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标题: 少年偷钱上网被外婆绑柱子 [打印本页]

作者: 拱卒    时间: 2013-3-1 11:33
标题: 少年偷钱上网被外婆绑柱子
悔恨外公曾大爷不断地重复着:“假如他那天不偷钱出去上网,一切都不会发生。”

网瘾外孙李帆在上学期间经常通宵上网,白天上课没精神,初中只上了2个月就不想读书了。

缺失一岁多开始,李帆就跟着外公外婆,母亲一直在沿海打工,逢年过节才回家。

14岁的李帆(化名),正月初二偷了家里3000多元钱后外出,一直未归,正月十四才被家人从网吧带回家。外婆将李帆简单地教训了一下后,怕他再次离家,将他绑在屋外柱子上。一夜过后,李帆被发现不行了,经抢救无效死亡。

“从一岁开始就一直跟到我们两个老人,从来没有亏待过他,都希望他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读书成长。”外孙下葬已经有两天了,宜宾珙县王家镇白玉村老人曾大爷一人守在家中,说起外孙李帆(化名)时不停感叹:“假如他那天不偷钱出去上网,一切都不会发生。”

曾大爷的外孙李帆,大年初一刚满14岁,初二偷了家里3000多元钱后外出,一直未归,正月十四又趁家里无人,打碎玻璃破门又偷走了700多元。当晚,家人在镇上一家网吧将李帆带回家,情绪激动的外婆将李帆简单地教训了一下后,怕他再次离家,将他绑在屋外柱子上。一夜过后,李帆被发现不行了,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外婆已被警方带走调查。

{偷钱上网}

14岁少年被绑后身亡

曾大爷是当地有名的村医,声望很高,他外孙的死亡,在整个王家镇都传开了。25日下午,李帆下葬,现在家中只剩下曾大爷一人了。

曾大爷说:“外孙正月初一刚满14岁,正月初二就偷他外婆3000多元钱外出。其间他的亲哥哥在珙县县城的网吧找到他,但是没有带他回家。直到正月十四,我发现药房的玻璃碎了外孙又偷了我700多元钱,不知去向。”

曾大爷见到外孙李帆时,已是正月十四的晚上。他说,“外孙是他舅舅从王家镇上一间网吧找到的。”

“当晚李帆的外婆在门口简单地打了他几下,为了教育他和防范他再次跑掉,就拿幺手指粗的绳子将他绑在屋外的柱子上。”曾大爷说,“当天我睡得很早,第二天一早起来就看到外孙不行了。当时给他烤火保暖、打肾上腺素,但已经不起作用了。”

{调皮捣蛋}

玩火差点将山林点燃

60多岁的曾大爷有一儿一女,女儿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有十七八岁,在外地打工,小儿子就是李帆。几年前,李帆母亲离异,后又嫁到外省。

从一岁多开始,李帆就一直跟随着外公外婆,母亲一直在沿海一带打工,逢年过节才回家看看。

说起外孙李帆,曾大爷抽着叶子烟,不断地重复着:“假如他那天不偷钱出去上网,一切都不会发生。”

曾大爷说,李帆从小以来,他们从来都没有亏待过他,经常买好吃的回来给他。但外孙从小学就不听话,有时候打架,还有一次玩火差点把房背后的山林点燃了。“有时候说点不好听的,外孙要么不说,要么就不高兴。”

曾大爷对外孙的爱,当地的村民都看在眼里,“经常都买水果回来给孙子吃”。但是李帆的调皮捣蛋也在白玉村出了名,村民都知道李帆经常偷家里的钱。

说起外孙的死,曾大爷说:“都是为了他好,都想让他像其他孩子一样读书成长。他外婆身体不好,也没有想过会出事情,这一切都是意外。”

{留守少年}

初中上了两月就辍学

今年,李帆的母亲回家过年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安排儿子在哪里读书的事情。“女儿走的时候丢下了5000元钱,准备托人在城里找个管理严格的学校读书。”曾大爷说。

