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一名年轻转业军官的自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9 04: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路,就在脚下

一名年轻转业军官的自述


有一句话说得好:回忆是酸甜苦辣交织的过去,展望是淡淡不知其味的未来。回顾我过去的经历,用酸甜苦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去年,我刚刚确定从部队转业,回忆过去的生活,思绪如潮涌,无法关闭闸门。
我出生在湖南新化一个贫苦的家庭,家中排行第三。从懂事那一天起我就知道负心的父亲抛弃了母亲和我们,是母亲用那柔弱的双肩支撑着这个家,生活的艰辛使我过早地谙知了人情的冷暖,懂得了只有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时候家里很穷,两个姐姐小学毕业便缀学了。我很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知道读书的每一分钱是母亲向人家借来的,因此,我很少伸手向母亲要钱,常把别人丢掉的小笔头削好继续写,母亲欣喜我的懂事而感到安慰。小学毕业后我顺利地升入了中学,学校离家十几里路,为了省下那几十元的住宿费我不得不每天走路去上学,天晴还好,遇上大雨、大风或大雪,对瘦小的我便是一次考验。忘不了初二的冬天,我因太饿太冷,下午放学回家时在翻过那座山时因头昏眼花从山上滚了下来,额头碰到了石头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是大雪淹没了我的哭声,那时我是多么羡慕寄宿在校的同学。母亲看到我的惨样,无言的脸留下了伤心的眼泪。中考时我以三分之差落榜于湖南警校的大门,却意外的收到县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母亲知道我很想上大学,便四处跑去借钱,但每次早上带着希望出去晚上总是失望地回来,对于一个无任何经济收入的农家妇女谁又肯借钱呢?我知道母亲为这遭了不少白眼,也明白了以后的路只有靠自己去走了。

那一年,继父也能力送我上学了,为了能圆上学梦,我厚着脸皮找到了从我生下来以后从未养育过我的亲生父亲,想要他支持我读书或者借钱也行,当时,他是一个小学的校长,按理应该能送我上得起学,但是当我找到他时,他已另外成家,给了我句冰冷的话:“这个时候你来找我了,你母亲不是很能干的吗?我没有钱”。我说:“你看在亲生骨肉的份上,先借我读吧,以后我有钱了再还你”。“真没有,你自己找你在邵阳的伯伯借借吧,他可能有!”听到这句话后,我伤心地走了。14岁的我,也从未离开过县城,在母亲那拿了20元的车费后,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竟然登上了去邵阳找伯伯借钱读书的列车,结果是人找到了,钱却没有借到。也就在那一年,为了一件小事,继父和我吵了起来,把我赶出了家门,年轻气盛的我走上了社会,开始了独立生活。做小工、摆地摊、卖水果、送冰琪淋……我都做过。可以说流浪的那两年是我生活中最艰苦的时候,也使我快速走向了成熟,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活着就要和命运抗争。
当兵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我是怎么也想不到我会当兵的,也想不到会在部队成为一名副营职军官,并且两次荣立二等功。经历了许多事之后,我感慨万千,一个人的50%在于命运,还有50%在于自己个人。
94年冬季征兵时,我正在老家新化火车站铁路俱乐部旁边开了一家快餐店,年轻的我在社会上打拼了两年后在二姐的帮助下才开了这家不足30平米的店,自己既当老板又当伙计还当师傅,生意还算好,每月都有二千多的收入,在那时是很不错的了。当然,我也很想出去闯一闯,总想有一天出人头地,扬眉吐气。没有想到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10月的一天,一位接兵干部来我店吃饭,见我机灵而又写得一手好字,便和我开玩笑:“小伙子,想不想去当兵啊!”我想要干一番事业太难,我一定要走出去。便问他能不能考军校,他风趣地说:“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考。”最终体检合格,被招到了全州奇峰镇部队。
“机遇的第一班车已经开来,如果一味怨天尤人,不抓住机会,只能误了进取的时机而跌进悲叹的深渊”。于是,我从感悟中振作起来,一定要考上军校,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新兵近3个月的训练结束后,我很幸运地被安排到集团军卫训队学习,由于学习认真,成绩优秀,95年8月卫生员学习毕业时我被留队当班长。在卫训队的留队的两年,工作上我努力刻苦, 并且在集团军组织的卫生专业理论和战救四项技术操作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一名,由于自己工作勤恳,吃苦耐劳,作风踏实,第一年就入了党,当了班长。另外,在两年的时间里,我系统复习了初中阶段的全部课程,使自己对考试充满了信心和热情。这期间我也克服了许多困难,因为当时津贴费只有每月35元,所以我舍不得花钱买其他的。我当时给家里写信,告诉他们如果我考不上军校,我发誓再也不回家。我已决心要考上军校,实现我的梦想。在临考前3个月我每天复习时间到晚上10点多,早上4点就起床。个人的努力没有白费,1997年8月,我以超出录取分数线85分的好成绩被全州陆军学院(现改为广州军区综合训练基地)录取。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流泪了,也高兴得跳起来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拿起电话打给母亲时,我的第一句话是:“妈,我考上军校了,给您争气了,不用再回来种田受别人的气了。”母亲激动得一个劲地说:“好,好,是妈争气的孩子……”
