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11”桂林也疯狂 不少市民挑灯夜购快递预计爆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2 22:33: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双十一”疯狂的网络购物也引来了实体商家的兴趣,昨天在依仁路上,一商家打出广告,希望也能在“双十一”分一杯羹。首席摄影记者游拥军 摄

昨天,十字街旁的一家手机卖场前张贴的“双十一”广告。记者李凯 摄
昨天中午,一位女白领趁着休息时间上网。记者李凯 摄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双十一”,这个被网友调侃为“光棍节”的日子,早已被商家打造成了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网络购物节日,就连市内的大小实体商家也耐不住寂寞,加入进来。
      今年,网络购物平台更从“造节”走上了“过节”。从昨天凌晨至晚上9时20分,交易额就已经达到300亿元。另一数据显示,昨天凌晨到下午3点,广西的交易额已经达到4.43亿元。
      但就在这疯狂之时,网购平台上价格不透明、消费者被欺诈、线下维权难等顽疾又凸显出来。疯狂之后,快递行业更是在短期内过载,以至很多正常快递业务受到影响,“网购狂欢”的短暂繁荣背后隐忧不少。
      你买我买 大家都在买
      昨天零点,对于网络买家来说,疯狂程度与当年的半夜“收菜”游戏有过之而无不及。点击鼠标的速度稍微慢点,“购物车”里的超值商品可能就进了别人的口袋。
      不少市民挑灯夜购
      昨天凌晨,市民谢先生起床喝水,发现家里的电脑还亮着,荧光闪烁在老婆脸上。谢先生心想:老婆真是辛苦,凌晨还在加班写报告。他轻轻走到老婆身后才发现,电脑上打开的是各种滚动的打折商品信息。
      0点抢女装,2点开抢家具、家居用品……另一位市民张先生与妻子两人守候在电脑旁,生怕与心仪的商品擦肩而过。昨天凌晨3点半,张先生终于血拼完毕,满足地发了一条微信。
      家住瓦窑的马女士去年“双十一”买了20多种装修装饰商品,虽然花了6000多元,但还是觉得很超值。今年“双十一”,铆足了劲的马女士提前一周开始做功课,准备购物清单,昨日零点一到,她“挑灯夜战”疯狂购物。
      昨天凌晨,记者也进入部分网店体验了熬夜购物。
      0点之后,记者打开不少价格很低的商品网页,却发现这些商品已经下架,联系客服后得知,部分特价商品数量有限,在0点之后不久就已经被抢购一空,必须做“下架”调整。随后,记者选购了几件商品,进行网络支付时遇到了“系统繁忙”的情况。可见,在寒冷的夜色中,热血沸腾坐在电脑前网上购物的人不占少数。
      凌晨的疯狂过后,白天网络电商的一波波秒杀活动,也刺激着市民们的购物热情。市民申先生一直想买个手机移动电源,早就看中了“双十一”的一项秒杀活动。昨天,他满怀期待地打开商品页面,双眼盯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守候整点秒杀。时间一到,申先生立即点击购买,刷新了好几遍却也没用。再刷了几次,系统显示“秒杀已结束”,申先生只能恨自己手不够快。
      快递预计从明天起“爆棚”
      市民们在购物网站疯狂下单的同时,意味着将有堆积如山的包裹随之而来。按照国家邮政局的预计,今年“双十一”期间(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3.23亿件,其中最高日处理量可能突破7000万件。桂林的快递公司能吃得消吗?
