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恭城乡村的“越缅新娘”:很多人是没有身份的非法移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25 22:05: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阿香正在晾晒小女儿的衣物,来到中国8年,她已成2个孩子的母亲。首席记者龚亮勇 摄
苏氏清领到了结婚证,但更多“越缅新娘”无法得到这个红本子。 首席记者龚亮勇 摄
      (首席记者龚亮勇 通讯员林坤增)“越缅新娘”,是指从越南和缅甸嫁到中国的女子,提起她们,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以金钱交易为核心的跨国中介婚姻。但在桂林,有不少“越缅新娘”并非通过这种方式来到中国。在她们与本地人结合的过程中,有选择,有爱情,更有着现实的尴尬与无奈。
      对于这个群体,目前并没有一个官方统计的统计数字。有的人因为生育孩子,而被当地计生部门所知晓,但很多人至今没有一个合法的中国身份,游离在人们视线之外。
      近日,记者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寻访到三名“越缅新娘”,试图通过她们对这个群体有所了解。

    乡村里的外国媳妇
      17日中午,恭城栗木镇建安村一个农家小院的厨房里油烟呛人。正在厨房忙碌的苏氏清不时看一眼在院里玩耍的4岁儿子,黝黑的面庞浮出笑容。“苏氏清”这个名字,是她用原来的越南名字音译而来。
      苏氏清的老家在越南北部省份谅山一个距离中越边境只有18公里的小山村,因为地理上的便利,当地不少年轻女孩怀着新生活的梦想来到中国,在繁华的城市里打工淘金。
      苏氏清的侄女就是其中一人。2009年,在南宁打了几年工的侄女第一次回到家乡探亲,并说服32岁的苏氏清偷渡来到中国。她们此行目的明确,为苏氏清找一个中国男人结婚,开始新的生活。
      侄女在南宁打工时与来自恭城镇的一个小伙相恋、结婚。在恭城镇的这个家里,侄女给苏氏清安排了一次相亲。
      男方是长苏氏清2岁的栗木镇建安村村民廖轮胜。这是廖轮胜的第4次相亲了。前面几次见面,人都不错,但最后都因为经济问题没谈成。为了搬出一下雨就漏水的土坯房,廖轮胜花8000多元盖了几间砖瓦平房,但钱都是借的。
      “(苏氏清)看上去很老实,是个过日子的人。”廖轮胜回忆说。这一次相亲有了结果,2个月后,两人谈婚论嫁。
      为了让苏氏清在中国有个合法的身份,廖轮胜拿上家里所有的积蓄带着她回到越南。“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手续,到处问,后来花1500多人民币托人给她办了护照。”
      “去见两位老人时,我实在拿不出钱,没带聘礼,也没有红包,就带了些自家种的椪柑。”让廖轮胜至今感念的是,苏氏清的父母只是叮嘱他俩好好过日子。回到桂林后,两人在市民政局领了结婚证,正式成为夫妻。
      “地里的活她一看就会了。”在廖轮胜看来,这位来自异国的妻子勤劳、聪明,日子虽苦,却无怨无悔。在这“从没吵过嘴”的平淡生活中,苏氏清和其他农村主妇一样,照顾孩子,帮着丈夫操持着家里的八九亩地,农闲时一起外出打点临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渐渐好转起来,去年收入一万多元。
      通过闲暇时向丈夫学习,苏氏清如今已能用桂林话与人交流。除去衣柜角落一个塑料袋里的越南身份证外,她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村主妇。
      除了看着儿子健康成长,苏氏清最大的期待就是等经济条件再好些,就和老公、孩子一起回娘家看看,“儿子还没去过我老家。”对这个家庭而言,一趟五六千元的花费还是个坎。
      采访时,一个身着短裤短袖的年轻女孩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不时冒出一两句记者听不懂的话。苏氏清说,这是她小姑的女儿,前些天来这边玩,一直住在她家。
      对于像苏氏清这样的越南新娘,县、市两级民政部门没有一个数量、分布的数据。实际上,这个群体也难以进行准确的统计,因为不少人至今没有合法身份,游离在政府视线之外。
      没有结婚证的结合
      与苏氏清比起来,阿香的经历要波折得多。
      恭城瑶族自治县一个小村庄里,阿香正在铺晒婴儿衣裤。一个月前,她生下了第二个女儿,此时她在中国已经生活了8年。
      来中国之前,阿香还是个刚满13岁的小女孩。她的老家在缅甸一个叫“仰空”(音)的城镇。父亲原来在当地一家公司上班,失业后,阿香的3个弟妹又陆续出生,家里生活变得窘迫。只念了五年书的阿香,开始帮人卖鱼贴补家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阿香结识了刚从中国回到缅甸的阿兰——— 一个改嫁到中国的中年妇女。从阿兰的嘴里,她对中国有了最初的印象——— 很有钱。“她告诉我,在中国打工很赚钱,而且缅甸值几十上百元钱的东西,在中国几毛钱就能买到。她在中国开了一家店,让我去帮忙,赚了钱好寄回家。”阿香回忆。
      怀着新生活憧憬的阿香收拾简单行李,跟随阿兰登上了一辆开往中国的大巴。出门前,她只跟父母说“我出去玩会”。
      大巴经过云南边检站时,阿兰指着阿香对查验身份信息的工作人员说:“这是我女儿,还小,没有身份证。”就这样,阿香通过了边检,转乘大巴来到广东茂名市郊区。
      阿兰的家就在这里,但并没有所说的店铺。最初几个月,语言不通的阿香大多数时间只能在屋里照顾阿兰和她的中国老公所生的一对儿女。很快,阿香就认识了很多生活在当地的缅甸女人,“她们都嫁给了这里的农民,有好几十个,还有从越南来的。”
      “她们说,‘你怎么也跟着阿兰来了,她是个大骗子’。”从这些缅甸老乡口中,阿香得知,阿兰每年要回缅甸好几次,以介绍工作为名带年轻的缅甸女孩偷渡来中国,介绍与当地人结婚并从中收取“好处费”。
