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才子顾璘:在全州任知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9 18:14: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州历史悠久,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在县境内设县(零陵县)以来,先后为州、路、府所在地,来全州做官员的官员难以胜数,但千百年来能为全州百姓乐于称道的官员却屈指可数,知州顾璘便是其中屈指可数中的一位。
  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顾璘来全州任知州,可以说这是全州的一大幸事。顾璘祖籍江苏苏州(原吴县),后迁至南京(原上元)。他来全州前任开封知府,因正直廉洁,得罪炙手可热的太监,被锦衣卫下狱,但又拿不出他的罪证,谪至全州为官。
  顾璘在文学上有才气,他与陈沂、王韦号为“金陵三俊”,加上后来的朱应登,并称“四大家”,又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在明朝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自己是个难得的人才,也很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顾璘降职到全州,诗坛好友“辄以得湘山为贺”,一者庆幸他远离太监当权的京城得以避祸,二者庆幸他前往人才辈出,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全州。“前七子”首领李梦阳在送别顾璘时赠诗一首:“苍梧遗舜迹,白云秋气愁。君得人文地,相传是此州。”相传,舜南巡,葬于苍梧,其妻娥皇、女英跟随而来,在全州听说此之舜帝死,痛哭落泪,泪珠滚落沾竹,以至竹上留满指纹与泪痕,这就是传说中全州斑竹的来历。而娥皇、女英在全州投湘江而死。 当地百姓纷纷相救,但只捞出溺水咽气的娥皇,便将她葬在湘水河旁。传说中,娥皇化为一高峻雄伟的大山,玉帝闻之,甚为感动,因娥皇在湘水河旁投河,特赐山名为湘山。封娥皇为湘山神君,称湘君;封女英为湘水女神,称湘夫人。为凭吊二妃,全州人曾修二妃庙一座以祭祀。柳宗元来全州时,游二妃庙后,曾写《二妃庙记》。
  顾璘到全州任知州后,发现全州百姓的生活非常艰苦,深感责任重大。他还了解到,尽管当时全州百姓清苦,却忘不了五百年前一个叫柳开的人,仍祀之不怠。柳开是河北大名人,文学史书称其“是宋初古文运动中最早的一个人”。宋端拱元年(988年)任全州太守。当时全州西延地区(今资源县)苗人聚众起事,官兵不能制。柳开以诚招抚,平息了干戈,宋太宗大喜,嘉奖开三十万缗。但柳开将这笔钱在县城北山修建读书堂一座,政余讲学,训读士人。第二年(公元989年),全州历史上便破天荒地出了第一个进士许侍问,自此全州人才辈出,元代全州中进士人数广西人中进士的40%。柳开走后,全州百姓为纪念他,将北山改为柳山,将原读书学堂改为柳山书院,并在柳山修柳候祠用作纪念。
  柳山书院一度衰落,福建人林岊于南宋嘉定八年(公元1251年)出任全州太守,对书院进得了修复,从而使之几乎可以与当时中国的四大书院(即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的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相媲美。以至宋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南宋皇帝宋理宗赵昀赐额曰“清湘书院(全州当时为州、县所在地,‘清湘’为全州当时的县名,与灌阳县一道同为全州管辖)”,自此,柳山书院也叫清湘书院,名声更大。但顾璘来全州时,柳山书院“仅存什一于榛莽之墟”,“以兴贤养才为首”(《广西通志》一书称赞顾璘的话)的顾璘见了十分感慨,决定学习前人,复兴书院,为全州培养人才。他请来石匠刻柳山书院于石上,并请全州前南京兵部尚书张璨作《柳山书院记》。顾璘自作《重修柳侯堂》一文,阐述为官之道,指出柳开在全州为官,虽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但全州人民仍念之不忘,这是因为柳开这类的守法的官员,肯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表示自己虽然难以做到大贤,但要学习柳开,不敢做平庸、贪暴之官。
  书院修复后,在随后的科举考试中,全州人才辈出。广西科举史上有两个人中探花(皇帝举行的考试获第三名),有一位就是年仅19岁的全州少年舒宠志(他于明嘉靖三十七年中举,四十一年中进士,万历十四年中探花),后来全州科举史上还出了一门父子、兄弟三进士(蒋林与儿子蒋良骐、蒋良翊)、祖孙解元(谢明英也孙子谢济世、谢庭琛先后获乡试解元)的千古佳话。明清时期广西的乡试(各省举行的考试),全州中举人数,名列广西第二,清代广西乡试开科100次,全州人有13人中解元(即乡试的第一名),而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广西第一次乡试,录取了40个举人,全州达21人,全广西的大半。全州之所以在广西科举史上取得如此不错的成绩,可以说,柳开、顾璘这样的官员,是做出了不朽贡献的。
  顾璘是当时一位较有名气的诗人,《粤西诗载》就有他的诗文50多首,其中许多诗写的就是关于全州的内容,而里面不少诗又与“楚南第一名刹”——全州湘山寺有关,现录其诗词四首以飨读者。《云归庵》:“松林有第宇,白云还往来。山僧爱云好,柴门夜长开。”《狮岩》:“绿草断行迹,轰然石门开。分明洞天里,不遇仙人回。”《湘山初游》:“湘国湘山天下稀,青春幽览历岩扉。云疏列岫攒空起,雨歇新泉出树飞。石势参差依酒案,佛香清净绕人衣。南迁得就长歌地,不用凭高叹未归。”《念奴娇?湘山怀古》:“振衣律觇,洗长空,初过一天新雨。万壑千峰争耸秀,犹有微云吞吐。扑地闾阎,横江城郭,总是闲尘土。寺前松桧,让渠曾见今古。 漫说衡岳巡游,郁林开拓,身后还谁主。泪竹斑斑空洒血,玉辇而今何处?水底灵均,江边刺史,蔓草埋荒宇。举觞浮白,竟须烂醉休语。”

