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学择校不得不想的问题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3 23:1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可上三流大学,是喜还是忧?一、上三流大学,你喜从何来?曾几何时,高考录取率真正是“百里挑一”!那时,“大学生毋须缴纳学费”、“国家发放助学金”、“大学师生比例1:3”……众多普通家庭的学子跨过“高考独木桥”,成为国家的栋梁、业界的精英!(请注意:百里挑一高考录取率与国家付费的关系)。于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不能穷教育”深深植根于父母心中!多少感人的故事:父母深夜排队只为孩子上一个好幼儿园;父母借债支付赞助费只为孩子上一个好学校;父母送礼老师只为孩子多被关照;父母接送、伴灯陪读只为孩子成绩好;更有病中父母不惜生命只为孩子有钱上学。多么艰难而又幸福的求学路!(请问:作为孩子的你看到这感动吗?我已流泪!)忽然,高考已是一片坦途,“高达80%的高考录取率”、“高职专科最低控制线大多不足高考卷面总分的30%”!你笑了吗?喜的是努力有了结果,喜的是获得“大学生”称号。可父母分明有泪花!“高额的学费”、“不及格的大学生”、“就业率、就业薪酬低”、“蚁族、啃老族” ……大学生已从“天之骄子”渐变为“天之焦子”,大学生已经与农民工、下岗人员一并成为国家领导人最为关注的三种人!(请注意:80%高考录取率与自付高额学费、众多学校资源不容空置的关系)二、上三流大学,你被逼无奈? “榜上有名”已不再是高考生竞争的结果,“只要你想混张大学文凭,高校肯定将竭诚为你服务” !5分制的3分、百分制的60分是及格线,百分制的30分是什么、只需要做什么?每门考试蒙对一些选择题即可,可这恰恰是高职专科最低控制线。那么,最低控制线的设置有科学性吗?这些大学靠什么将学生培养成人才、送上工作岗位?不妨做以下分析: 1、 靠学生的学习能力?随手可得的30分,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可见一斑。(学校有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吗?); 2、 靠学生的综合能力?入学时,并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表现、性格特点等等。(学校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做了什么?); 3、 靠学生的专业兴趣?入学时,并不测评学生的专业兴趣,仅凭学生报考志愿时自行选择,完全没有老师讲解指导; 4、 靠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也许想出了新的口号,但现实是仍沿用传统学历教育机制,教学实践与教育理念的口号完全脱节; 5、 靠学校的教学目标?大学本应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那么,学校将各专业的人才标准细化了吗?对应于社会需求的哪些岗位?(请参见《你所选择的大学的教学目标是你想要的吗?》)。 6、 靠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涉及“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学生素质”等等各个方面。现实是:1)老师从学校到学校难以成为行业专家,凤毛麟角的好老师却去了好学校;2)课程内容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差于重点院校,却又达不到实用要求;3)教学方法与高中教学方法没有本质区别,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4)学生管理寄希望于学生自我管理,松散、自由(不断爆发的“XX门事件”正可说明);5)不开设人品道德、职业素质等课程,难以提升学生素质。 7、 靠学校的就业服务?“办学层次高的大学的毕业生接受求职服务的比例高,“211”院校没有接受任何求职服务的学生比例明显低于其他类型高校,高达1/3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提供的求职服务没有任何帮助。”(注:选自《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的结论是什么?你是否可以大胆猜想:最低控制线的设置不在于你是否能够成才,而在于学校可以容纳多少学生!但学校并没有强制性地逼你报名,“教育不再局限于大学”,如果你依然选择三流大学,只能是自逼无奈!三、上三流大学,你可知代价?选择从来都是自己的权利!每个人从懂事开始,都知道购买商品需要自己花钱,就应“货比三家”。比什么?在自己购买能力范围内,比较商品的“性价比”。虽然教育是人生最重要、最大的投资,与购买商品有所不同,但当教育机构众多、教学目标不一、教学质量差异时,同样必须经仔细比较后方能选择正确。否则,将影响自己的一生!选择与被选择同时相伴自己的一生。常理道“高门槛高价值”,好学校挑选好学生,好单位挑选好员工……常理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被选择时,自己总应付出代价或潜在的可利用价值!常理道“天上不掉馅饼”,需要警惕和理性的是,一旦有悖常理的事情发生,代价往往是巨大的!等同于没有条件的最低控制线需要你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育投入,极低的投入产出比,更有你一生的生活质量!(请参见《你真的不在乎教育的投入/产出比吗?》)。更令笔者忧的是:国家极力推动教育改革,学生及家长在教育上投入巨资,却难免成为“蚁族、啃老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累,究竟是谁的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1-16 01:59 , Processed in 0.04232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