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标题: 桂林年轻夫妻晚婚、晚生成为主流 养娃成本“让我和小伙伴们都惊 [打印本页]

作者: Albert    时间: 2013-8-22 23:46
标题: 桂林年轻夫妻晚婚、晚生成为主流 养娃成本“让我和小伙伴们都惊
近日,一则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微博引起一些市民的关注。据了解,这份网络版的“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中对各城市生育成本的计算方法为,从母亲怀孕到生产再到将孩子从嗷嗷待哺养育到大学毕业的费用,包括吃穿用、教育、医疗、保险、旅游和人情来往等各方面。该排行榜显示,北京市的生育成本是276万,全国排名第一,接下来是上海、深圳、广州,其生育成本均超过200万。这让很多年轻夫妻惊呼“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在许多老一辈看来,生儿育女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结婚后自然受孕,自然分娩,自己带小孩……生孩子并不是什么大事。而对于如今的不少年轻夫妻来说,生孩子这事似乎远比过去要复杂得多:生孩子是否影响职场前途?孩子的降临是否带来经济压力?养育孩子如何才能赢在起跑线上?一系列的顾虑让生孩子成为时下年轻夫妻们一件很纠结的事。
       生还是不生,很纠结
      “这段时间老是犯困,胃口也不好,不会是怀孕了吧?要是真怀上了该怎么办?我还没做好心理准备。”近日,韦林打电话向“闺蜜”吐露焦虑的心情。韦林29岁,结婚两年,按理说,这个时候怀孕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她和丈夫却一直还在生与不生之间游离不定。“现在生个孩子哪有那么简单,怀孕了影响工作升迁,孩子生出来还要考虑养不养得起……”韦林告诉记者,她25岁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市内一家大型企业做会计,虽然年纪不小了,但算起来工作时间并不长,还有许多的东西需要积累,比如工作经验、人际关系,等等,如果这个时候生孩子,精力肯定会转移到家庭中,有可能会丧失升迁的机会。再者,产假一休就是好几个月,自己的工作岗位肯定要有人顶,休假回来岗位还有没有都说不定。“所以生孩子的事只有缓两年再说了。”至于具体计划生育的时间,她表示,“还没想好。”
      对于生孩子,有人纠结的是职场前途,也有人纠结的是经济压力。28岁的刘小姐与丈夫都是大学老师,同在桂林一所高校教书。两人结婚快两年了,但一直没下定决心要孩子。“现在哪敢轻易生孩子。”刘小姐说,她身边很多同龄的朋友当上了父母,每天在她耳边唠叨的都是养孩子如何如何花钱的话题,听得她还没生孩子就产生了心理恐惧。刘小姐说,她和丈夫都是比较时尚的人,平时买衣服、买电子产品、养车等花费比较高,两人每月加起来的收入不超过6000元,只能说是刚刚够花,如果再添个孩子真不知怎么养得起。再说,她和丈夫都不会带小孩,父母又在外地帮不上忙,如果生了孩子光请保姆每月都要花上千元,更别说那些昂贵的奶粉和婴儿用品了。“虽然家里老人再三催促我们快点生,但我们暂时还不想因为孩子而降低了现在的生活品质,也不想在我们还不懂怎样教育孩子的时候草率地把他生出来。”刘小姐说。
  备战生育,“任务”很艰巨?
      “你计划生育了吗?”如今这句话在许多新婚的年轻人中十分流行。所谓的“计划生育”指的并不是国家政策,而是有计划有准备地生育孩子。这个诞生于中国上世纪70年代的词汇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今生孩子不再是顺其自然的事,为了能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许多年轻夫妻早已将科学干预从产前提前到孕前。
      去年结婚的张莹夫妻就是时尚“计划生育”大军中的一员。张莹今年30岁,丈夫31岁。为了明年能生一个健康、聪明的“马宝宝”,夫妇俩早早做起了准备:丈夫提前半年开始“封山育林”——— 戒烟、戒酒,妻子则在孕前就注意调整作息时间,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张莹还专门从书店买回了一本厚厚的书——— 《孕前孕后一本通》认真研究,一有空就上网泡各种孕妈论坛,收集各种常识和经验。“怀孕前要提前3个月开始吃叶酸片,这不仅有利于生殖细胞发育,对将来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也有好处。还要多吃一些芝麻、核桃等和孕前专用的奶粉事先补充必要的营养;准爸爸除了戒烟酒外,还要注意多摄入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把身体的酸碱度调整到最佳……”如今,张莹对这些科学育儿知识倒背如流。
      今年3月,张莹夫妻专门到医院做了“孕前检查”。项目除了抽血化验、B超等常规的免费检项目查外,他们还自费做了激素检查、染色体检查等,“以前很多人觉得孕前体检没必要,但我觉得这很有必要,可以提前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生宝宝是否有风险等,可以更好地保证宝宝的健康。”张莹说。
      除了孕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如今许多人在怀孕以后更是下足了“功夫”。“每月一瓶DHA胶囊500元,孕妇奶粉200元,购买水果、坚果等营养品200元,还有防辐射服500元,孕妇专用护肤品400多元……”近日,怀孕4个多月的刘小姐盘点完自己孕后几个月的额外开销后大呼“压力大”。刘小姐在市内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她坦言,自从怀孕后,她和丈夫每月加起来近6000元的工资几乎有一半都花在了买各种营养品和孕妇用品上“这些都是书上说的吃了对孩子发育有好处的,比如,DHA是补脑的、防辐射服是保护宝宝不受伤害的,还有孕妇专用护肤品是为了保证以后皮肤和身材不变形的,哪样都不能省。”刘小姐还告诉记者,怀孕后,孕妇最大的乐趣就是为宝宝购买出生后的用品。婴儿的用品和衣物比成人的还要贵,这笔开销也得几千元。
      对于刘小姐夫妇的科学生育理念,父母辈十分不理解。“我们以前生个孩子哪有那么复杂,吃东西和平时差不多,最多吃点鸡肉、水果等作为加餐,挺着大肚子照样骑单车上班,回来做饭洗衣都没闲着。孩子穿的都是哥哥姐姐们的旧衣服,”刘小姐的妈妈申女士笑道,“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了,样样都要最好的,花钱当然多了。”
      家有一“宝”,伤不起?