顾璘在全州任知州时,写了许多与全州有关的诗词,这是他写的刻在湘山寺妙明塔后面洞边崖壁上的词<<念奴桥·湘山怀古>>
  柳山书院的旧址,在今全州县内燃机配件厂后山腰大水池的上面,原是全州古八景之一,前不久笔者去那里一观,只见原书院胜景乱坟丛生,甚感可惜。当地文物部门曾想对此进行保护,但由于资金缺乏与执法权力有限的问题而未能如愿,原顾璘所题“应泉”二字处,已被开山放炮的石头所掩埋而难览踪迹,不过书院下面还有一山泉仍清澈见底。  顾璘后来任台州知府、刑部右侍郎、南京刑部尚书。

  柳山书院(即清湘书院)曾是宋时闻名全国的书院。顾璘任全州知州时,重修柳山书院,并为书院旁的应泉题了词。为全州培养人才,多出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书院修复后,在随后的科举考试中,全州人才辈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顾璘对全州人才的重视。 如图,为他苍劲有力的题词。
顾璘任全州知州时,常去湘山寺,也写了许多与湘山寺有关的诗词,如<<湘山杂诗>>、<<湘山初游>>、<<念奴桥·湘山怀古>>。

 “上有应泉,下有柳井”。柳山书院(即清湘书院)上方顾璘所题“应泉”二字的泉眼,因为缺乏有效保护(主要是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已经被开山放炮的石头所掩盖。但下方“柳井”,仍终年不绝,泉水叮咚,似乎在向人们柳山昔日的辉煌。如图为柳井。

曾一度闻名全国的柳山书院(又名清湘书院),位于今全州县内燃机配件厂后山腰大水池的上面,原是全州古八景之一。但现在只见原书院旧址胜景乱坟丛生,真是可惜!

广西全州县全州镇政府蒋廷松邮码541500电话0773-4813671手机1376803917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2-5 12:44 , Processed in 0.04558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