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阳:多名成绩差的小学生成绩表备注栏中竟被标注“弱智”(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2 23:42: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在成绩表中被标注“弱智”的孩子与小伙伴从村里走过。
成绩表中,一些学生的备注栏里标有“弱智”。    (记者龚亮勇 文/摄)灌阳县新街镇卿家湾村的唐女士每到农闲时,便会到村子附近一家工厂辛勤做工挣钱,为的是给10岁的儿子张元积攒更好的经济条件。她觉得自己起早贪黑是值得的,虽然儿子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好,但她始终抱有希望,只要假以时日,“懒儿子”的学业会有起色,攒下的钱今后会有大用场。不过,唐女士并不知道,自己眼里的“懒儿子”在学校还有另外一种描述。在学校报给上级机构的2013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表里,张元被标注为“弱智”。    在灌阳县2013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表里,全县被标注为智力残疾的1-5年级小学生有197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成绩较差,在班级排名末尾。而众多家长得知“孩子智力有问题”时,满脸诧异,觉得莫名其妙。    那么,究竟是谁,为了什么给这些孩子贴上“弱智”的标签呢?这其中究竟有多少孩子是真的智力残疾呢?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被质疑的“弱智学生”名单    8月7日,网上出现一篇题为《灌阳县师德沦丧者歧视学生不择手段、摧残学生身心健康不计后果》的帖子。自称是灌阳县新街镇一名特岗教师的发帖人称,该镇几所小学在上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时,将部分智力正常的孩子贴上“弱智”的标签。    帖子中的“弱智学生”名单显示,新街镇完小4年级1班有5名学生为“弱智”,新街镇邓家村小学4年级有2人为“弱智”,新街镇龙中小学3年级有3人为“弱智”。这些“弱智学生”2013年春季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都在班里排末尾。    发帖人声称,这份“弱智学生”名单中的一些学生并非真正智力残疾,而是有人在背后搞鬼,因为“以智力残疾上报,这些成绩差的学生的期末成绩便不计入任课老师的考核,变相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成绩。”    “这种为了一己私利而歧视学生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公平,更影响了那些被贴上‘弱智’标签学生的成长。”发帖人表示,这些被贴上“弱智”标签的学生,在成绩不计入考核之下能否获得教师的平等对待,而周围人的异样眼光又会将他们置于何种境地,值得担忧。    ●“弱智学生”的诧异    网上的这份名单显示,新街镇邓家村小学4年级的两名“弱智学生”为张元和秦立。    记者在卿家湾村找到了张元的家。今年10岁的他正坐在客厅里,聚精会神地和小伙伴玩着平板电脑上的游戏。    张元和很多农村孩子一样,面对陌生人有些胆怯,但记者与张元的交谈还算顺畅。只是一提及学习成绩,这个男孩的脸上便满是羞涩。他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语文54分,数学69分,英语80分。    “语文是我的弱项,因为拼音基础不好,短文阅读也很难。”张元分析自己的成绩时说。近半个小时的交谈中,记者没有察觉出他的智力与同龄孩子有何不同。问起是否知道被学校当成“弱智”时,张元一脸诧异和茫然,“不知道”。    同样的表情,也出现在他的母亲唐女士脸上,“他学习成绩的确不好,但平时挺聪明的,一个人在家也能照顾自己,怎么是弱智呢?”    说起儿子的成绩差,唐女士认为,除了儿子比较懒、不爱学习之外,也有家庭的原因。“我老公是货车司机,隔一阵才能回一趟家;我在厂里做工,还要种地,两个人都没时间管孩子的学习。而且,我们的文化水平也低,也教不了他。”    即便如此,这位母亲并未放弃儿子学业方面的希望,她曾几次到学校与班主任沟通,“请老师教得耐心一些,管得严一些,可能以后会好起来呢。我辛辛苦苦地干活,也就是想趁早多挣点钱,等他长大了到远地方上学时,也好急用。”    秦立的家在唐边村。“儿子在学习上确实笨,应该有点‘弱智’。”与唐女士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弱智不同,秦立的母亲卿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她给孩子办了一张智力残疾证。    由于种种原因,记者对网上名单中的学生的寻访大多未果。不过,记者辗转获得了新街镇另外几所小学的部分“弱智学生”名单,涉及的学生更多。    ●大多家长眼中孩子不“弱智”    记者获得的名单涉及新街镇完小、坪涧小学、青箱高小的部分班级,共有13名学生被标为“弱智”、“智障”或“智残”。    