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超市刚开业就“最后几天清仓甩卖”被工商罚5000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6 12:43: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联超市内,毛巾的“原价”上画上了红叉,“清仓价”为10元。 记者陈延明 摄

      ■核心提示
      最近,临桂世纪东路百联超市打出“最后几天清仓大甩卖”的宣传广告。但有消费者发现,早在今年6月,该超市就已在宣传“最后几天清仓甩卖”,算起来,这“最后几天”已经“最”了150多天。
      11月12日,因涉嫌虚假宣传、虚构降价,临桂工商对百联超市开出5000元罚单。“最后几天清仓甩卖”的后面有什么猫腻,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刚开业就“最后几天清仓甩卖”
      昨天上午10点,记者在临桂世纪东路找到这家超市,超市门前打着“大清仓”的大幅广告,称“超市因经营管理不善,严重亏损宣布倒闭,所有库存商品不计成本全场清仓大处理。”
      一进超市,记者看到天花板上吊着一张红底黑字的宣传标语“感谢长期消费,回报最后几天”,墙上则贴满各种宣传标语和横幅,内容大都是“不计成本”、“清仓甩卖”、“最后几天”之类。
      货架上,商品的标签上写有“原价”、“最后几天清仓价”两个价格,“原价”上画了大大的红叉,“清仓价”比“原价”低一半以上。
      超市里一名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后几天清仓大甩卖”的广告打了有几个月了。“店里品种不全生意不好,亏了一段时间,就想办法搞宣传,刚开始搞‘清仓甩卖’时还有蛮多客人以为遇到好事进来抢购,可也就火了刚开始宣传的十几天,后来顾客发现总是讲‘最后几天’,就开始不信了,甚至连过路的都知道我们是在搞假。”
      在该女负责人看来,用这种宣传方式开店就是一条死路。“‘最后几天清仓’其实就是骗顾客,经过一段时间人家发现后顾客就越来越少,喊清仓都没人来买了,想过撤下那些宣传重新装修、进货再卖,但顾客已经不信任你了,最后只有关门。”
      记者随后从临桂工商局了解到,执法人员从今年6月就开始注意到百联超市,并于6月18日拍摄记录下该超市打出的“最后几天清仓”广告。但一个月后,该超市仍打着“最后几天清仓”的广告在营业,执法人员多次到超市进行处罚,但每次执法人员到超市时超市总是关门。
      直到11月6日,执法人员才找到超市负责人。据超市负责人谢先生交待,这店是他今年6月4日从上一任老板那里接手过来的,“最后几天清仓”的广告是上一任老板搞的,他接手过来后就直接沿用这些广告,相当于刚开业就打上“最后几天清仓甩卖”广告。
      从昨天上午记者走访该超市的情况来看,超市已不再播放“最后几天清仓大甩卖”的音频广告,也把超市外“最后几天”的广告撤下,但在店内仍悬挂、张贴着“最后几天清仓大甩卖”的标语。记者将情况反映给临桂工商部门,执法人员致电该超市店主,店主表示将马上把店内广告撤下。
      昨天下午,执法人员对该超市进行复查,店内“最后几天大清仓”的广告已经撤下。
      ●虚假“最后几天”假在哪?
      商家打出“最后几天清仓大甩卖”广告,却一“最”几十天是种什么行为?执法人员将其定性为欺骗消费者的虚假宣传。“这家超市的虚假宣传行为包括虚假清仓、虚构降价。”
      首先,超市大肆宣传“清仓大甩卖”,但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该超市并没有正规的仓库,店主所谓的“仓库”就是超市里的一间几平米的店员起居室,里面只有一些起居用品。仓库都没有,何来“清仓”?
