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加“全州全州县湘山寺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评审会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3 15:24: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年12月29日(四天前)应全州县政府之邀参加“全州全州县湘山寺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评审会。上一次到湘山寺是1999年与保继刚、汪宇明二位教授为编制全州旅游总体规划到这儿考察,距今已十多年了。再早是1963年大学毕业后我作为首届广西高校毕业生劳动实习大队的一员,在全州才湾区邓家桥劳动锻炼,与生产队的农民队友到县城挑大粪,担着粪桶在湘山寺大门前眺望半山的妙明塔。

湘山寺为净土宗僧人释全真在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所建。武宗灭佛时被毁,唐宣宗即位后得以重建。为湘山寺开山的全真法师生于唐开元16年(公元728年)12月,咸通8年(公元657年)2月,以139岁高寿园寂,被僧尼尊为“无量寿佛”。自宋真宗始至清康熙,全真法师受到五位帝皇的褒奖、敕封。自五代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即“以佛名名州”,全州之名沿袭至今。
中国古典绘画的最后改革大家、黄山画派创始人之一“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石涛,少年时清军占领全州家破人亡之后逃于该寺,在妙明塔旁石壁上留下了他的兰花石刻,
全州县官方对湘山寺旅游景区规划非常重视,四大班子有领导参与评审会,县委贺书记为评审会作总结讲话。作为评委仅有五分钟发言,把由此而想到的书录于下,作为对全州县盛情邀请的回报。

证真如与戒、定、慧
对于佛教的理解是年轻时读冯友兰的书得到的知识。冯先生说的:“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得道’的境界。佛家的最高境界,是证真如的境界。……都是所谓同天的境界”长久记忆于心;佛教的“三学”也常勉于心。虽非佛门子弟,但戒律的防非止恶,禅定的精神专注,智慧之悟解脱之道、消心寡欲;也是我等“读书人”该遵循的,当然着力点并非全同。
恢复乃至扩建历史上着名的寺庙、宫观仍是积德的好事;对于旅游业的拉动不可忽视。当今市场经济,人心不古;浮躁、躁动之心游弋于世。佛教的“证真如”的境界除高僧圣徒外,一般常人很难入门;“戒、定、慧”则值得倡导。首要的是以制度法律“防非止恶”,以减少贪官,让更多的人成为“中产阶级”,消除盗贼,让防盗网得以拆除,不再家家都把自然和社会囚禁在屋外;再则让大伙儿专注于民生的提高、地方和国家的发展;最终使大伙儿能有智慧悟解脱之道,忘却非份之想,在佛寺优美神秘的景观氛围中感受、体验和谐社会的美好。
但愿扩建的湘山寺能弘扬全真法师当年之大德,为今人的戒、定、慧作出今日之贡献,给人带来一片妙明纯净的境界,那怕是虑空的,心中能有就好。

