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州渔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6 21:0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州渔鼓(俗称全州道情),是全州优秀的民间曲艺代表之一。明代时期有鄂、湘艺人来全州演唱,后经本地艺人学习,改用本地方言表演逐渐形成全州渔鼓的表演形式,本地盲人多操此业,到清未、民国时期,颇为流行。因全州与湖南省毗邻,民俗方言以及风情俚语,均与湖南相似,所以全州渔鼓的声腔风格及行腔特点,与湖南渔鼓极为相似。

全州渔鼓,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一人多角,绘声绘色,以全州方言声韵行腔,随字行腔,句式落音(5256)不变。传统渔鼓,截竹筒三尺为鼓腔,一端蒙皮,左臂抱鼓在怀,用右手三指,敲击筒底,发音“彭彭”,配合简板,击节为拍,自唱自伴。所唱多系民间传说故事,演唱夹以道白,韵味通俗有趣。解放后,渔鼓亦与时俱进,歌唱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群众泛唱,渐加入民乐、杯、碟,等作伴奏,深为群众乐闻。因其传唱具有远古的文化背景,在音乐学、人类学、文学、民俗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全州渔鼓有南北两腔,北以蒋和天(艺名蒋叫叫,盲人)为主的弦乐配唱,南以咸水黄日为主的道筒配唱,曲调大同小异。北腔婉转悠扬,南腔清亮激昂。北腔代表蒋和天已故,可惜已无传人,南腔代表黄日也已去世,其侄黄贵忠已得其真传。



仲夏之夜,凉秋之日,县内城乡居民喜听打渔鼓唱道情。清末以至民国时期,颇为流行。渔鼓为打击乐器,以竹筒为体,长约一米,筒底蒙皮。演奏人左臂抱筒,右手击筒底,发音“彭彭”,与简板合拍,伴奏道情。来县演唱者多为鄂、湘艺人,间亦有本地盲人操此业。所唱多系民间传说故事,如《五美图》、《湘子度妻》、《芦花休妻》、《包公案》等。演唱之中,夹以道白。韵味通俗有趣,深为群众乐闻。解放后,渔鼓艺人为增进时代新声,歌唱社会主义新人新事,亦备受群众喜爱。
莲花落
流行于清末和民国时期,演唱者一人或二人,以竹板按拍,所唱多系民间传说故事。
数来宝
民国时期,乞丐在城镇沿门求乞所唱。手执竹板按拍。即事即景,出口成章,为市民喜爱。如“恭喜老板大发财,你不发财我不来”、“老板何必鼓眼睛,好比刘备请孔明”,噱头百出,逗人发笑。
丝弦独唱
多为盲人单演。一把胡琴之外,别无他物。自拉自唱夹道白,多系民间小调,如《孟姜女》、《十二月花》等。又兼唱采调剧目,本嗓之外,也用子嗓兼唱旦角。走村串户无分严冬酷暑。解放前备受城乡居民欢迎。
猴 戏
多为豫、鲁艺人来县演出。以驯猴为主。表演猴骑绵羊,猴儿着戏装、戴纱帽、拉小车等节目。艺人演毕,当场由猴儿捧盘向围观的观众行礼,要求施舍现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1-23 07:40 , Processed in 0.04046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