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州天湖皇帝大殿探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1 16:21: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州天湖皇帝大殿探秘

                                                                                             蒋咸喜

                                                                     (桂林日报2013年11月8日第7版)
      
      在波光粼粼,烟霞浩渺,胜似蓬莱仙境的全州天湖有一水下文物奇观——— 皇帝大殿。大殿位于全州县大西江镇境内的天湖河谷盆地。其遗址宽不足一亩,满地卧着石阶、石柱、石窠、石门槛、瓦片等,台阶数级,殿向为坐北朝南。沿石阶往下有一口条石围砌的长流水井。1969年,全州县政府组织县水电局等单位人员,首次进入大西江高山地区进行考查,发现了该山区高水头水力资源。1977年,全州县在大西江源头处名为“皇帝大殿”的河谷盆地上建成天湖水库。从此,皇帝大殿遗址全被淹没于碧波荡漾的湖底。
      在这荒无人烟的高寒河谷盆地,为何建此大殿?为何又称为皇帝大殿?民间众说纷纭,撰文见诸报刊,说和大殿有关系的有清朝顺治、乾隆和明闯王李自成三个皇帝。另在大西江、龙水、才湾一带还流传着南明永历帝在此建立抗清根据地,皇帝大殿由他而建的说法。
      为探究竟,笔者走访民间,远至广东肇庆等地了解、搜集、查阅相关史料,还从才湾、大西江两地的不同方位数度前往天湖,试图揭开皇帝大殿的神秘面纱。
      顺治皇帝潜居天湖之说
      野史说清顺治帝对董鄂妃宠爱有加,为册立董鄂妃而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可惜董鄂妃一直体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后,于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董鄂妃一死,顺治皇帝悲痛欲绝,原本就痴迷佛学的他,更是消极厌世。在董鄂妃去世的当月,他就为自己举行了剃度仪式,据说还取了个法号叫“行痴”,出家五台山。后因多种骚乱,佛门不宁,便出走,下落不明。出走的皇帝、和尚据说潜居在天湖的这个寺院里。后人根据传说,便将大殿冠以“皇帝”二字。
      正史记载: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终24岁。《世祖实录》也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一日,顺治帝没有视朝,初二日“上不豫”,初四日“上大渐”,初七日“上崩于养心殿”。据考证,顺治帝是患天花病而死。因此,顺治帝出家的说法不足为信。说他潜居天湖更是无从谈起。
      乾隆皇帝游天湖之说
      有学者撰文:乾隆皇帝当年下江南来到全州,听说天湖寺院有一个白眉齐胸的老者,便上天湖打听,才知老者是三国时代刘备的军师徐庶。当年徐庶誓不谋操,待曹操兵败赤壁后于乱军中走失,不知去向。乾隆问明原委后不由惊呼:“你历经数世,寿享千年,岂不是成仙了?”老者忙称:“谢主隆恩,我就是在此等天子开金口!”叩拜之后,乘风飘逝。后人因乾隆曾到此一游,便将大殿称作皇帝大殿。
      乾隆六下江南。他到过的是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徽州、江宁等地,每次南巡都有史官记录在案。据史可查,乾隆皇帝压根就没到过广西。因此,乾隆来全州游天湖更不可信。
      闯王李自成在天湖建殿之说
      相传闯王李自成兵败湖北九宫山后并没有死,率残部退往全州,在天湖建了这座大殿,因而叫皇帝大殿。
     《明史》记载:“顺治二年(1645)二月……自成走延宁、蒲圻至通城,窜于九宫山。秋九月,自成留李过守寨,自率二十骑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可曰村民方筑堡,见贼少,争前击之,人马俱陷泥淖中,自成脑中锄死,剥其衣,得龙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惊,谓为自成也。”(列传第197)。上述记载说明:李自成兵败湖北九宫山,被“缢死”或“脑中锄死”。由此看来,闯王李自成天湖建殿之说也就不成立了。
