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困生” 陆汝安 对本报曝光的学生“被弱智”现象,灌阳县教育部门闻过则改,处理了有关人员,并且向“被弱智”的学生及家长写信道歉,这是负责任、有诚意的做法。我们希望这些纠错措施,能够抹去那些“被弱智”学生及家长心中的阴影,并彻底根除所谓的“老规矩”。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事件,能促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反思——— 该如何正确对待那些学习成绩差的所谓“学困生”?堂而皇之的“被弱智”现象被消除了,有意无意歧视“学困生”的教育恶习能够消除吗? 在对待“学困生”方面,我们不妨看看教育强国如何做。在美国的学校,从来不给学生成绩排名,也不主张学生做横向比较,在老师眼中,每个学生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不能用单一标准评价,而应因材施教,对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老师不会公开批评,而是会采取私下单独谈心的方式,“开小灶”进行教育;在“教育公平至上”的日本学校,学生成绩再差、表现再差,老师也不敢当着其他学生的面点名批评,或在言行上表现出歧视,因为一旦遭到学生及家长的投诉,那么老师轻则受处罚,重则被开除。 因此,善待“学困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关乎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的义务教育,不是为了抹平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差异,而是为了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8月29日召开的教育科技会议上指出,“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言犹在耳,担负着教育公平重任的教育工作者们,不妨就从善待“学困生”做起吧! |
GMT+8, 2024-12-28 08:02 , Processed in 0.04817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