两省

  巡抚奉命“会剿”,湘团练江忠源部于十月二日袭邓家冲,李世德未及防备,兵败自杀。雷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21:59:52 | 只看该作者
  再浩闻邓家冲被袭,弃五排,十二日至把火石与广西清军遭遇,毙敌守备李廷杨以下80人。

  十五日,雷再浩驻董家坪,受清军夹击。二十一日至咸水口,复受挫折。二十二日雷再浩率

  余部退入新宁深冲垌,坚守不出。后中敌引诱计于十二月二十六日被俘,肖立山下落不明,

  起义失败。这次起义波及湘、桂两省,震动清廷。十月十五日谕命“……着广西巡抚郑祖琛,

  严饬全州文武员弁,一体实力防堵,务将肖立山等上紧严拿。……不准一名漏网”。湘、桂

  提督直接指挥作战,湘西南、桂北10余城戒严,揭开了道光末年广西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附:雷再浩《讨满檄文》

  蠢尔满奴,发源长白。假朱果之妖言,蚕食明土;驱黑山之魔爪,虎踞燕京。拥兵南下,

  杨州山阴之血债难填;纵兵西陇,陕甘黔桂之生灵涂炭。统治华夏二百年,盗窃帝位五、六

  叶。五经取士,羁縻之术虽工;八股误民,流毒之祸匪浅。屠杀苗、瑶,如麻如草;虐待汉

  族,如马如牛。诚所谓恣意专横,穷凶恶极者也。或出家为僧,事非同乎梁武(注:梁武帝

  (464~549年)即萧衍,502~548年在位时,利用佛教麻醉人民,三次舍身同泰寺。旻宁,指

  爱新觉罗旻宁。即宣宗道光皇帝。);或杀父自立,逆实有类隋炀。此皆清廷之秽史,古今

  之异闻。迨尔旻宁继位,昏庸更甚于前。左右尽豺狼,助桀为虐;上下皆贪酷,假虎作威,

  造成滔天罪恶,酿成遍地灾荒。纵吸洋烟,人国变成鬼国;横加赋税,灾民指着乱民,率吏

  屠杀,瑶区之尸骸遍野;纵兵烧掠,人间之怨气冲天。生也无辜,死也何咎。再浩虽属农民,

  一旅终于复夏。是用气愤风云,志除残暴,爰举义旗,推翻腐化。唤起四亿同胞,肃清腥臊

  宫殿;团结弱小民族,恢复锦秀(绣)河山。请看今日之境域,竟是谁家之土地!

  太平军血战全州

  太平军自桂林撤围,唾手占领兴安县城后,数万大军浩浩荡荡于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

