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卯榫映明月
全州县永岁乡有个石冈村,村民都姓蒋。村前有座蒋氏宗祠,其门楼高达12米,宽有8米,牌楼上方的如意斗拱成品字结构,一后二前,上四层下三层,共324个纪工字斗拱卯隼,全楼无一个钉销,而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构成一幅精彩绝伦的燕窝图案,故称燕窝楼。它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门楼,故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如何建成的呢?说起来,还有个动人的故事。
在当地民间,老百姓都知道,这座门楼是明朝弘治乙卯年(公元1495年),由村民蒋建德筹建的。可惜,没有将楼建成,蒋建德便积劳成疾,卧床不起,在临终前,他将儿子蒋淦叫到床前嘱咐说:“儿啊,我一生无什么大憾,唯有这燕窝楼没有修成,我于心不甘啊!燕子,是益鸟,一生为民造福;它是有灵性的吉祥鸟,飞得再远,隔得再久,也会寻到旧窝,恋着老家。我死后,你一定要把这牌楼建成……”说罢,他就咽了气。
蒋建德死后,建楼工程停了下来。蒋淦却将父亲的遗言牢记在心中。他刻苦读书,终于在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考取了进士,后来,朝庭将他派到广东惠州做了知府。
他在任政事繁忙,但始终记住父亲的遗言,要学燕子,为民造福;要学燕子,不忘故土……明朝,是个滥用酷刑的时代,许多敢于直言苦谏的大臣,都被皇帝用棍棒活活打死在朝堂之上。那些州官、县官,用逼供的办法对付犯人,更是家常便饭。
镂空木刻--科甲传芳
可是,蒋淦为官时刻不忘记父亲的教诲,总是仁慈地对待犯人。他对犯人“不烦鞭扑”,不用酷刑,常好生说理,细心调查和重视证据。犯人往往倍受感动而说出实情,结案尽合法理。所以,他在惠州曾获得了青天的声誉。
据说,有一天,他正升堂审案,门外推进来一个犯人,一到大堂,衙役就要推那犯人跪下,蒋淦立刻制止,好言问他是何方人氏,到底犯了什么律系?
那人硬邦邦地答道:“我是广西阳朔人,来惠州做木工,得罪了大户人家。我不知犯了什么法!自来官府护富家。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你也不要多问了!”
蒋淦听他说是广西人,感到亲近,见他一口怨言,料定有冤情,就想为他弄清不白之冤,便好言劝慰,叫他如实说出吃官司的缘由。那人见蒋淦对犯人不同于县令,一进门便是二十大板杀威棒;不问清详情,就要人屈打成招。再抬头看看蒋淦,见他一脸和善,心里怨气早消了一半,跟着,便详尽地说出了他受冤的经过。
原来,他是阳朔的木匠,自幼在家从师学艺,木工、雕枝无不精通,惠州有他的一个远房亲戚,请他来建房子,房子起成后,个个赞他木工精巧,附近一个大户人家,也要修建房子,看上他的手艺,就请他去做木工活。房子修成后,富户很满意,给了他丰厚的工钱。不料富户进住之后,却一连遭受厄运,先是他的父亲病故,接着他儿子又卧病在床;家中的猪牛又发瘟……富人便去鬼娘婆那里“打探原由”。鬼娘婆说:木匠在上梁时做了手脚,才给主人带来了灾祸。富户说,木匠没良心,还害人,一气之下,便把木匠告官,县官不分青红皂白,就认为是木匠搞了鬼,把他投进了监狱,要判他重刑,木匠不服,才被押解到惠州。
蒋淦听罢,觉得这的确有点蹊跷,便叫衙役暂将木匠收监,他要亲自去调查一番。次日蒋淦走到县里,先找到砌房的富户,富户说的同木匠讲的完全一样。蒋淦便找到那鬼娘婆。鬼娘婆一口咬定,是木匠在梁上弄了“古怪”,并答应笫二天去现场取赃。