去年,李帆从小学升初中,但是没过多久就不想读书了。珙县王家镇中心学校相关负责人透露,李帆在学校只上了2个月学。

曾大爷说,外孙在上学期间经常通宵上网,白天上课没精神,只上了2个月,就不想读书了。随后,李帆便被接到了沿海母亲那边,但他仍不愿意上学,还偷母亲的钱在外面混。

谈起外孙平时上网后回家的情形,曾大爷说,李帆两只眼睛都睁不开了,人一点精神都没有。正月十四这天,李帆被带回家时,也是全身无力。

目前,当地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李帆的外婆被带走。参加完儿子的葬礼后,李帆的母亲又回到了打工的地方。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侯超摄影报道相关新闻管教太严少年给父母哥嫂下毒

因上网成瘾,受不了父母的严格管教,2月2日,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宝山村14岁少年小龙(化名),竟在食物中下毒,导致父母、哥嫂4人中毒。

父母口中的小龙,是一个温顺的孩子,“就是不该有网瘾。”然而,民警却介绍,读完初一便辍学的小龙,性格叛逆,多次在学校与人打架斗殴,并曾受到当地派出所警告处分。

2月7日,小龙被资阳警方刑事拘留。2月20日,小龙因涉嫌故意杀人被批准逮捕。记者手记毁掉孩子的是网瘾还是缺少关爱?

相同的是,小龙和李帆都是14岁,都有网瘾;不同的是,小龙竟对父母哥嫂下毒,李帆却离家人而去。

采访中,听曾大爷说的最多的是“假如……”


是的,世界上的事情都不能假如。从小就捣蛋,刚进初中就染上网瘾,多次偷家里的钱……看似一切悲剧的根源在于李帆的任性和无知,但是作为抚养人的父母,关爱和管教是不是也太少了呢?父母离异,母亲长期在外打工,这些都有可能是李帆成长中的障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外公外婆虽能让李帆吃穿不愁,却无法阻止他青春期的叛逆。

从小龙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孩子管教太严,也许效果适得其反。但从李帆的悲剧也证明,过分地缺少了关爱,也可能产生更悲剧的结果。

如果可以“假如”,那我更希望所有在外务工的父母能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能常常陪伴在他们身边,给予他们所有孩子都需要的父爱、母爱。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侯超宜宾现场报道
                                                                                                          网友评分累计:                    
                     
                                                      
1参与人数                                                                                                                                   
3魅力                                                                                                  
                                             
                        
济世活人2013-03-01魅力 +3 我拼命读书为了将来,谁知道没有将来!
                        
                       
                                                                                                                                                   
                                                            
                                                                       
                                          

            
   
        分享到:                                    
        
                    
5 小时前 来自网页
作者: 钊哥哥    时间: 2013-3-1 11:33
哎!体罚始终不能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啊!真拿他没办法,年纪轻轻就那么调皮!!
作者: Vivien    时间: 2013-3-1 11:33

作者: 飘渺天禁    时间: 2013-3-1 11:33
新手报到 回个帖
作者: 宝贝儿    时间: 2013-3-1 11:33
    所有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政治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怎么来的?!都要感谢“总.算计师”
的经济殖民地国策!!
作者: 宝贝儿    时间: 2013-3-1 11:33
“中国式离别”的为啥都是百姓?
  ------一位家乡的农民工兄弟在武汉转车时问我的话!
  汪华斌
  
  
昨天下午有位老乡在武汉转车,所以邀请我去聚聚;看着他独自一人去南方打工,我却想起他家中的老人与小孩;按照我们农村的规矩,过年不过十五不算完。然而为了老板的召唤,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远去的路。他说过了元宵后他妻子再去,目的就是要妻子多陪陪孩子;因为这一去就是一年,中途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是不会回来的。我就问他这两口子在外一年,能对家中的老小放心吗?我见到他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他说还不是因为没有别的本事;所以在当地也赚不到钱,因而才背井离乡。他问我‘为何背井离乡的总是百姓,而官员却没有品尝这滋味的呢’?