      小李已在顺丰速运干了4年快递员。对他而言,每年的“双十一”都是一场挑战。小李说,“一般从13号开始,包裹剧增。刚送完一趟,回来就看到仓库又满了,就和消不下去的井水一样。”对于即将到来的“可怕”工作量,小李笑着调侃道。“11号过后,公司的仓库就要被挤满了,到时候忙起来饭都来不及吃的。而且天气预报说这两天还会下雨,感觉蛮有压力。”
      “我今天一共要送一百四十多个,过两天要翻番。”昨天中午,京东快递员伍先生对记者说:“等下有空就买两个包子吃吧,这段时间肯定都没时间吃饭了的。”
      桂林市韵达快运公司的业务主管小谢同样感觉“压力山大”,“双十一”之后,快递员的工作量将会比平时增多两倍以上。“13号之后,‘双十一’的包裹大批抵达,快递员每天的送件量将会是300件左右。特别是在15号,将会迎来高峰。”
      除了员工加班,不少快递公司还提前“招兵买马”应对“双十一”。从10月7号开始,我市的圆通、申通、中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就开始了网络招聘,还打出了“急聘”、“高薪”等字眼。而到了派送高峰期,像小谢这样的业务管理人员也会兼任派送员的角色。
      今年9月入驻天猫商城的桂林卖家“格桑飞扬”是做户外用品专卖的,其负责人黄先生告诉记者,“双十一”当天网店的销售额是平日的10倍左右,连自己都要到仓库去帮忙打包。因为有自己合作的签约快递公司,黄先生不担心发货难,但是对于货物什么时候能到买家手里,他心里也没底。
      “火”从网上“烧”到了线下
      今年,除了网络平台上的购物疯狂,桂林的各大商场也推出了“双十一”活动,以特价商品揽客,誓要从网店手里抢一块“蛋糕”,苏宁、星达、国美等几大家电销售商更是首当其冲。
      在微笑堂门前,“双十一”促销的巨幅海报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商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双十一”前夕,本地商家很少有促销活动,“那几天商场的客流量明显少了,应该都是去网上购物了吧。”今年,“双十一”促销早已列入卖场11月份的促销计划中。“之所以今年要做活动,主要是被去年‘双十一’网络的销售额刺激了,这么大的市场,实在让人眼红。另一方面,今年‘双十一’是周一,卖场正好可以在之前的周六周日提前启动促销,吸引人气。”商场工作人员介绍。
      百货大楼则是在去年就第一次开展了“双十一”促销活动。百货大楼负责人曾小姐告诉记者,相比网购,一部分消费群体还是更希望看到实物,因此实体店也是有竞争优势的。“既然‘双十一’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成了一个购物节,那么我们也大可一展拳脚。从去年第一次尝试的情况来看,11号的活动让商场销量比平时上涨,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优惠力度,希望能多分一杯羹。”
      据记者观察,我市实体商家推出的促销活动,力度最大的是家电类商品,与网购的价格优势相比,实体店大多都将卖点放在“有实物”、“次日送货”、“售后有保障”等方面。此外,实体商场还给出满额抽奖、购物送精美礼品等附加活动,以突显实体店的购物特色。
      除大商场之外,一些小商家也加入了“双十一”的促销大潮中,“五折优惠,仅此一天”的广告在市区不少店铺门外都可以见到。市中心社公巷一家服装店的女店主表示,很多老顾客都来询问店内在11号有没有相关的活动。“我们搭上‘双十一’这班车,一来可以回馈老顾客,二来可以吸引更多的新客户。”

    抢来的“馅饼”都称心吗?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无数商家加盟的“双十一”狂欢却让消费者看到了“馅饼”的踪迹。五折甚至一折的价格,让很多网友自我安慰:“很多东西就算平常不打折也要买的,干脆趁打折都买了划算。”
      但要拿到这些看得见的“馅饼”,消费者付出的代价可不像想象中那么低。到“馅饼”真的拿到手了,其质量、维权等问题也并不见得令人省心。
      有商家先涨价再降价
      光棍节和购物节——— 这些都是浮云,真正让人欲罢不能的还是卖家给出的诱人折扣。
      市民王小姐昨天打算趁“双十一”给男朋友买个新钱包,她点进天猫网上商城发现一款名牌男式钱包,标示专柜价格3600元,折后价只需要299元,王小姐点击进去,发现除了钱包之外,还有上千个大品牌也正在打折。王小姐最后还买下了一条项链、一条裙子、两套护肤品以及两件外套,一共花去近3000元。“现在有点后悔。”王小姐说,一下买了不少不需要的东西,其实算算也不太划算。
      “真正打折的款式是有限量的,大部分价格其实跟平常变化并不大。”一位桂林的店主婷婷(化名)告诉记者,比如平常卖200元的裙子,“双十一”前提价到350元,到时打个五折变175元,其实跟平常的价格差不了多少,但是销量却会因为“五折”而暴增。“顾客就是吃‘超低折扣’这一套。”婷婷说,这在卖家圈中早已不是秘密,有些店主也会把一些压仓、清仓、换季处理的货品低价出售。
      市民廖小姐则发现,很多大牌、名牌在“双十一”的销售价格也很“节制”,并没有出现特别低的折扣,“我发现小品牌甚至杂牌的商品折扣会打得比较低。”
      “双十一”带来反效应
      今年“双十一”前夕,国内的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19家知名家居联合签字抵制“双十一”,可称之为反效应。这种反效应甚至出现在了市民家里。
      “双十一”前夜,一条“温馨提示”在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疯传,内容是“双十一当天,请各位男人注意了:起床第一件事是打开老婆的和网银,连续输入三次错误密码再去上班,切记。”
