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州县可借鉴乌镇模式做好古镇保护及旅游开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1 16:2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庄、乌镇经验对加快桂林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启示(为全州旅游业发展给力(原创)仅供参考)

江、浙人精明,“江南六镇”(周庄、同里、乌镇、南浔、甪直、西塘)古镇保护开发相当成功。近年来,笔者因工作需要,有幸赴周庄、乌镇考察学习,很受感动和启发。
一、乌镇、周庄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乌镇、周庄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乡土风光与水乡古镇浑然一体。两地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周庄和乌镇之所以能名扬中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当地导游介绍说周庄、乌镇都是国家4A景区,正常年份每年到这里的国内外游客达200多万人。今年受上海世博会辐射带动,国内外游客剧增,估计有2000万人以上。周庄、乌镇同处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周庄距离苏州38公里,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南浔区,北接江苏苏州吴江市,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苏嘉杭、苏沪、沪宁等高速公路为两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周庄作为江南古镇,历经900多年沧桑,完整地保存着原来江南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具有1300年的建镇历史。今天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等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它还是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的故乡。
商业、服务业繁荣。周庄、乌镇依托文化旅游,大力发展商业和服务业,两地的旅游区域,凡是游人所到之处,都遍布各式各样的特色工艺品店,皮具批发城、服装批发城、传统小吃店等,游客们可边游玩,边选购自己心仪的旅游纪念品及商品。如乌镇羊肉、三白老酒、杭白菊、姑嫂饼,周庄的万山蹄等。
二、两地发展旅游业的主要经验
1、高起点严要求做好整体规划工作。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严要求做好规划工作。1998年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乌镇保护规划》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并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乌镇只允许在区域控制区内建设与古镇格局、风貌协调的仿古区,用于旅游设施建设和仿古民居建设。
2、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增加功能性建设项目优先。按照“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原则,在恢复原真性上下功夫,尽量保护好真实的历史环境。对大多数100年以上的古老建筑以维护、修复为主,不改变原有风格。着眼于在开发和发展中求得保护,该拆的要拆,该保的要保,为保证主体历史的真实采取“拆今护古”的强制措施。新建的建筑尽量符合历史原貌,功能性项目优先开发,集中开发,以改善环境,促进新陈代谢,重塑历史古镇功能。
3、在市场化运作中求得保护与开发。乌镇十分重视旅游管理机制与体制的创新。其管理模式是:政府授权,特许经营,市场化运作。政府牵头组织十二家经济实力较强单位,组织成立“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司筹集入股和银行借贷等方式进行项目开发。据悉,仅中信实业银行在一期东栅景区开发,签约投资额在2.5亿元以上。同时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是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商业化,让古镇的原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允许古镇居民继续生活在古镇中,对一些特殊手艺(酿酒、腊染、打铁、编织)等文化传承者予以保留,在不改变原有外观风貌情况下,进行内部修缮,完善内部结构,建经典展馆、博物馆等,延伸旅游产品的产业链。
4、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科学发展。乌镇开发分两期进行。1999年乌镇一期工程“东栅景区”开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达到“四个最”即保护最彻底、环境最优美、功能最齐全、管理最科学的目标。实施三大项目带动工程,即遗迹保护工程、文化保护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并在古镇保护中做到“管线地埋”、“改厕工程”、“清淤工程”、“泛光工程”和智能化管理等保护模式。2000年乌镇仅用一年时间取得了一般景区十年的经营业绩。2003年启动省级重点项目乌镇保护工程二期“西栅景区”开发,因为一期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巨大,“西栅景区”滚动开发资金已达十多亿元。
5、深度挖掘古镇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周庄在沈厅内将沈万三的传奇人生以雕刻的形式展现给游客,并恢复重建古戏台,提出了“赏昆曲到周庄”的文化旅游理念。乌镇在展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基础上充分挖掘文化底蕴,仅一期工程“东栅景区”开发,在不到1.8公里的石板巷中,“外部做环境,内部做功能”,通过修缮和内部改造建成:汇源当铺、翰林第、茅盾故居、乌镇民俗风情馆、传统作坊区、百床馆等17处景点,使江南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和展示。
三、桂林古镇旅游发展思考
1、把桂林古镇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桂林国家旅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桂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岭南文化、湘楚文化、百越文化、中源文化相互溶合的结晶,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生态、自然、环境资源无与伦比。悠久的历史,古老的灵渠,秀美的漓江是江南古镇及京杭大运河人工水网无法媲美的。如灵川大圩、兴安灵渠、平乐张家榕津、阳朔普益小湾等,是一块尚未雕刻的宝玉。
2、政府主导,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要把桂林古镇保护与开发争取为国家项目工程,将桂林古镇保护与开发同保护漓江、保护古灵渠及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主导,高标准严要求,大手笔超前做好总体规划。
3、要创新旅游管理机制与体制。用好用足桂林国家旅游试验区“特殊政策”。在市场化运作中求得保护与开发,要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倾社会之力、倾国家之力、倾全体市民之力,将桂林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主题破解好,树千秋伟业。
4、要持之以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要尊重历史,保护原真性,反对照搬照抄,搞假文化。要抓住桂林文化的特色,避免千城一面,抄袭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做好保护修缮工作,保持古镇的真实特色韵味,留住历史文脉,重塑历史功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桂林古镇旅游业开发要与完善旅游设施,彰显甲天下的山水自然风光结合起来。让桂林古镇保护与开发纳入生态环保工程、文化示范工程、漓江旅游工程、旅游休闲工程,促使桂林古镇旅游开发向文化名地、旅游胜地、会议新地、商务宝地、休闲贵地和发展高地的整体格局迈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1-25 09:19 , Processed in 0.04127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