      “我就这一个宝宝,当然要给他最好的。”刘莉说,生孩子之前她是这么想的,当孩子真正出生之后,她才发现,这个最好的抚养给她带来的压力还真不小。刘莉在事业单位上班,时间比较固定,丈夫在外经商,家里经济状况比较宽裕。去年7月,他们的儿子诞生了,全家都很开心。但很快,刘莉就发现这个宝贝儿子太能花钱了。
      “我老公经常不在家,所以刚刚生的时候要请月嫂、之后请保姆帮忙照顾,这些一个月就要2000元左右。不算孩子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光是孩子吃的奶粉一罐就要300多,一个月要4罐多一点,这样就要1500左右,买其他的奶粉我不放心;还有纸尿布一个月两大袋,300元左右;到了四五个月的时候要增加辅助食品和营养品,每个月也要200-300元,宝宝肠胃没长好,不能随便吃药,所以他有些不舒服就要买些像亲亲宝这样的辅助品,这又是一笔钱;好不容易长到半岁了,要帮他报名早教班,一节课就要100元左右,上个月我才交了8000元,因为一次性交会有优惠。”刘莉细细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她说她没想到原来养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家经济条件已经算不错了,还是觉得压力大,毕竟他才那么小,就要花那么多钱了。等过两年上学的时候怎么办?我老公常常说,儿子花钱的速度比他赚钱的速度还要快。”刘莉说,现在他们正渐渐调整着儿子的“待遇”,希望能减轻些经济压力。
      对于晨晨妈来说,孩子刚出生的消费还只是育儿成本中的“冰山一角”。晨晨今年6岁了,面临着上小学。为了让孩子尽早适应学校生活,晨晨妈给孩子报了许多补习班和兴趣班。补习班每天一个半小时,一个月500元。孩子喜欢架子鼓,如果报这个兴趣班,一节课一个小时是100元,一周两节课,一个月下来是800元,但要报这个班还得买一个架子鼓,需要5000元。“考虑到太贵了,暂时还没给孩子报。”加上孩子的衣服、学习用品等之类的花费,还有一些额外奖励花费,比如孩子考试成绩好,奖励出游、买数码产品等,这又是一大笔钱。“将来孩子上小学,择校费又是一大笔钱。”晨晨妈无奈道。
      生二孩?更不敢想!