      不过在阿香看来,这些老乡最后也安于“受骗”,“生下孩子后,她们会拿着老公给的几万块钱回缅甸探亲,但还是会回来。她们喜欢这种只用在家带孩子的生活。”
      但因为悬殊的年龄差距,阿香并不羡慕这种婚姻,“我经常笑她们说,‘你老公都可以当你爸爸了’。”
      阿兰曾提过给阿香介绍对象,但很快被丈夫制止。“她老公说,我年纪还小,不能乱来。”
      没多久,阿香在阿兰的劝说下开始找工作。虽然没有身份证,也没有达到法定用工年龄,但阿香还是很快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在一家小工厂里清洗布料,“泡在水里,手脚都脱了几层皮,一个月工资五六百块钱。”
      换了几份工作后,阿香发现,在这里赚钱也并不容易。后来,阿香辗转到广州市白云区的一家工厂上班,结识了很多年轻人,他们来自中国各地。
      在下班后的聚会中,阿香和来自恭城的小伙周华(化名)渐渐走在一起,“他人很好,很喜欢我。”
      2009年春节,阿香随周华回到恭城,见过了他的父母。在这个天空飘着她从未见过的雪花的地方,阿香第一次在异国他乡有了家。
      不久后,阿香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新生命让她停下漂泊的脚步,开始安安稳稳地生活。
      而今,第一个孩子已经4岁,但在外人面前,阿香仍无法管周华叫老公。因为没有相关证件,两人至今无法领取结婚证。
      “黑户”的种种问题
      距阿香家十来公里的一个村庄,有一个25岁的越南姑娘,名叫田花。8个月前,田花为当地村民廖震(化名)生下一个男孩。虽然已被男方父母视为儿媳,但和阿香一样,她也未领取到结婚证。
      田花的老家在与云南边界相距30多公里的越南农村。来中国之前,她在当地一个中国人开办的矿场打工,为近百号来自广西和江西两地的工人做饭。在工地上,田花学会了汉语,并与大她11岁的廖震恋爱了。
      在田花的家乡,姑娘们嫁给中国人早已不是新鲜事。田花说,当地甚至有专门的“养妈”,在乡下寻找想远嫁的年轻女孩,介绍给来自中国的男子,远的嫁到了北京、上海。在这个矿场,跨国的结合也频频上演“工地上就有来自中国的3兄弟,都娶了越南的姑娘。”
      田花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生活艰难。2年前,当廖震回国时,田花征得家人的同意,和他一起来到了恭城。田花选择了非法入境的方式,“办证很麻烦,还要花钱,很多嫁来这边的姑娘都没有办手续。”
      “人很勤快,脾气也好。”这是廖震的母亲对田花的评价。虽然得到这个家庭的认可,但非法入境的身份却让田花在中国的生活出现问题。首先,她与廖震无法领取结婚证,他们的结合无法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障。
      孩子出生后,田花在中国有了血亲,也有了最大的牵挂。但田花8个月大的儿子,至今还是“黑户”。“孩子是在县医院生的,但我没有身份证明,办不了出生医学证明。”田花说。按照规定,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需提供婴儿父母的身份证和结婚证。
      孩子的“黑户”问题将派生出以后上学、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这让田花很忧心。
      “没有结婚证,生下孩子就属于非婚生育。”栗木镇计生办副主任江云峰说,对于“越缅新娘”本人,没有合法的身份也意味着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田花需要回越南办理护照和来华签证。“我让家里人去问过,说是我的户口已经被注销了,现在要办这些手续很难。”说完这句话,田花沉默了好一会儿。
      前些天,田花的弟弟打来电话,谈及以后结婚让姐姐回越南喝喜酒。“当时听得我心里很难受,现在边境查得严了,我没有护照,可能回不去。”田花说。
      看见村里女人生了孩子后都要带着孩子回娘家,离家已经8年的阿香也“很想回家”。“家里没有电话,来中国后就没再跟家人联系过,也不知道弟弟妹妹现在长成什么模样了。”阿香说,但没有护照,她担心回不去,更怕回去后再也回不来。
      而经济的窘迫,让阿香现在无暇考虑办证的问题。“养孩子花销很大,赚的钱不够花,家里已经欠了2万多元,他(孩子的父亲)这个月刚去广东,还没找到工作。”阿香说,等小女儿半岁后,她也要再去广东打工。
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22:05:58 | 只看该作者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恭城镇、栗木镇、嘉会乡等乡镇都能打听到“越缅新娘”的存在,但由于她们大多外出打工,无法取得联系。该县人口计生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这个群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据他估算,仅生活在栗木镇的“越缅新娘”就有10个以上。目前,接触“越缅新娘”比较多的,也就是各级计生干部。而这些“越缅新娘”的未来究竟将如何,目前还没有人给出答案。
3#
发表于 2014-6-25 22:06:04 | 只看该作者
给个 合法身份 管起来 比 什么都不管的强
4#
发表于 2014-6-25 22:06:10 | 只看该作者
没得外家人在附近虽然孤单,但有利于家庭建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1-21 05:57 , Processed in 0.04507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