在94年当兵离家后的日子里,我给母亲的每一个电话、每一封信,都是报的平安,我不想再给母亲增添太多的牵挂。母已经把我养大,而我却又不能在他身边尽孝。只要一想起我当兵直至现在而没有给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就很内疚,儿欠母亲的已经太多太多了。
一个人独自闯荡世界,我知道了什么叫坚强,什么叫忍耐,也品味到了孤独与无奈的滋味。我曾经写了一首诗《别说》:别说失去的已经无法挽回,别说希望的都已变成梦想,人生路上沟沟坎坎,未来征途无法料想。别说生活对你怎样残酷,别说人生总是一场梦,只有付出自己的汗与水,生命价值才能放出光和彩。别说了,不用再多说,因为酸甜苦辣的滋味已尝到,因为青春的帆船已经起锚,只有叹道:青春是一首匆促的歌谣。也许这首诗恰恰是我当时内心的写照。
军校生活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也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虽然只有两年(初中中专,在校两年,在部队实习一年),但我发奋图强,坚定地走完了军校之路。部队干部都知道,全州陆军学院训练是比较辛苦的,在军校里,我的身体是比较棒的,是队里的五公里越野尖子,每次考核我都扛两三支枪。当然,在军旅14年的生活中,恐怕记忆最深的莫过于99年毕业前学校组织的500公里大拉练。在历时十三天的时间里,我们练战术、练体能,练智能,懂得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累,磨练了军人的机智和勇敢、作风与斗志。
在军校时我爱好写作,为我将来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起初想不到的。所以我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只要自己努力了,只要自己奋斗了,将来会有回报的,关键就怕平时不努力,到时候再想学点什么就都来不及了。
军校里我既当文书,又负责学员队的新闻报道工作,教导员张海了解到我比较喜好写作后,就鼓励我多写,并要我负责学员队的报道。第一年我即当文书又负责报道,第二年就把我安排在队部单独与通讯员一个房间(学员一班每屋12人),专门负责报道。而我负责的新闻报道学员队年年获得先进,我个人年年被评为优秀报道员。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在家乡《新化报》副刊发的《母爱深深》,有同学和亲友看到了还专门告诉我妈,让我高兴了好几天。每到熄灯后,如果听到广西电台“我的故事”栏目和全州电台“象山夜话”栏目播出我写的文章,比中了奖还要兴奋,那段日子是我比较快乐的时光。
军校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在毕业之前,才知道由于自己没有提前打招呼,军机关是回不去了,只能分到没有人去的应急机动部队——广西贵港。但我也很庆幸来到“塔山英雄团”这个英雄的部队,是这个英雄的部队给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干出了一点点成绩。由于我在军校发表了一些新闻和文学作品,下连队参加完“997演习后”,我调到了政治处宣传股,在这里一干就是6年,一直到我调到全州装甲旅。
安排到宣传股搞新闻工作,才是真正奠定了我向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人生第三个转折点。近6年的时间,我先后在省以上报刊杂志上稿1000余篇,有20多篇获《解放军报》、《战士报》好新闻奖,连续5年被广州军区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被军区《战士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两次。在事关前途面前,我审世度势,感到在部队已经不适合我的发展,于是转业地方成了我的选择。这也成为我人生中的 第四个转折点。
在宣传线上工作的几年里,取得的成绩概括起来,可以引用我写的自荐信上的内容,我自己是这样总结的: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组织领导和指挥能力。从事政治工作7年,结合工作实际,自学了新闻摄影》、《新闻工作学》、《政治工作学》等书籍,先后3次在军区《战士报》社、总政《解放军报》社学习新闻写作和编辑。任指导员期间,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发挥骨干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连队全面建设稳步上升,连队被上级评为“全面建设单位”,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先后多次加重大军事演习以及抗洪抢险、抗冰救灾等重大任务;具备能独立完成电视专题片拍摄、新闻摄影、重大活动的新闻采访任务能力。先后在中央电视7台军事频道播新闻10多条次,在省市级电视台播出新闻20多条次,举办了100多期《塔山周报》、《铁骑快报》、《教育简报》、《海训快报》及各种专题广播的组稿、审稿的采编工作;
4#
发表于 2012-1-19 04:21:4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值得尊敬!!
