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州黄石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 00:5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州黄石坝


全州黄石坝《桂林日报》2011年3月2日







(图一、《全县知事彭清范布告第*号》)




(图二、黄石坝坝首)




(图三、穿江阴枧入口)




(图四、堰渠绕村而过为村民提供生活方便)



(图五、灌溉千顷良田)
全州黄石坝
蒋咸喜
黄石坝是全州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她建于明初,已有600多年历史,至今仍发挥着很大的效益,福泽于子孙后代。民国9年全州知事彭清范曾亲临现场进行勘察,并以县府名义发布《布告》,对全州黄石坝予以保护。该《布告》现仍以碑记的形式保留在大西江村(旧时称大石江村)的蒋氏总祠内。
黄石坝筑于湘江支流炎井河之上,为大西江镇大西江村蒋姓先民所建。堰渠之水直下可通流到早禾田村,绕村过干江沿石板大路灌溉着大片田垌,干旱时节村民架枧引流可至磨头桥村。黄石坝时间久远,沟渠流径之长,灌溉面积之广,在当时号称万乡(今龙水、大西江两镇所辖之地)第一坝。
据该村老人介绍:今大西镇所辖之地在明初,称之为青瑶峒。在他们的先祖迁入之前,大明王朝就命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的六位护驾指挥参将(当地称"六户"即王家村先祖王庆二、江家村先祖江原、刘纪一、徐家村先祖徐林、月塘村胡家先祖胡成、鹿鸣村先祖陆亚奎等),在青瑶峒各隘口设防置戍。当地的上马、下马、横溪、蚂蟥、茅坪、月塘、歌渡、车头、河露等9地的13个山场源头都被“六户”抢先占据,屯田戍守。
蒋氏先祖潜江公从全州石岗迁入青瑶峒,初居城门口,次迁老屋场,再迁大西江。其迁徙途径都与水源有关。由于当时一些好的水源地头都被先到的邻村所占据。城门口山坳中有一泉水涌出,但秋冬干涸,受季节所限。次迁老屋场,筑“新屋坝”以截古木洞水源,开渠引水拓荒,开垦了老屋场、大坞塘、水流井、槽田里等处农田。但由于古木洞水源因中途渗入地下河,农田灌溉受制于天。其先祖从发展的角度考虑,最后定居于当时还是一片原始森林的大西江。是因为大西江的地形是一坦平壤且土地肥沃便于开垦良田千顷。但由于此地地势较高,同样也面临受制于天,无法引水灌溉的瓶颈制约问题。于是其先民便发挥聪明才智,开筑了这利在千秋的黄石坝,引炎井河之水进行灌溉,从而解了除水利的瓶颈制约。
黄石坝分坝址、阴枧(暗渠)、明渠三大部分及附属设施。坝址在满稼村旁殿门前的炎井河上游,此处远距大西江3000多米,水位高、流量大,水势平稳,是拦河筑坝的最佳选择。黄石坝科技含量最高的是穿江阴枧工程。明渠中途流经梓溪村旁时,有高过明渠2米多的梓溪源小河横流阻挡而无法通过。由于梓溪源小河水源使用权为邻村所有,先民只得费巨资从江底连接沟渠,开一地道用石板筑成阴枧,俾小江之水由上过去,堰沟之水自下通流。在当时没有任何测绘技术的条件下,阴枧历经六百多年的洪水横流冲刷,仍然完好,从中可见前人的聪明智慧。
黄石坝堰渠上开有“和气坝”和“窗子坝”。从梓溪村到黄石坝坝首段,水渠下面有邻村梓溪村的水田,梓溪村原在黑水塘段修有坝塘,但由于水势湍急,其坝址常被洪水冲垮,毁坏农田。于是梓溪村的田主来大西江村与族老商量,大西江村族老宽宏大量,从黄石坝水渠让出十分之一的水量无偿给梓溪村的水田灌溉,族老们的做法受到赞誉,因此这个分水处又被取名为"和气坝"。堰渠流至东江庙,先辈在此处开设了个分洪闸口。这个分洪闸如同起调节作用的一扇窗户,能够防洪排涝,调节流量,故取名为"窗子坝"。
为方便村族吃水和洗衣,先辈在进村的堰渠边还专门修建了半边丘、小沟门前、八字门头等多处供挑水和洗衣的埠头,埠头全部用青石条和石板构筑,非常牢固且使用方便。
黄石坝的建成使大西江所处的平坦肥沃之地得以开化,让当时大片的原始荒野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富饶乐土,并进而促进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自此,当地的农田开垦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百姓安居乐业,逐渐出现富户,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明朝中期当地崇尚科举,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仅大西江这个当时百余人的小村,就因受黄石坝之福泽,经济殷实,崇文识礼,而迅速崛起,该村的克渊公被朝廷诰封为奉直大夫;克淳公为平乐府教授;文冕公被朝廷诰封为奉政大夫;文暹公历任临高知县、四川绵州知州、山东泰安知府;文旭公为思恩府宾州知县;仲傑公为湖广南陵知县;仲俫公为直隶顺天府宛平知县,敕封文林郎,诰封奉直大夫;锡周公为江西玉山知县。“一知府、三大夫、四知县”的功名,当时同出自一个小村,因而使得大西江闻名遐迩,显赫一时。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00:11:51 | 只看该作者
崇尚科举,文风鼎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全州网

GMT+8, 2025-1-5 06:40 , Processed in 0.04257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