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回避的艰难挑战 陆汝安 每一个来到城市的乡下孩子,都有人生梦想。他们和城里孩子一样,希望将来长大后也能有体面的工作,有美满的家庭,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当城里的孩子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这一庞大群体,他们也在编织自己的梦想,追求着自己的追求。 要实现这一切,教育是基础。如果没有正常的教育,这些乡下孩子就会集体输在起跑线上,人生上升通道就会变窄,成功几率也会大打折扣,而很多乡下孩子的梦想,也许就只能永远是一个梦。 当然,我们理解当下教育所面临的艰难。中国当下的城镇化,是世界范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镇化,面对大量涌入城市的乡下孩子,城市原有的教育资源难免捉襟见肘。要让所有的乡下孩子立即都能享有优质平等的教育环境,恐不太现实。 我们也无意否认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存在价值。确实,这是“中国社会发展人口迁徙过程中一个特殊的产物”,存在即是合理。对于现有不足的公办学校,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不失为有益的补充。 但是很显然,为了千万进城乡下孩子的未来,我们现有的教育资源,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这种进步,一方面体现在教育资源的供给上,也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通过加大投入,来增加公办学校、师资的数量、规模,尽可能地吸纳更多乡下孩子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可喜的是,桂林市区规划要在2015年前新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应该说,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之举。 另一方面,进步还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就是通过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努力打造公平的义务教育环境。因此,在加强城市公办教育的同时,也应合理加大对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乡下学校的扶持,使得各类各级义务教育学校都能享有相对公平的办学条件,缩减城乡差距,缩减公办民办差距。 这是进城乡下孩子的愿望,也是所有孩子的愿望。对于任何一个旨在实施“人的城镇化”的城市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艰难挑战。 首席记者龚亮勇 文/摄 |
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需要这个城市在教育支出和资源分配上作出更多的努力。而在短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兜底功能还难以被完全替代,旨在提升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的管理和扶持,也同样迫在眉睫。 |
GMT+8, 2025-5-10 19:03 , Processed in 0.08027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