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人论坛
标题:
全州县文艺团体
[打印本页]
作者:
枣核
时间:
2012-9-12 22:23
标题:
全州县文艺团体
改革开放后,逐渐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群众自发地掀起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群众文化高潮,各种文艺团体随即在我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有的只是昙花一现,大部分却已茁壮成长,为我县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和丰富的食粮,其业务指导多为文化局群文股及文化馆指导。除前章已列的书法协会外,现选辑部分较有影响的团体实录于后:
老年大学
成立于1996年,属县老干局直管。现有学员300余名,学员主体为县城退休人员。目前已设有诗词、书法、绘画、声乐、器乐、舞蹈、拳剑、英语等8个专业的学习辅导项目共14个班级,由有特长的人士义务授课,近年来越办越红火,成为县内老年群文组织的骨干团体。1990年成立的湘山诗社属大学下属机构,其社刊《清湘呤》(内部刊物)目前已不定期出版14期,在县内有较大影响。④
县、乡、村老协文艺团体
目前由县老年委直管的团队有两个文艺团队和10个文体协会。①夕阳红戏剧队,有队员10余名,主要由县城退休的老艺人和中老年文艺爱好者组成。②舞蹈队,有队员30余名,由县城部分中老年舞蹈爱好者组成。以演出传统彩调和桂剧剧目为主,有时也编排一些新剧目,经常加盟其它业余戏剧团队演出。两个队除了常在县城周边义务演出外,还多次代表县参加市、区级各类比赛,并多次获佳奖。也常到相邻县、市、省演出和参赛。③老年文体协会:下设有书法、花鸟、棋牌、钓鱼、太极拳剑、蓝球、汽排球、乒乓球、地掷球、门球等十个分支协会,由各类爱好者分类组成,活动频繁,影响广泛,是县城群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乡村文艺团体:目前各乡镇都有文艺团体,从21世纪起,有近百个老协也成立了腰鼓队,最具影响的是龙水亭子江,绍水松川、三友、塘口,咸水黄沙等乡村级老协文艺队。
红洲戏剧团
成立于1995年,由凤凰乡三里湾村青年农民蒋金柏发起,先是组织村里的文艺爱好者在农闲时边学戏边演戏,每年义务演出几十场,受到当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到2000年县内一些老艺人的加盟后,该团不断发展壮大,已能出乡出县出省演出,并命名为“红洲戏剧团”,以蒋金柏任、白秀荣夫妇为主轴,自筹资金增置设施,目前已置有组合式舞台、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固定资产12万余元,有固定演员15人,多为签约演出,有时招募临时演员数十人分团在2-3个地方同时演出。该剧团以演出传统彩调、桂剧剧目为主,能演出的节目有160多个,包括多场连场大戏。该团还能根据政府中心工作编演新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反映农村农民生活,深为农民群众喜爱。他们全年大部分时间活跃在桂湘两省的全州、柳州、永州、衡阳、郴州等地区的广大农村和山区,每年演出都超出300场,最多的年份演出超500场,其中80%为低酬有偿演出。2002年该剧团被县里发掘、组织参加全区农村(村级)文艺演出获一等奖,随后连续几年参加市级比赛都获得好成绩,2005年被评为全区优秀村、屯文艺队。2006年参加区“群星奖”获银奖。团长蒋金柏、副团长唐义武、艺术指导陶启兄。
五生剧团
五生剧团成立于1984年,由石塘镇铁炉头村蒋五生兄妹五人组建,有家庭演员14人,以演出彩调、桂剧为主,主要活动在湘桂两省边界各县、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演出均在300场以上,曾经名噪湘南桂北。目前因演员年龄偏大而解散,其后代分散在其他剧团参加演出。
红星彩调团
成立于1986年,由枧塘乡棠荫村唐喜荣等人组建,以演传统彩调、桂剧为主,有演员10余人,长年在本县和湘南地区演出,每年演出100多场。90年代初每年演出300场以上,以演寿戏、庙戏为主,有时也加盟于红洲剧团演出。