我回来后上网,发现“中国式离别”在网络上很火;原来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名为《又要离别》的微博称,‘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无反顾’。“返乡—离乡”模式构成了中国式大迁徙,其背后蕴含着“中国式孝心”的拼搏与无奈。这条微博发出后,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共鸣;那些即将离家或已经离家的网友,深深地被这条伤感的微博打动。然而没有人反问,这地方政府既无法实现就近就业;为何又不能使外出打工者无后顾之忧呢?因为是什么使‘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无反顾’,还是当地没有为这些打工者解决后顾之忧的问题呀。


我们发现中国人每年春节的大迁徙都是那么艰难,但无论多么艰难都阻止不了这些打工者的回家之心;于是有的人说是中国人的孝心,却不知道这打工者一年的辛酸。正因为如此,所以父母亲这个家才是真正幸福的港湾;虽然载去的是相聚,载回的却是离别;而且聚集的时间也不长。但正是这短暂的聚集,却是外出打工者一年的动力;因为这聚集中,一年的辛酸早就烟消云散;而换来的却是从这幸福港湾中得到的快乐。我有个侄子在东南亚打工两年,后来说自己再不回就要疯了;因为在外面的辛酸总在叠加,而家乡的思念却与日俱增;这样的循环使他实在难以坚持,所以今年春节坚决要求自费回家。看着他那幼稚的面孔和含泪离家的心情,我的心也碎了。


本来聚散离别是人生常有之事,可中国人的聚散离别是那么艰难;为什么,因为打工者在外艰难;而留守的父母与孩子同样艰难;正是这双方的艰难,才使得我们这‘中国式的离别’平添了那么多的不舍。因为对于大多在外务工的子女来说,春节是一年中唯一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而春节过后的这一别后的再相聚,大多是一年之后了。看着已经年迈的父母,而自己却不能在身边照顾;心中充满着不舍、无奈和离别的酸楚。但是又不能因为这种不舍而止住离别的脚步,因为自谋出路是这些人的最高追求。同样父母亲也知道子女在外的艰难,所以同样牵挂的还有父母亲的不舍;但不舍并不能解决子女的就业问题,这才是“中国式离别”是那么心酸的原因。如果我们所有“中国式离别”的人全部是官员那样的享受,我们社会能有这么多的不舍吗?看我家乡有个官员到外地做官,其家人全部同往;因为所有的住宿都是国家的,这难道还能有不舍吗?


其实今天的“中国式离别”并不是每个人拼搏的结果,同样还是关系就业的源泉;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就业机会;是不会有人愿意轻易放弃。如我家住的附近有个单位食堂被该单位负责人老家的人承包,于是连这承包人的老父亲也来守大门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见到这里打工的农村人初四就来上班了。因为他们知道工作比团聚重要,在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自谋出路的今天;只有工作才能来维持生活。同样在整个社会都是‘拼爹’的年代,有个好工作更不容易。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这些自谋出路的人,很难有选择的权力;因为我们社会可以选择在家人的周围工作的只有官员,可以选择把家人接到自己的身边一起生活的还是官员;这些自谋出路的人也有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景,也的确鼓舞着他们努力工作;可是他们能用自己的努力换来大团圆的又有几人呢?


我们总是为“中国式离别”编造谎言,说它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结果;试想如果自己的家乡的发展了,我们又何必选择他乡就业呢?这就是我们改革后诞生出的一个理由,那就是老百姓要自谋出路。如果我们的官员每人身上都有安排百姓就业的硬指标,我们社会能有这么多辛酸的“中国式离别”吗?


不要高谈阔论什么“中国式离别”是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不要说什么无法坚守亲情和陪伴是社会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它是“中国式权力而无责任”的结果。如果我们的官员在履行权力时涵盖了就业的责任,我们社会能有“中国式离别”的伤感吗?“中国式离别”蕴含着中国百姓的悲哀,当然更蕴藏着百姓的无奈。如果真的让我们每个人选择的话,我们社会究竟能有多少人愿意选择“中国式离别”呢?“中国式离别”的为啥都是百姓,这实际是拷问我们社会官员良心的一个社会性话题。

作者: Gemma    时间: 2013-3-1 11:33

没得娘带的孩子 都是野的....




欢迎光临 全州人论坛 (http://bbs.qz077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