佛寺与审美
作为高校旅游美学教师,也常从审美的角度给学生讲佛教、道教这两大中国宗教景观特征。无论是佛教、道教,其寺庙、宫观都在塑造一种特有的神秘气氛,把人从世俗凡尘经验中拉出来,进入一种非世俗的情感体验之中,使人的世俗心灵得到一种特殊的洗涤和净化,进入超出一切爱憎是非的境界。“唯有这种境界,人才会有一方净土,愉快无忧,‘来去自由’。这是一种与审美相通的境界。”中国的传统宗教意识把人引向超越,审美意识也是把人引向超越,在这方面这二者是相通的。正因为二者在这方面的相似,上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才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遗憾的是蔡先生的理想实现的并不如意,美育不仅没有代替得了宗教,还常常受到忽视或被逐出教育,只余下“德智体”。如今美育虽在中国再度提倡,但寺庙、宫观愈来愈多,佛像愈来愈大,其中有些审美性虽然不高。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看来困难了,宗教已无谁能够代替,让宗教涵美育还是可行的,古已有之,今应能行。
湘山寺历经千年,今日之寺已非作日之寺。当年无论是全真法师修炼之日,还是石涛书蕉之时,周边必定是草木葱郁之景,而非闹市。而今寺庙已处于繁华闹市之中,再造灵静之“竹林”,对于规划者和建设者无疑都是最大的挑战。如果能使新扩建的佛教建筑为湘山的自然景观增加灵气,丰富自然环境的文化内容;又使得到恢复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为宗教建筑增加生气,使具有神秘感的佛教理念有现实景象的渲染;自然与人文相互衬托,以增加景观诱人情感超越的能力,提高其审美功能或佛教功能。做到这点,香火就会兴旺了,旅游效益也就有了。
在兴盛旅游名下,全州曾经建了两座寺庙,一是建于我家乡阳朔大榕树景区的鉴山寺(原寺遗址非此地),一是建于全州七星岩下的栖霞寺;两寺香火都不旺,大出兴建者的望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篇研究全州山水美学的文章中,我谈到全州山水美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的山水田园和谐组和所形成的诗意(境)论坛的情感氛围,这一情感氛围将人们引入眼前世俗的现实美好之景,而非遥远的宗教神秘的虚幻之境。这是自唐武宗灭佛之后,历代全州寺庙虽处中国“甲天下”山林之中而不能成为名寺,宗教氛围淡薄的根本原因。其实这并非我的发现,最早唐代文化大家韩愈在那首着名的赞赏全州的诗中的最后两句:“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其意是全州的世俗生活如此美好,何必乘飞鸾去登仙呢。陈毅元帅的“不愿做神仙,愿做全州人”也是这个意思。旅游者牵着情人的手在大榕树下感受刘三姐阿牛哥的恋情,划着竹排体验遇龙河的田园诗境,此时感受的是人世间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心思意向已与遥远的天国仙境拜拜了,“无中生有”的鉴山寺香火哪能兴旺?这两座寺庙的兴建者决策之时可能既没有“禅定”,又缺乏点“智慧”,太痴迷于“香火”,“香火”却式微了。
建寺扩庙,在建筑、规划中还应更多考虑文化与审美的因素。我想全州县的朋友们会考虑这些的。

“敬鬼神而远之”
在《论语》的《雍也》篇中,(为孔子赶车的弟子)樊迟(向老师孔子)问“知”( 怎样做才算有政治智慧),(孔)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樊迟又)问“仁”( 怎样做才能体现政治的仁爱),(孔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吃苦在前,收获在后,就可以算是仁爱了)
对于孔子所说的“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学界有两种解读:
一种是:“以‘义’为准则来服务于人民,恭敬地服侍鬼神而且将这种态度推而广之,就可以说是有政治智慧了。”将“远之”不作“远离”解,而与“致远”同义,作“推广”解读。如尊敬鬼神一样敬重普通老百姓。
另一种解读如南怀瑾在《论语别裁》所说:“鬼神是天道的问题,离我们很远。我们现在活着都是人道——‘人道迩’,政治、教育、经济、军事、社会都是人道的事,不要以鬼神为主,所以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人生重点在尽人事,听天命,一切全靠自己努力,而不指望鬼神的眷顾和施舍。孔子自己是这么做的,他也要求弟子们也能够这么做。
无论那一种解读,都归结为敬重鬼神的重点在尽人事,更要敬重现实活着的普通老百姓。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是孔老夫子(我们现在在全世界建立以他命名的学院传播中国文化)教诫他的弟子和中国历代官员或“人民公仆”的千古诤言。
参加湘山寺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评审会后,县委贺书记亲自陪同我们去参观全州县占地五千亩的新区建设和传统工业改造项目。他们也在实践中遵循着“敬鬼神而远之”的古训,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尽人事”,这是评审会后使我更高兴的事。在下篇博文再谈。
2012-1-3




闹市街边旧竹林,全佛重塑迪众心。

敬之致远戒定慧,重民犹胜奏梵音。
2012-1-5





















天台院



妙明塔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5:24:55 | 只看该作者

妙明塔



石涛兰花石刻


6da83c9fgb598974c858a
妙明塔







放生池



回望妙明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a83c9f010100yu.html
司马山云(张文祥)博客
3#
发表于 2012-3-23 15:25:01 | 只看该作者
每次看到放生池的照片都有点心痛,为什么总有垃圾在里面
4#
发表于 2012-3-23 15:25:1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香山寺除了大殿内,外面很多地方是一塌糊涂,特别放生池,能管管吗,设个排水系统再装个小喷泉,可以经常换水,养点金鱼,放生池嘛肯定是要有生命的,特别禁止仍垃圾.招个管理员看见一次罚款一次.
5#
发表于 2012-3-23 15:25:2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觉得那个放生池真让人看不下去,还不如以前没有水好,那时还比较干净,整天可以坐在上面看看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2-5 21:01 , Processed in 0.04867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