  初六日抵达全州城郊,沿州城西北郊柳山尾北上疾进。

  全州知州曹燮培、参将杨映河等,获悉太平军进入州境,惊惶失色。其时,城内兵丁不

  足500, 毫无招架之力,曹燮培急忙招募民团及城内男丁妇女协助守御。湖南宝庆协都司武

  昌显奉调入桂, 带兵400正好经过全州,曹燮培邀其率队入城,共同防守。四月初旬,太平

  军前锋已越过州城10里抵达蓑衣渡,而后队才从湘山寺门前大道向前挺进。太平军主将,南

  王冯云山乘坐黄轿压阵。州城守军中有一炮兵取火点燃大炮,命中黄桥,冯云山不幸中弹,

  身负重伤。

  敌人开炮后,击伤南王冯云山,太平军回师围攻全州城。四月初六日,洪秀全、杨秀清

  派遣3000多太平军从东西南三面包围全州城,开始攻打。曹燮培知道守军兵单力薄,便释放

  囚徒助守,强征居民妇女在城上煮粥熬桐油,桐油中和以松脂或大粪。太平军多次使用吕公

  车、云梯攻城,守军将滚烫的桐油稀粥往下泼,太平军伤亡颇多,数日未将城攻下。

  当太平军加紧进攻全州城时,受向荣之命从桂林出发追击太平军的提督余万清、刘长清

  率兵勇万余人抵达全州西门外,见飞鸾桥已被烧毁,州城难保,又向后撤退,分屯在城北的

  太平堡和城西的鲁板桥一带,观望不前。曹燮培困守孤城,形势越来越危急,“丸药不继”,

  “守军,粮空连日皆枵腹”,他三次血书呼救,然余、刘为保全自己性命,始终不发一兵。

  太平军环攻10日不克, 决定在西门外掘地道轰炸城垣。 为了不让敌人发觉,在会馆内

  “穴墙置炮,轰击西门,守阵者不能立,乃匿民房”。太平军“一边打一边挖”。四月十六

  日, 地道掘成,用棺材装满16担火药,轰然一声,炸开城墙2丈余,太平军战士乘硝烟弥漫

  之际,发起冲锋,填平壕沟,蜂拥登城。当即击毙千总叶永林、把总张之福、前州牧瑞麟,

  遂克州城。

  太平军攻占州城之后,洪、杨下令严惩顽敌,派军四处搜杀敌军。知州曹燮培,城未破

  就蜷缩在城东义仓底下,被太平军搜出当场格杀,署全州营参将杨映河,都司武显等30余名

  文武官绅“无人不断头”。其余1000多名兵勇及助守人员也被杀死,豪绅住宅及当铺亦被火

  焚。

  太平军在州城停留不足3天, 即撤离州城,分水陆两路向湖南前进。全部辎重由水路运

  输,负伤的南王冯云山亦乘船顺流而去.咸丰帝严饬“全州与湖南水陆兼通,水路尤其要紧,

  或设法阻其行舟,或于要害地方密置兵船,暗藏枪炮,截击尾追,俾匪船不能顺流直下,方

  为万全”。(注:《清文宗显皇帝实录》)知府江忠源奉命率楚勇疾趋全州,扼守富塘铺,

  在湘江狭窄处,水急滩险的蓑衣渡西岸设伏。指挥兵勇砍倒参天古树,阻塞水塘湾河床,并

  驰书约和春于东岸布防截击,和春自行其是,没有听从江忠源的计策。

  四月十八日,太平军因没有侦悉到敌人在蓑衣渡埋伏的情况,水路大军仍照预定计划驾

  舟顺流而下,至蓑衣渡,船只辐辏,被木堰所阻,无法通行,敌人的炮火枪弹密集如雨,射

  向河面,队伍顿时大乱,太平军的船只被击沉焚毁不少,人员亦有较大伤亡。然而太平军英

  勇无比,与敌人鏖战了三昼夜。四月二十日,太平军夜间渡过东岸,抛弃辎重米粮器械,并

  将船只自行焚烧,向东南方向夺路而去。南王冯云山也由船上抬至东岸,终因伤重去世。

  陆路太平军至蓑衣渡西岸,亦遇伏溃败,余部且战且退,夺舟渡过东岸。越黄沙河扁担

  坳至湖南。

  升平军活动在全州

  咸丰四年(1854)八月十八日天地会率领的红巾军克灌阳城,建号升平天国,朱洪英称镇

  南王,胡有禄称定南王,所属邓正高部入全州境。二十五日,在沛田村与清军激战,毙团练

  董用之、唐毓支、八品军功蒋明升等,义军撤向灌阳。九月,扶天启在全州西延松山岭起义,

  欲越兴安与升平军会师,被山枣司部队阻截杀害。十月,邓正高部自兴安城向州境发兵,集

  棠村。十一月,该部攻打州城,时清军集结兴、全、东(湖南东安)的团练及卢爵的绿营军,

  合攻邓正高部队, 邓部先退至水南,再退至花桥,清兵列阵于贤家宅,分5路总攻。邓正高

  失利,阵亡2000余人,旋退至麻子渡、洛口一带。返恭城与主力会师。

  咸丰五年(1855)三月初九,义军复占灌阳城。四月,全州知州苏凤文纠集团练6000人,

  赴灌阳马渡桥与义军作战。四月初七,义军撤离灌阳,偏师出内建文塘,越咸水进入西延;

  主力越东山瑶区,过株山铺直扑湖南东安。十六日,攻占东安城。六月,义军邓正高、唐魁

  所部数千人,自东安入升乡,向苏凤文投降。八月,义军撤离东安城,定南王胡有禄被俘杀,

  余部由陈永秀 (全州人) 、赵雄率领,自四里洞入新宁。九月,部队逐次结集灌阳文村,计

  3000人,再向兴、全进攻。克兴安城,与永福邓兴雀、陈志广义军会师。时义军遭受省城部

  队与全州团练夹击,撤出兴安,至麻子渡,复返攻克兴安城。十月,义军内部分裂,外受强

  敌夹攻,赵雄被谋害,陈永秀率部退出兴安城,沿兴安边界,入灌阳、恭城。

  咸丰六年(1856)正月,清富川麦岭都司黄金亮(全州人)投入义军。朱洪英在永明被伏击

  牺牲。黄金亮、陈永秀收集余部,驻恭城、灌阳一带。十月,义军入全、灌边界,全州山枣

  司巡检黄师宗,团练黄建极阻于车古岭,血战鲁枧山中,击毙黄建极、黄师宗二首领。十二

  月,黄金亮在全州农村活动。

  咸丰七年(1857)金亮率部踞飞鸾桥,围攻全州城。日久不克。陈永秀自兴安至全增援,

  被山角司巡检阻于板山,增援未遂。二月,金亮自全州撤往兴安,与永秀合兵。六月,湘抚

  骆秉章拨楚军4000,由蒋益澧、江宗浚率领,来广西“援剿”,兵集全州,并与全州团练及

  省城绿营兵联合,会攻兴安义军。此后,升平军终止在全州活动。

  类别:桂林各县志摘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1-5 06:53 , Processed in 0.04625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