      执法人员查看超市的进货单发现,超市里一款“皇冠男士真皮鞋”进价为58元,标签上写“原价”为258元,“最后几天清仓价”为118元,但“最后几天”的期限早已过了超市仍在卖,这说明超市降价的原因是虚构的,欺骗了消费者。
      根据我国《广告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清晰、明白,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用户和消费者。”《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十七条则规定,“利用广告弄虚作假欺骗用户和消费者的,责令其在相应的范围内发布更正广告,并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处理百联超市虚假宣传的执法人员表示,该超市的违法所得额无法认定,按没有违法所得处理,遂对该超市作出5000元的罚款。超市负责人对工商作出的处罚表示认可,同意交纳罚款。
      另外,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七条第一款规定,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者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的,属于价格欺诈。物价部门对经营者的该行为也有处罚权力。
      ●消费者如何应对虚假“最后几天”
      记者昨天采访临桂工商局公平交易股、丽君工商所、榕城工商所、屏风工商所、市消协发现,用“最后几天清仓甩卖”虚假宣传来欺骗消费者,是一些不良商家的惯用手段,五六年前各工商所都处理过类似案例,但这种现象至今仍是屡禁不止。执法人员表示,查处这类行为取证有一定难处。
      临桂工商局公平交易股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最常见的虚假宣传方式是“最后三天”或“最后一天”大清仓,可过了一个星期还在卖,消费者一下就明白是什么回事了。后来一些商家把“最后一天”改成“最后几天”,他们把时间一模糊,消费者又被糊弄了。而执法部门如果没有提前拍照取证的话,商家狡辩“这几天才打的广告”,执法人员就拿商家没办法,而等执法人员过几天再来查的时候,商家早收拾铺盖走人了。
      市消协相关负责人则提醒消费者,对于这些不良商家打出的“最后几天清仓价”,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核实是否属实,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就该多留个心眼,购物时要理性,不要一味追求低价,更不可轻信商家的促销宣传,当商家举办打折、降价、有奖销售等促销活动时,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考虑清楚促销商品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其次,购买商品后一定要记得向商家索要发票,以便日后维权。
      另外,消费者对商家“清仓”的商品还要留个心眼,如果商家真是“清仓”,那意味着在这里买的商品很可能没有售后服务保障,如商品有问题,维权就会遇到困难。所以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如果发现商家有虚假宣传行为,要收集相关证据,及时向工商部门投诉。
      记者陈延明 通讯员胡思进 徐永生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12:43:53 | 只看该作者
噱头只能管一时
    陆汝安
    上个世纪还没有城市管理的时候,街头经常有走江湖卖神药之类。所谓神药,当然没有吹嘘的那么神奇,属于治不好病但也吃不死人。但这些走江湖的却厉害得很,他们在卖药前一般都会玩点唬人的噱头,来证明神药奇效,比如用刀往自己身上砍出血,用神药一抹,伤口就奇迹般愈合了。虽然这只不过是骗人耳目的魔术手法,却往往极有效。几番表演下来,人人哄抢神药。
    但这些走江湖的也知道,噱头玩多了,迟早要被人识破,所以他们在一个地方最多只呆几天,之后就转移地点。如果有人当场揭穿噱头,群众闹起来,他们也只好乖乖退钱,然后拍屁股走人。
    如今城市管理触及每个角落,走江湖这个行当早已经成为古董。但用噱头骗人的现象却还没有消失,“最后几天清仓甩卖”之类的促销就属此列,本质上跟当年走江湖的差不多,都是以虚假的噱头作为促销手段。只不过一个在露天,一个在店里。
    所不同的是,当年走江湖的还知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现如今这些清仓甩卖的店主,“最后几天”一挂就是几个月,摆明了就是能多骗一个是一个的心态。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还以为真的捡了大便宜。
    玩这些噱头的,说穿了就是一锤子买卖的心态,能捞多少是多少,实在卖不下去了就关门。诚信经营做长久生意者,绝对不齿于此。
    话说回来,这些玩噱头搞促销的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也说明了我们的市场还不成熟、还有待规范。在一个成熟、规范的市场里,这些不讲诚信、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自然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没有立足之地。
3#
发表于 2013-11-16 12:44:00 | 只看该作者
[color=ound-color:magenta]"最后几天"  在汽车站对面很常见啊。
4#
发表于 2013-11-16 12:44:09 | 只看该作者
本地人不会干这种屁眼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5-15 04:42 , Processed in 0.05155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