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州和谐桥(孔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7 21:2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谐桥又称“孔桥”,俗称“拱桥头”。位于风景如画的全州县大西江镇政府所在地大西江村(旧称“大石江村”)牛眠吉地和八字门楼东面的滨江路旁。和谐桥长不过数米,建于明朝中叶。她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设计奇特、造型美观的小型石拱桥。遗憾的是她于“蚊革”破“四旧”时被折毁了。
和谐桥是值得重建的。据当地老人说,她不是一座普通意义的桥,而是社会和谐的象征。
桥,顾名思义是行车走人的。而“和谐桥”却不供行车走人,她极具特色,其造型是根据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为贵”的理念而设计,形似孔圣人的“鼻孔”(暗喻孔圣人是儒学的鼻祖),是和谐理念的象征,因此后人将这座石拱桥称之为“和谐桥”,亦称“孔桥”。寓意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天人和谐。
和谐桥的桥墩、桥拱、桥面文化内涵也很丰富。桥墩与桥拱分别代表着“和”与“礼”,寓意以“和为贵”为理念的和谐桥,通过“礼之用”这条纽带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和谐桥的桥面刻画着七根简捷而流畅的线条,代表着仲尼式古琴(又称孔子琴)的七根琴弦。寓意和谐桥是一曲美妙、动听、和谐、清雅纯正的“乐曲”,“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据当地老人说,和谐桥桥孔内还有一些简易的石刻图案,寓意深刻,富于想象。
前人为何要建这座具有象征意义的桥呢?
据当地老人说,今大西江镇所辖全境,古时称之为青瑶峒。自元末明初,其先民由“九藤六户”即十五家结为兄弟,陆续进入青瑶峒,依十三条水源而居,共同开发这方**地。先祖议定,情同手足的各村族之间要和谐相处,和衷共济。
定居于大西江村的蒋氏一族。其始祖自元末迁入青瑶峒,初居城门口,迁居老屋场后,今大西江村所在地当时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凡放牧的耕牛总是自觉习惯地向现村中方向觅草食,甚至有时晚间就在林中草坪过夜。日子久了,前辈觉得既然耕牛是这样留恋这里,莫非真是和谐致祥吉地。于是,便从老屋场搬迁到大西江八字门楼一角定居。
自明朝中叶起,该村因科举,文风鼎盛,而代有“凤毛、麟趾”,为家族的兴旺,开骏业崛起时期。“和谐桥”也就是此期间的产物。

旧时,当地有“八字门楼的锤子”一说。“锤子”即拳头。打架斗殴称“打锤子”。意思是说,当时居住在大西江八字门楼一角的一些年轻人,性格暴躁好斗。他们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容易情绪激动,往往是因为一些因利益的歧异、社会认知不同等葱皮小事而引发与邻村、邻里、家庭之间的纠纷,甚至动起武来。这些不和谐声音的出现,确与当初“九藤六户”的先祖议定的规矩相悖。
族中崇文识礼的先贤认为出现这些不和谐声音的原因,是由于年轻人“心气不通”、内心抑郁、困惑、烦躁、心不平气不和、身心不够和谐这种叛逆的心理而引发心理失衡、失调所致。为化解与邻村、邻里、家庭之间的矛盾,减少纠纷,避免殴伤事故,匡正当时社会所发生的种种弊端。先贤根据人的心里和谐需要,从身心修养促“内和”和顺乎自然促“外顺”两个方面来进行心理疏导,调节人的心态。
心平才能气和,内和才能外顺。
首先,前人在村族的摇篮和发祥地的牛眠吉地兴建一座象征村族之“心”的“八房宗祠”。并将“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一和谐的儒学理念溶入宗祠的构建特色之中。其“八房宗祠”的四个大房柱,以内圆外方的四方柱取代传统的圆形柱。每个四方大柱由八股大而厚的木板将内圆柱合围规以成方,外束三个铁箍合成。他们将正厅“四大柱内圆外方,外束十二箍”这种别致的构造方式赋予特殊含义。四大方柱分别代表“忠、孝、礼、义”。同时,又暗合春、夏、秋、冬,以“备四时之气”。八股厚木围柱成方,代表和谐相处、和气致祥,以“和为贵”;圆柱规于四方柱内,代表心理和谐;四方大柱内圆外方,代表内和外顺;每个方柱外加三个铁箍束之,代表时常“以礼节之”。前人希望通过“礼”的作用将“和为贵”的儒家和谐文化理念,在人的“心”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以此达到心理和谐。
与此同时,村族先贤根据大西江村所处地理位子有“洋塘笔架砚,符山作印箱。”这种犹如官衙坐堂姿势的自然神奇和异候,从敬畏自然、顺乎自然的“外顺”角度,用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的方法,请风水先生在村东的滨江路旁选取了这块风水宝地,建成这座形似儒学鼻祖孔圣人“鼻孔”、象征和谐的石拱桥。并在和谐桥这个“鼻孔”与象征村族之“心”的“八房宗祠”之间修筑了一条“心”与“鼻”相通,供心里调节之用的大道。
自此,人们便将这座与心相通的和谐桥当作心理和谐的调节器、灌输和谐文化理念的门户和窗口。
人们借其“鼻孔”作为一个发泄渠道,以文明的方式对外宣泄、调节情绪,让“心”间的污浊邪气随水漂流而去,求得心理和谐,使人们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统一的状态,并对外界事物抱有平静适度、热情友善的态度,以消除暴躁脾气,促进家庭之间和睦、邻里之间谦让、村村之间团结的安定局面。
人们借其“鼻孔”这个门户,吸取“宽和”、“礼让”的儒学精华。让人们学会加强修养,用平和宁静的心态思考问题,以乐观豁达的情怀对待生活,用理性引导偏激,让冷静战胜浮躁,以恬淡取代痴迷。善于以宽厚待人,与人为善、讲信修睦、见贤思齐,与人和谐相处,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以求实现幼有所护,壮有所用,老有所养,家庭和睦,生活和美,社会安定,以个体身心和谐推进社会的和谐。
人们借其“鼻孔”这个窗口,以吐故纳新,纳天地浩然正气,去世间污浊邪气,扬善弃恶,激浊扬清、顺通天地、人心,消灾祈福,求得风调雨顺、天人和谐、公平正义、政通人和。
和谐桥,她调节平衡了人们的心态,缓和了一些矛盾,安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让当地形成了淳朴的民风、温馨的人际情感、村村友善相处、户户安居乐业、家家亲情融融的和谐氛围。
今天,我们挖掘前人留下的这一份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倡议重建这能够顺能天地、人心的和谐桥,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为促进心理和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发表于 2012-8-23 23:57:42 | 只看该作者
引用别人的文章,请注意尊重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4-11-16 08:21 , Processed in 0.04339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