吴强,坪涧小学3年级学生,标注为“弱智”。    吴强家住鸭子庄,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管。两位老人和几位邻居称,吴强平时贪玩,学习成绩不好,但均认为他“不可能是弱智”。在与吴强的交谈中,记者也未察觉其智力异常。    徐军,坪涧小学4年级学生,标注为“弱智”。    徐军家住新村。很多村民和同龄孩子都熟悉这个孩子,“成绩差、爱捣蛋、爆粗口”是他们对徐军的印象,但没人认为他的智力有问题。    2012年从坪涧小学退休的卿老师曾教过吴强和徐军。“这两个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差,成绩一直不好,但性格都很活泼,没发现有智力问题。”卿老师说。    廖辉,青箱高小5年级4班学生,标注为“智残”。    廖辉家住藕塘湾村。母亲戴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学习能力差,生活中也比其他孩子反应迟钝一些,应该有智力问题,家长曾为其办理智力残疾证。    苏华,青箱高小5年级5班学生,标注为“智障”。    苏华家住水塘坪村。母亲谢女士说,儿子能说会道挺聪明,但基础不好,成绩逐年下滑,暑期正在桂林市区的亲戚家补课,家人希望藉此提高他的成绩。谢女士与几位邻居都表示,苏华不可能有智力问题。   ●“弱智学生”仅两成有残疾证    学校对于孩子“弱智”的认定与家长的看法出现如此大的出入,令人不解。那这些孩子是如何被认为是“弱智”的呢?    记者联系上了新街镇中心校校长唐先禄。“我不负责这块的具体工作,并不清楚,应该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唐先禄告诉记者,如果学生为弱智、跟读等特殊情况,需经中心校审核之后才能不将其成绩计入任课教师的教学成绩考核,“鉴别有智力问题的学生,需以智力残疾证为准。”    随后,记者来到灌阳县教育局。纪检组长戴树元表示,县教育局已经就此事展开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好下定论,但可以明确的是,认定一个孩子是否为“弱智”、“智残”等特殊情况,需以智力残疾证为准。    也就是说,“弱智学生”的数量应与在校学生中智力残疾证数量一致。    记者来到智力残疾证发放与管理的机构——— 灌阳县残联。一位负责人查阅档案后告诉记者,新街镇小学1至5年级,有证的在校智力残疾学生人数为13人。    但是,灌阳县小学生2013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表显示,新街镇小学1至5年级,备注标明为“弱智”、“智障”、“智残”的学生人数为110人,涉及18所小学。    这两者之间相差7倍,着实令人吃惊。    这一对比以新街镇最为悬殊,却并不止于新街镇。    灌阳县小学生2013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表显示,全县小学1至5年级,备注为“弱智”、“智障”、“智残”的学生人数为197人。而记者从县残联拿到的数据是,这一阶段学生中,有证的智力残疾学生人数仅为38人。    而小学6年级是毕业班,成绩另外统计,记者没有获得相关数据。    灌阳县目前唯一从事智力鉴定工作的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梁春林告诉记者,经他鉴定有智力残疾的孩子,一年也就六七个。    ●5%的“老规矩”    巨大的数据比差从何而来?    记者来到新街镇中心校,试图查阅“弱智学生”的审查备案。一位副校长向记者出示了一叠智力残疾证复印件,数量远远低于成绩表中标注的人数。无证的“弱智学生”为何会被标注到成绩表上呢?    “除了有残疾证的学生外,还有5%的学生可以不计成绩,而这部分学生一般被老师以‘弱智’或‘跟读’等名义往上报。”这位副校长揭示了其中原因,“5%的学生不计成绩,是全县小学教育系统沿用了二三十年的老规矩。”    坪涧小学一位在职教师也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信息,他所在的学校,每个班20来名学生中都有一个不计成绩的名额。没有智力残疾证的吴强和徐军,或许就是这样被“弱智”了。    灌阳县教育局教研室一名负责人也证实了这一“老规矩”,“这是个不成文的规定,目的是尽量避免教师不愿接收成绩差的学生。”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韦义平博士担忧,这一“规矩”初衷良好,却可能因为“弱智”标签而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从而影响到他们健康成长。    而对于唐爱荣这样的父母而言,孩子一旦被纳入这5%,提升成绩的期望或许就更遥远了。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2#
发表于 2013-8-22 23:42:41 | 只看该作者
莫名其妙搞什么“绩效工资”
老师没有办法,做点手脚,才能保住“绩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5-9 19:02 , Processed in 0.05767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