      “随便跑出去,不和爸爸妈妈讲,被别人拐走了怎么办?”8月12日晚,在与朋友的聚会上,唐炎正在“教训”擅自跑出饭店包厢的女儿。唐炎是80后,5岁的女儿让他在管教上有一些费心。“前段时间不是有新闻报道‘单独’夫妻也可以生二胎吗?”唐炎与朋友们都很关心这个话题,但是,在这次晚餐中的四对80后夫妻都表示,即使政策允许,他们也不想再生育二胎。“现在养孩子开销太大了!”唐炎的妻子说,幼儿园加上一些课外培训,一个月至少1000块钱吧,还有吃的穿的,比家里面其他全部的开销还要贵。而且今后读书还要钱,真怕承受不起。“而且,生养孩子至少要耽误工作两三年时间……”另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说,现在职场上压力本就不小,生孩子要花费很多精力,会让处在上升期的职业发展遭遇停顿。
      “政策允许我都不会生的!”面对生育二孩的问题,部分年轻夫妻表现出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教育好一个就不错了!哪还有精力再生第二个呢?”“更关键的是,生两个孩子会不会挤占我们更多的个人空间?”言语中流露出了对生二孩的抗拒。
      生育观念及行为正逐渐“现代化”
      “生育行为本身是一种社会行为。生育行为及其背后的生育观念,必然受到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育观念,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生育行为。生育观念和行为的变化,折射出的是以生产力、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因素的变迁。”广西师大从事社会学研究的肖富群教授认为,经过近4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加上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职业成就感的增强,以及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生育行为逐渐“现代化”了——— 晚婚晚育、生育意愿比较低、注重生育质量和下一代素质。肖富群教授分析说,社会对人们生育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影响初始生育年龄观念;二是影响生育数量观念;三是影响人们的生育性别观念;四是影响人们的生育间隔观念。随着社会的逐渐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逐渐接受“晚育”、“少生”、“性别平等”以及延长生育间隔,逐渐远离“早生”“多生”“生儿子”和“多子多福”的生育观。比较过去,我们国家现在育龄人口的初育年龄有所提高,生育数量大为减少,生育的性别观念逐渐走向性别平等,农村地区的生育间隔也延长了(城镇是独生子女政策)。
作者: Albert    时间: 2013-8-22 23:46
    晚婚、晚生成为主流
      “这几年来我们社区开生育证明的夫妇很少有25岁以下的,和以前相比生育年龄确实往后推移了不少。现在人一般都会念到大学,出社会的年龄也就随之延后,再加上经济起步相对较晚,连带结婚年龄也自然地往后延了,生育年龄自然也就随之推后了。”九岗岭社区居委会书记傅慧琴告诉记者,以九岗岭社区为例,近3年来社区登记生育的夫妻有114人左右,27岁以上的超过了60%。据了解,一般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3岁到27岁之间,但事实上我市在这个年龄区间完成生育的女性并不多。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受社会环境、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生孩子渐渐成了我市不少夫妇的一项艰巨任务,许多夫妻都选择了将生育推后。记者在一个硕博毕业生群里进行采访,结果也印证了以上情况。该群共有55名2012年毕业的硕、博士生,完成学业之后,年龄大都已经26岁,在他们毕业后的一年时间里,也仅有3人孕育或生养了孩子。
      “社会对新增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必然要求接受更长时间的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这无疑会推迟人们的结婚与生育年龄。”肖富群分析说,个人的社会成就动机增强会改变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抑制人们传统的生育行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空间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年轻人的职业观念和成就动机比较强,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精力比较多。”然而,作为与走向社会、职业发展同时进行的生儿育女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精力上的冲突,在无形之中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时间、生育数量等。
      生育,更注重质量
      出于对孩子、自身以及家庭的“可持续发展”,年轻夫妻在博弈中会做出更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选择。年轻夫妻大都首先从经济条件考虑自己是否具备能力负担养育孩子的成本,尤其对生育质量更为重视,“优生优育”“保障孩子的成长环境”等考虑都会被列入年轻夫妻的考虑范围。“现在的年轻一代受教育程度高,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六合社区负责登记和办理孕前检查项目的叶主任说,自从去年桂林推出免费孕前检查项目以来,刚开始很多人并不知道,后来通过宣传,就有很多年轻夫妻主动上门来询问并要求参加。
      早在2006年,据《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未婚育龄妇女仅为1.46个。一些专家表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即便是鼓励生育,实际生育率只会更低。的确,在采访中,政策对年轻夫妻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并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肖教授分析说,例如“双独家庭生二孩”的政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年轻夫妻的生育选择,大多年轻人会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生育成本、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生育选择。
      “一旦‘养儿防老’的担忧降低,儿女在父辈人生中的重要性也就会降低,‘多子多福’的观念会下降,也就没那么强的意愿生很多小孩。”肖富群说,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家庭功能尤其是养老功能的社会化发展,降低了子女在父辈人生中的价值。现代社会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个人和家庭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积累比过去要多得多的财富,经济实力增强。而且现代社会家庭的功能逐渐社会化,养老功能也逐渐向社会转移,政府和社会逐渐承担起养老角色,子女赡养老人的角色会逐渐淡化。加之现代社会的生产与服务劳动降低了对劳动力体格机能的要求,逐渐凸显劳动力的科学技术素质,父母在生育的性别选择上会因为这一点而淡化。
      而针对在采访中大多年轻夫妻表示的社会竞争加剧、工作压力加大、生育成本走高等因素在无形之中影响年轻夫妻的生育计划这一问题,以及“让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生育成本”概念,肖教授表示,所谓“成本”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并建议年轻父母不要盲目从物质投入上来衡量甚至攀比,应意识到在养育孩子时,物质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的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 (记者 张苑 秦紫霞 桂晨 实习生 田艳花)
作者: 加糖的咖啡    时间: 2013-8-22 23:47
压力那么大、环境那么差、就业那么难、房价那么贵......

如果可以,我都愿回我妈肚子里呆着
作者: 天使の笑    时间: 2013-8-22 23:47
所有刻骨铭心的爱都灵魂游离于上床的瞬间!
   所以我喜欢孩子,更喜欢造孩子的过程!
作者: 可爱猪猪    时间: 2013-8-22 23:47
计划生育要改革了
作者: 哭泣的百合    时间: 2013-8-22 23:47
路过,看一看.........




欢迎光临 全州人论坛 (http://bbs.qz077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