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快发展 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赶超跨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3 22:4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二五”规划开头之年来,全州县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来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唱响解放思想、赶超跨越主旋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全力驱动“三大引擎”、全面实施“五大工程”,积极调结构,科学谋划思路,高点定位目标,高效推进跨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实现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经济由原来在区、市排名落后方位,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越、漂亮转身、持续进位。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56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规模工业121.26亿元,同比增长55.9%;农林畜业实现56.75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财政收入5.65亿元,增长13.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19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6460元,增长15.1%;在全区排名5年前进了30个位次,成为桂林市乃至全区发展速度快、质量好、变化最大的县份。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9.37亿元,同比增长11.27%,实现规模工业99.96亿元,同比增长9.3%,工业增加值30.19亿元,同比增长13.7%,组织财政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17.5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21亿元,同比增长3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2元,同比增长12.34%,农民人均纯收入6575元,增长15.68%。全县继续保持了经济总量与地方财政收入同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与民生事业投入同步较快增加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以来赢得多次奖,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和“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广西第一批农业产业(粮食)科技重点示范县”桂林市工业经济“跨台阶奖”和“特等奖”;2009年荣获了市工业经济目标责任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连续五次获全国、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食用茵生产先进县和无公害基地。

  科学谋划,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立足全州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及全州的经济发展实际,该县党政领导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和完善了围绕“建设广西北大门中等城市”目标、全力驱动“强工业、建新城、兴旅游”三大引擎、全面实施“工业强县主导工程、桂北新城打造工程、现代农业提升工程、文化产业繁荣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五大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城市、现代农业城市、特色旅游城市、魅力宜居城市”四大进程,以此提升全州城市水平,着力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医药生物制品、机械、汽车4个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食品、石化橡胶、冶金有色、包装和竹木加工、电力、建材6个传统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健康长寿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巨野科学高效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明确目标。先后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重振全州大县雄风,建设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和“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彰显全州大县风范,建设广西北大门中等城市”奋斗目标,以此引领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激发活力、担当有为,在更大范围内找定位、谋思路、比发展。

  二是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先行。严格按照高起点、高档次、高标准的要求,舍得花重金聘名家高手,科学编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桂北新城专项发展规划,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以高水平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三是坚持招大引强,扩大投入。在财政困难、民间资本薄弱、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大投入的主渠道,加快推进一批基础性、功能性的城乡公共服务项目,一批战略性、支撑性的产业项目,一批创新型、成长型新兴项目,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四是坚持强化基础建设,筑牢发展载体。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和主要动力。加快城乡道路和湘江河道、县城防洪堤建设,着力构建便捷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了县城工业集中区、绍水产业园区、风凰产业园区、黄沙河产业园的“一区三园”为项目落地和产业聚集搭建了良好载体。

  稳中求快,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赶超跨越

  “十二五”规划,把实现“建设广西北大门中等城市”,驱动“三大引擎”,实施“五大工程”以及加快新型工业城市、现代农业城市、特色旅游城市、魅力宜居城市的进程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举全县之力着力调整优化一产,培强提升二产,膨胀壮大三产,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弯道超越、漂亮转身、持续进位。

  狠抓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着力实施“工业强县”经济战略,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城市步伐。一是加大招商工作力度,注重招大引强,培育支柱企业。按照“改制一家企业,引进一大品牌,做强一个产业”的思路,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先后引进了国内最大的酒类营销商华泽集团、国内汽车零配件排头兵桂林福达集团、广西润松集团,广西水利电业集团、中国国电广西新能源集团、亚洲UCP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前来投资兴业。目前,全县在建过亿元项目40个,总投资200多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近200多家,工业个头比2006年长高了6.2倍。二是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发展壮大主导产业,膨胀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发展。引进国内有名企业翔云锰业,以丰富的锰原料为主攻方向搞好精深加工,合理开发利用好锰矿,保护好资源和环境。全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量多,丘岭山势,水电资源丰富,积极发展小水电,境内有亚洲最高的水头,引进广西电业集团开发天湖水电,投资1.2亿的二期项目正在顺利推进。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发展铝合金、新型材料(自由发泡沫塑料)、新型水泥等产业集群。三是打造新型清洁产业,抢占发展高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把新型产业打造成高质高效产业,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目前,引进新能源节能灯,为充分利用天湖、黄花岭、东山的丰富风资源,引进中国国电和亚洲香港UPC(大唐)投资45亿元开发风电,天湖风电投资25亿元,分五期开发,日前,一期投资5亿元已开工,其他风电完成测风和立项工作,光伏光电项目正在引进中,投资2.5亿元的百翔电池清洁新能源正在建设中,未来五年新能源产业从无中生有到日趋壮大。

  以推进桂北新城为拐点,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建设成宜居魅力县城。按照建成广西北大门中等城市目标和“拉开框架、留足空间、繁荣活跃、精美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方向,编制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十一五”末以来,坚持每年有重点地实施一批重点城建工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2011年有重点地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工程,累计改建县乡道路近千公里,特别是2012年,县财政加大配套投入,新修改造农村公路550公里,使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发展步入了弯道超车快道。在加快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该县把新农村改造和文明卫生村改造、新城中村迁建等紧密结合起来,捆绑使用上级优惠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和农村社区化建设,呈现出了县城、小城镇、中心村相互支撑良好局面。今年以来,该县进一步加大了重点镇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完成小城镇规划和配套基础建设,使重点城镇形成县域经济次中心。

  以兴旅游为着点,全力加快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步伐。借助“天湖和湘山寺寿佛”以及湘江战役、红七军会址红色教育等品牌优势,以全州湘山文化节为搭建载体不断整合资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了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业等特色产业。鼓励重点乡镇举办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节活动,积极发展农家乐,推进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目前,以建成16个农家乐旅游点,毛竹山新村和禅方药业的全区农业和工业旅游点。现正在推进建设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建成后将是桂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场,有力地推进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以实现增收富民为重点,全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步伐。近年来,全州县转变观念,更新思维,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形成“龙头+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稳定传统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形成了才湾、枧塘、永岁葡萄;绍水食用茵、凤凰、咸水、绍水的柑橘;石塘、枧塘的生姜、大蒜;白宝、两河的辣椒;白宝、东山、枧塘、庙头才湾的金槐、金银花等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的种植格局。该县的循环生态农业在全区得到推广,多年来形成“稻-稻-鱼”、“稻-灯-鱼-茹”、“稻-稻-菜”。自2006年来,全州连续五年获“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获得两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9年来,被评为“全区食用茵先进县”;2012年,被列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乡推进乡镇示范”;同时,严格实行从紧的用地政策,积极推进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狠抓土地整理,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文明和谐新全州

  每年有重点地实施一批民生工程,促进了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08年以来,累计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支出达到40多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1.7%,解决了广大群众在就业、就学、住房、医疗、出行、饮水等方面的困难。

  通过大项目带动就业和转移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多万人,开展种类培训累计达5万多人次,为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5000多万;城市低保月标准由200元增加到220元,农村低保年标准由1380元增加到1524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以上,2011年,报销基本医疗费1.42亿元;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2012年累计发放保险金561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全覆盖,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2011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亿多元,其中投入2700万实施教育项目11个,发放各种资助金1650万元,农村中小学危改力度加大,提前一年完成五年规划,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4-11-7 22:41 , Processed in 0.04227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