      在市内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莫先生笑称,起床再“冻结”家里的银行卡都已经晚了,疯狂网购的妻子们昨天凌晨就开始了抢购。“我已经提前和妻子谈过了,可以适当的买些必需品,不能再像去年那样乱买,而且我也开通了手机提醒,卡里花出去的钱我心里有数。”莫先生说,去年“双十一”妻子刷卡两万多元买了不少东西,很多是几乎用不上的,夫妻俩为此差点就要闹离婚。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位市民,其中有7位男士表示对妻子、女朋友在“双十一”当天盲目消费有些反感和无奈。
      线下维权并不容易
      盲目的网购,还给一些消费者在维权问题上带来了烦恼。这些消费者大多只能在网络上通过电商客服、售后中心进行处理,如果在网上解决不了,想要在线下维权是有一定难度的。
      记者从市工商局双生分局、市消协、“12315”等处了解到,消费者对网购的举报很多,但是真正有效的投诉却很少。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22:34:14 | 只看该作者
12315有关负责人说,这两年经常会接到本地或外地顾客对网购安全方面的咨询,说明顾客对网购的风险还是有所顾忌的。但由于消费投诉是按属地管理,所以市民在网上的消费如果出现问题,只能向卖家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而且还需要提交详细的投诉资料,如果外地消费者要投诉桂林的卖家,也是这样的程序,很多消费者觉得提交材料、证据太麻烦,最终放弃了投诉。
      该负责人提醒市民,网络上的商品良莠不齐,虚拟的平台增加了消费者识辨商品质量的难度,因此在网上进行购买更需要消费者保持冷静理智的心态,充分了解商品信息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并保存好相关购买证据、对话记录等。
      “购物狂欢”喜忧参半
      昨天的“光棍节”变身赤裸裸的购物节,不免争议颇多,毁誉参半。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贤成毅教授说,“双十一”这样的购物狂潮主要是基于国内的一个大背景,随着的经济发展,普通民众的购买力也随之提高,实际上是为这股热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这样的销售方式对商业秩序有一些影响,但还不至于影响整个商业环境,因为这是一种非正常的消费,很多人都是跟风购买了一些平时并不常用的商品,这并不能取代我们日常生活中正常需求。不可否认的是,“双十一”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从微观层面来讲,一个人花同样的钱买到了更多的东西,是一件能增加幸福感的事。但贤成毅教授也指出,这种透支性消费,不可长期依赖,也不利于良性竞争文化的形成,未来的竞争市场中,企业必定要以服务与质量取胜,消费者也会逐渐趋于理性,更多地关注性价比。
      而在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肖富群看来,如果“光棍节”最后变成一个纯粹的购物节,就很可能会失去了原本拥有的号召力。
      记者阳颜 秦宇华 蒋璇 见习记者廖雪萍 陈洲平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22:34:31 | 只看该作者
“双十一”背后的推手
    陆汝安
    “双十一”疯狂背后的推手表面上是、京东、易迅这些重量级电商。精明的商家们看中了这个正值换季的节点,将其打造为网民为之疯狂的“网上购物节”。
    但往深看,今日“双十一”的疯狂,实为时代使然、国情使然,此所谓时势造英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在网络上游戏、办公、购物,业已成为网民生活方式。
    但同样是网上购物,欧美等发达国家却远不如中国这样疯狂,并没有“双十一”这样的所谓购物节,这又是为何呢?在欧美国家,传统商业发育成熟,社会诚信体系完善,在传统实体店购物,既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又不用担心质量、价格问题。所以尽管网上购物历经多年发展,却依然撼动不了实体店的主流地位,人们更多地把网购作为一种辅助的购物方式。
    而在中国,一方面传统商业发展时间不长,在服务、诚信等方面还有诸多不如意之处,虽然喊了多年“顾客是上帝”,但更多是体现在售前而非售后,顾客对其忠诚度并不高;另一方面,中国网购行业几乎与欧美同步,没有后发劣势,完全可以“弯道超车”,发展领先于人。
    最关键的是,困扰传统商业以及网购初期的诚信问题,经过以为主等电商的不断努力,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网购中的“好评”“差评”评价体系,卖家一口一个“亲”的服务态度,使得消费者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做上帝的感觉,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对质量问题疑虑重重。在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氛围中,这种良好的感觉,最大限度地吸引了网民并使之成瘾。再加上网购价格的优势“双十一”的疯狂,也就水到渠成。
    当然,在肯定“双十一”意义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几句——— 合理消费,秒杀固然愉悦,事后“砍手”的滋味却不好受;理性选择,不要轻易被虚假的打折噱头所迷惑;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有利可图的地方,往往也是骗子滋生的地方,碰到伪造官网、冻结账户这些伎俩,可别轻易相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5-15 16:46 , Processed in 0.05034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