      尽管史料记载闯王李自成没有来过全州,但在全州民间却广泛流传着他到过全州,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有关史料记载:李自成死后,面对满清几乎统占全国的严峻形势,他的侄子李过(后改名为李锦)响应南明王朝“捐弃前嫌,联明抗清”的号召,率大顺军余部降于南明抗清总督何腾蛟,与南明组成了抗清联盟。此间李过、郝摇旗和何腾蛟、瞿式耜的军队,在全州一带与清兵反复作战,连续大败清兵,收复失地。由于李过与李自成同年,二人又长得很像,且率闯王余部在全州“联明抗清”,民间流传的闯王李自成来过全州,可能就缘于此。
       有人质疑:会不会是李过在天湖建皇帝大殿呢?笔者认为,因李过降于南明抗清总督何腾蛟,隶腾蛟麾下而受制,且被南明皇帝赐名为“赤心”,因此李过不可能在全州再以皇帝之名修建大殿。
      南明永历帝在天湖建立抗清根据地之说
      史料记载,明昭宗(1623—1662年)朱由榔,是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是明神宗的孙子、明思宗的堂弟,父桂端王朱常瀛。在隆武帝被俘后,于当年十月初十日(一说十四日)称监国于肇庆。于清顺治三年(1646)在肇庆正式即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永历帝倚仗张献忠建立的农民政权“大西”之余部李定国、孙可望和李自成建立的农民政权“大顺”之余部赫摇旗、李过及明朝旧臣等,在西南一带抵抗清军。南明与清军在全州反复争夺,抗清烽火曾在全州燃烧15年之久。
      (一)永历帝确实到全州指挥过抗清。
       据史料记载,永历帝离开桂林来到全州指挥抗清,是有原由的。一是永历帝是流浪皇帝,他被清军四处追杀,桂林离清军驻地近,全州离清军远,他认为到全州会比在桂林要安全。二是到全州更便于指挥南明军队抗清。因为全州是广西北部门户。当时明朝人数最多的军队在湖广南部和西部,如果要把长江中游地区(现今的湖北和湖南)从清廷手中夺回来,那么,全州这里比往南的任何城市更有利于进攻。三是永历帝认为全州是他的福地,相传永历帝的父亲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的第七子,封地在衡州。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张献忠进军湖南时,朱由榔仓皇出逃,却在永州被大西军俘获,正在性命堪忧时,受到混入大西军中的全州黄沙关镇守总兵焦琏暗中保护,才得以死里逃生。在从湖南逃往肇庆途中,路过全州在龙岩寺休息时,曾在弥勒佛座前做过一梦。梦中佛祖对他说:“尔有十四年的江山,无忧!”因此他深信,福地会佑他(见《岭表纪年》卷一)。
       永历帝到全州的前后经过,史料这样记载:南明永历元年(1647)正月二十二日永历帝到桂林,设行宫于知府署。二月十五日,清军屠列鳌部逼近阳朔,永历帝逃往全州,委瞿式耜为桂林留守。三月十一日,清兵数万攻桂林城,大学士瞿式耜与副将焦琏率部属拼死抵御,清军受挫,退返阳朔。四月十五日,朱由榔在刘承胤唆使下,迁入湖南武冈州,以岷王府为行宫。五月十四日,援桂的刘承胤部与焦琏部哗斗,大掠府城而去。清兵侦知,于同月二十五日反攻桂林。八月,孔有德进逼武冈,刘承胤欲挟持永历帝降清。不过,在刘母出面干预下,永历帝和少数朝臣带着宫眷匆忙出逃,从间道过八十山进入全州。十二月初三日永历帝回桂林。从上述记载可看出,永历帝在全州坐镇指挥南明军队抗击清军有数月之久。
      (二)天湖山区有利于建立抗清根据地。
       天湖河谷盆地地处越城岭山脉华南第二高峰真宝顶东侧,是海拔1600多米的高寒山区,位于全州大西江、龙水、才湾和资源梅溪四乡镇之间。大西江镇及梅溪乡的一部分,在明初时称为青瑶峒。明初,朱元璋派江原、王庆二、刘纪一、徐林、胡成、陆亚奎等六位参将(当地称“六户”)护送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来桂林就藩,后又命“六户”在青瑶峒“九屯十三源”,世代为军户戍守山林源头等战略要地。天湖河谷盆地在当时叫做“河露”,为军户江原的属地,所以周边群众基础比较好。天湖周边的大西江、龙水、才湾素有“长万二乡出白米”的美称,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这里崇山峻岭,地势险要,且周边的宝庆府、桂林府、永州府等在大西江、龙水、才湾、梅溪四地皆有军事间道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三)天湖的命名与永历帝有关。