梅花彩调团
成立于1981年,由枧塘乡勾栏村周正梯等人组建,有演员及乐队14人,以演传统彩调、桂剧为主。亦农亦戏,农忙回家种田,农闲在外演出,演出地点除了本县外,主要活动在湖南武岗、郴州、广东韶关等山区,每年演出200场以上,常加盟红洲剧团分团演出。
金龙战鼓队
创立于2005年,由县内有专长的文艺爱好者组成,现有队员26名。有彩调、民乐吹打、铜管乐演奏、舞龙、鼓技5个艺术表演项目。置有12节金龙三条,直径1.3米的大战鼓一个,0.7米的中型战鼓8个,军鼓3个,大钹8付,凸锣6面,大唢呐10支,小号8支,中号2支,长号6支,抱号一支,萨克斯2支。是目前县内实力最大、综合力最强的多功能文艺组织。主要为县内各种大型庆典及红白喜活动提供有偿服务。2007年参加市第28届“漓江之声”活动获二等奖。首任队长唐信义,艺术指导唐义武,顾问陶启兄。
民乐队,管乐队,铜鼓班
三江春民乐队。
原名“音乐沙龙”,由文化馆张江南等人于1984年组建,目前有队员20余名,长期在三江口凉亭开展活动。
天籁民乐队
。由唐义武,陶启兄、刘朔勇等人创建于2006年,现有队员13名,长期在天籁琴行等公共场所活动,首任队长张峰。
管乐队(亦称铜管乐队)。
到目前为止全县城乡共有56个,其中有53个由唐义武带班授技。每队6-12人,主要活动于庆典、喜丧等等有偿服务。最早创立的是县桂剧团专业管乐队,最早的业余队为糖烟酒公司女子管乐队,创立于1985年,有队员24名,由唐炳忠发起组建,系企业性质。较具规模的是全州高中36人铜管乐队和湘山酒厂管乐队(属纯企业文化娱乐团体)。
铜鼓队(亦称民间鼓手班)
。是全州流传得最久远、最广泛,最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团体。全县共有鼓手班约400个,遍布每个村委。该技艺相传始于唐代的宫廷乐队,自宋时起盛行于全州民间,目前已知有吹打曲牌200多个。县内公认当代享誉最高,成就最大的顶级大师为凤凰乡的马宗玺先生(已故)。
摄影类团体
县摄影家协会,成立于2001年7月,由唐国辉、王滋创、陆晓波、蒋升芊等人创立,现有会员45人,组织建全,活动频繁,每年在区内外报刊发表作品上千幅,有40余幅获国家级奖。另有全州职工摄影家协会全州分会,成立于2006年,有会员60余人,开通了桂北摄影网站。两个协会均由唐国辉任会长。
文学团体
上世纪80年代未由曾凡忠等人创立“角落文学社”,并出版油印刊物多期。1990年,由唐国辉、陶启兄等人在大西江镇创刊《万乡河》,并出版刊物多集,是全县第一家乡镇纯文学刊物。1996年,由陆晓波等人创立桂北文学协会,有会员36人,曾出版刊报数期。2006年夏、冬先后成立全州文学协会、楚南文学社,由唐国辉、陶启兄、邓艳春等人创立,有包括二中40余名学生在内的会员60多人,曾举办培训班多期,正拟出版社刊《楚南文萃》。县内各高级中学均成立过文学社,其中全州高中的溪梦文学社最具盛名,其社刊《溪梦》出版多集,在县内中学生中有较大影响。
合唱团
1997年由盘远琴、张江南、蒋炳龙、李永禧等到人发动、组织成立,团员为县内声乐爱好者,最多时有团员30余人。同年,参加全区“迎香港回归”合唱比赛获银奖,多次参加县、市大型演出,并多次获奖,成为全市最具品位的合唱团之一,近年由于组织者的调离或退休,该团已解散。
地方戏剧协会
全州地方戏剧协会成立于2001年,以红洲剧团演员为骨干,共有会员20余人,其宗旨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戏,重点是对传统彩调、桂剧剧目进行挖掘整理,研究解决地方戏的演员培养、旧剧革新、新编剧目等问题。协会成立后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新编彩调剧花了不少精力并取得了较大成功,其中由陶启兄创作新编彩调剧《开窍》、《满妹捉鳖》《抬轿》、《墙》、《三嫂卖酒》、《老屋》、《道歉》、《审女》等剧目分别获市、区及全国大奖,对当地传统戏的传承和弘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会长陶启兄,副会长蒋金柏,名誉会长及艺术指导唐义武。
来源:全州县文化局 678114全州网
欢迎光临 全州人论坛 (http://bbs.qz077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