第二天,蒋淦偕同木匠、鬼娘婆、原县令和衙门一帮人,来到了富户家中。富户找来一架长木梯,架到横梁上。鬼娘婆慢慢爬上楼梯,她先叫徒弟烧了大堆纸钱、线香,烟雾把众人的眼睛熏得难以睁开,而蒋淦和木匠不管她使用什么手段,都是死死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忽然,见她飞快地从衣袖中掏出一对纸人,正要往梁木的包梁布中塞时,早被木匠一声喝住,蒋淦把她的做假装神手段逮了个正着。鬼娘婆的鬼把戏被揭穿后,众人才知道木匠是受冤的,县官糊涂造成了冤案。蒋淦当即吩咐:将鬼娘婆收监待审,叫富户向木匠赔礼道歉。当场释放了受冤的木匠,而后,再斥责了听信胡言的县令。
木匠向蒋淦谢恩,说:“谢谢青天大老爷为我申冤,以后老爷若有用得着我木匠的时候,我一定全力相助,万死不辞。”蒋淦看他造房的工艺不错,人又老实,就将想盖一座牌楼的事,告诉了木匠。木匠点头答应了。最后,蒋淦给了木匠返家的盘缠,让他回广西阳朔去了。
这事一晃几年,由于蒋淦在惠州政绩突出,朝庭升他为工部侍郎。他上任以后,原来重视建筑的分外事,一下便成了分内事,他为搞好京城各项建筑,访遍了木匠、砌匠、石匠等各种匠程师傅。在繁忙的公务中,他还牢记着故乡的燕窝搂,父亲的遗言,一直在耳畔响着,他翻遍各种资料,寻遍各项设计图案,构思出了燕窝楼的设计方案。
这事,后来被嘉靖皇帝知道了,皇上觉得这是子承父业的忠孝好事,便将蒋淦招来,问清原委,干脆恩准蒋淦回乡修建燕窝楼,并诏告说:“此楼只准修好,不能修坏,要建成全国独一无二的门楼,给工部做个榜样。限期三年完成。”
蒋淦领旨,回到故乡石冈村后,夜以继日地设计图案,最后定下不用一枚钉销的方案。方案做出后,便出榜招贤,准备克日动工。几个应招的工匠,对方案赞不绝口,可都不敢接手应征,眼看一天天过去,蒋淦心急如焚。
一天,一个20出头的木匠前来应招,蒋淦嫌他年轻,怕他缺乏经验,可是,两人细细一谈,才发觉这年轻人不同凡响。蒋淦拿出设计图方案和他讨论,小木匠一看就说道:“牌楼雕花、镂空都不难,最难的是如意斗拱,它一不用铁钉,二不用竹销,全用木头卯隼,全国还没有第一家。”蒋淦见他这样说,以为他想打退堂鼓,不由灰心起来。没想到小木匠打开工匠箱,从箱里拿出了一个不用钉销的模型。蒋淦一看,不由高兴地跳了起来,问道:“你怎么先就知道我要修这样的牌楼?”
小木匠微微一笑道:“恩公,你不是早就有这样的打算吗?”
“你怎么叫我恩公?我几时有恩于你?”蒋淦感到有些奇怪。
“恩公莫非忘了10多年前,在广东惠州救的那个阳朔木匠了,他就是小人的父亲。”小木匠缓缓地说。
“啊!我记起来了。”蒋淦顿时与小木匠拉近了许多。小木匠告诉蒋淦,父亲自从惠州回到阳朔后,便一心琢磨无钉销的牌楼建法。自己十来岁跟着父亲学艺,早学会了木工的十八般武艺。他牢记父亲告诉恩公修燕窝楼的宏愿,准备有朝一日报效恩公。这样的机会,如今终于盼到了。可惜父亲前两年已经辞世,只好个人前来应招了!
蒋淦一听,心头悬着的石头落地了。从此,他俩朝夕相处,把设计图修改得更加完善,他亲抓备料、施工;小木匠带着一帮工匠精工细作,终于在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完成了世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壮举。600年来,燕窝楼仍然完好地屹立在石冈村头,而蒋淦修燕窝楼的故事,也一直在人们口头讲述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