       永历帝驻跸肇庆时,曾多次爬过当地的鼎湖山。他于肇庆称帝即位后,将肇庆的鼎湖山改名为天湖山。清初岭南著名诗人陈恭尹曾写过一首叫《端州华严庵送何孟门、陶握山、王紫献游鼎湖》的诗,其中加有注文说:“栖壑大师以(桂王)行宫在端州(肇庆的原名),改鼎湖山为天湖山。”天湖意为水从天上来,源远流长,寓江山永久。由此可见,全州“天湖”命名源自端州行宫“天湖”。
       再是在大西江当地相传,永历帝选取天湖河谷盆地指挥抗清,与“天门开,地门闭”的风水学有关系。天湖河谷盆地位于大西江河的源头,原称“河露”,意为雾露凝结为水汇流成河的地方,即河流的源头。大西江的地形是西高东低,河露之水自西从天上而来,称为“天门开”。全境所有河流向东汇聚峡口,众源归一,山停水聚,称为“地门闭”。永历帝认为“天门开”的河露源远流长,为风水宝地,可保南明江山永久,于是改“河露”为“天湖”。
      (四)今大西江、才湾镇的一些地名与永历帝路过当地有关。
      今大西江粮所所在地名叫“领旨头”。相传大西江村的蒋锡周,系明代天启七年(1627)丁卯科举人,任江西玉山县知县。他的祖辈在明朝中后期曾获得“一知府、四大夫、五知县”的功名。明亡后,他随明军南下到全州,追随南明永历帝反清复明。据史料记载,永历帝先后两次进入大西江。一次是1647年四月中旬,永历帝迁行宫从全州过大西江的八十山进入湖南武冈州;另一次是同年八月,刘承胤欲挟持永历帝降清,永历帝和少数朝臣带着宫眷匆忙逃出武冈城从间道过八十山进入大西江。永历帝过大西江时曾在村后的山头向旧臣蒋锡周发布圣旨,命其组成除奸队,并授其生杀大权,负责在天湖至八十山军防口一带清除异己,确保这条军事间道的畅通与安全。今大西江村旁有个叫“消人塘”的地方,据说就是因蒋锡周曾在这里处置了很多降清的汉人和满清的探子而得名。南明抗清失败后,清廷曾派军队追杀蒋锡周至周家之下的田垌。他无路可逃时,持木工用的木马陷入泮田(以后这块田垌就叫“木马丘”),结果无法跳出而被抓获,清军就地将他进行“五马分尸”。后来家人将他被分解的尸体分别葬于五处,故当地有蒋锡周“一人葬五坟”之说。此后,大西江村因受蒋锡周参加反清复明的影响,村中人长时间内不为清廷所用,造成了人才断层。村里人为纪念永历帝向蒋锡周发布抗清圣旨这件事,称村后那个山头为“领旨头”。
      今才湾镇内的驿马、寨圩、紫岭、七星、五福等很多地名,听起来很不一般,也许也与此有关。
      (五)揭开皇帝大殿的神秘面纱。
       尽管永历帝在全州领导的南明抗清烽火如一颗流星闪烁而过,但却留下了不灭的陨痕。民间流传永历帝上天湖建抗清根据地的说法,从相关史料和民间传说中得到了印证。
       至于皇帝大殿由永历帝所建的说法,笔者认为是不可信的。因为永历帝在全州停留仅数月,当时战事紧急,他根本就无心考虑在此建临时行宫。
       另据笔者了解:天湖在建水库之前,大殿前约百米处原有一座石佛塔;再是距天湖不远的真宝顶周围过去还有多处寺庙。今大西江、龙水、才湾一带的百姓仍信奉着僧道设坛祭神的太平清醮,仅大西江镇内如今就还保存着各种神殿、庵堂、庙宇达四十多处。
      依此我推断,天湖皇帝大殿原来就是供奉神或佛的普通殿堂,系周边众多信徒所建。只因民间为纪念永历帝曾在此领导开展过反清复明斗争,而将这个普通殿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成了百姓心目中的“皇帝大殿”。

2#
发表于 2013-11-14 13:02:49 | 只看该作者
好地方,全州历史文化浑厚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22:44:58 | 只看该作者
大殿位于全州县大西江镇境内的天湖河谷盆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1-22 10:17 , Processed in 0.08077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