3#
发表于 2012-1-19 04:21:4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在这里还打什么官腔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4:21:40 | 只看该作者
负责拍摄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原军委副主席张万年等军委、军区高级将领视察活动和重大军事演习任务,录制了《学习贯彻十六大实话实说》、《军事变革大家谈》等6部专题教育片,较好地反映了部队建设的新成绩、新经验、新面貌,在指导、激励和推动部队全面建设中作出了较大贡献。具备较强的文字写作基础、新闻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独立完成机关的各种文字材料、领导讲话稿和各种专题新闻和突发性新闻的调查、采访和撰写任务。先后在政治机关为领导撰写各类材料40多万字,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战士报》、《广西日报》、《基层政治工作研究》等军内外省以上报刊发表新闻、政研文章及摄影、文学作品1000余篇(幅)、40多万字,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战士报》推出了《时代骄子的戍边豪情》——原“塔山英雄团”政委蔡永中、《塔山科技练兵挚旗人》——原“塔山英雄团”团长杨征等典型、《在实战中锻造铁甲劲旅》——原41军装甲旅旅长谋打赢和《塔山英雄团海上练打赢》等在广州军区有影响的系列报道,在军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军区、集团军和师首长的高度赞扬。
这里不能不谈谈我的家庭。一个男人离不开事业,同时也不能没有家庭,我有一个温柔漂亮能干的妻子和调皮活泼可爱的儿子。我和妻子是读军校最后一年认识的,她是一所小学的老师,如果我不是有写散文、随感和爱听广播的习惯,我和妻不会认识。大概是前世有缘吧,有一次妻应邀参加电台“缘份的天空”栏目嘉宾,我刚好听到了这个节目,在电波中我听她谈人生、谈理想,谈感受,对她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感情,好像她就是我想象中的白雪公主,于是,我产生了和她联系的念头,就这样我们沿着电波,靠着书信,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于是2001年9月走进了婚姻的红地毯。(至今我还保存着几年来我们爱情的证物——她写给我的近百份信件)结婚后,我们一直两地分居,但妻子从不让我担心。2004年底,为了反映老兵文明返乡的报道,我和退伍战士一起坐车进行随车采访,途中,接到家属突然生病住院的电话,我因工作忙无法赶回,只好打电话请母亲照料,后来母亲告诉我,妻子做手术时,一直喊着我的名字,每当提起这件事时,妻子还经常责怪我,对此,我也一直感到惭疚。2005年底,在首长的关心下调来全州后,妻子高兴地说,你终于可以经常回来照顾家庭了。我马上和妻子谈心:来到全州,虽然我们距离近了,但工作标准不能低,要写出更多更好的稿件,以此来回报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懂事的妻子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到全州一年来,我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上,也很少陪他们逛街,甚至小孩有什么感冒发烧之类的事,妻子怕影响我的工作也从不告诉我,使我全身心投入到新闻报道工作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几年,我所在单位先后被军区、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我个人也被军区、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两次荣立二等功。在这里,我想真情地对妻说一声:“谢谢你的爱,军功里有你的一半。”
家庭的温馨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动力和鼓励,虽然有苦有乐,但身在其中,我的体会是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只要两个人一条心,齐心协力,不分你我,共同致力与建设好这个家庭,那么未来一定会更美好的。
2007年12月,具体一点应是2008年1月份部队确定我转业,转业离开部队时,心情是复杂的,毕竟在部队生活了14年,挺有感情的。
“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什么;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会回首,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每当我唱起这首《朋友》时,我总回忆起我从1994年底当兵离家出走至今14年的风风雨雨。经历的事太多太多了,许多时候感觉有些身心疲惫,好想安稳地休息一下,但是在这个社会里,在我这样的家庭里,我不能停止呀,因为我没有钱,我没有主要的靠山,事业成功的每一步需要我付出巨大的努力,家庭的幸福需要我努力地用汗水来创造。有时候真感到做男人好累好累,有时开玩笑说下辈子一定投胎女人,因为女人要干事业也行,不愿意干的话,做个家庭主妇也行,让男人闯事业呗,没有人会讥笑你,没有人会冷眼看你,可这些对于男人来说不行。
回首往事,我流过汗,流过泪,也流过血,但我都走过来了,我要把我的故事写出来,在布满荆棘的人生路上,我看到我孤独的身影,尽管脚步有些匆忙,有些紊乱,但不乏执着和坚毅。现在,我已经转业到地方党政机关,成为一名公务员。我的信念是:一切从头开始,一切从新“兵”做起;我的理想是:让领导满意,要做就做个优秀的公务员;我的待人原则是:和平相处,包容一切、宽待每人。工作要求是:质量要高,效率要高,标准要高。可以说在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我才真正刚刚开始来到社会大环境中,我知道创事业需要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待人诚恳的品德,对待任何人我都应保持尊重,对待任何事情我都要认真学习,不懂就问。人贵在学习,而我尤其需要加强学习,只有学习,知识面才能拓宽;只有学习,才不至于使自己落伍,也只有学习,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2-12 20:02 , Processed in 0.04524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